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無論是東京還是京都,從城市的LED少女,動漫廣告,到街頭上的萌系少女,你都能夠感覺到日本嚴肅之外的另一種“可愛”文化,而這種文化早在5年前就通過日系文化輸出,開始蔓延整個亞洲。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與舊中國時期的女性形象一樣,日本傳統女性的標準是賢妻良母。我們在上個世紀年代的日本動畫裡,類似著名的《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媽媽角色的女性皆為照顧一家老小的主婦形象。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中國人對日本女性的印象都停留在“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家務型女性。直到千禧年之後,人們發現新一代的日本年輕女性已經大變樣,無論是電臺節目,還是行走在城市街頭的女孩,都充滿著甜系少女的形象。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與當年被社會批評的80後一代一樣,新潮的“可愛文化”也遵守了傳統文化的蔑視,社會主流思想的批評。在有人看來,這種少女文化,是對傳統女性形象的“背叛” ,在日本,女孩就應該跟隨母親學會如何照顧一個家庭。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許多人認為,她們無所事事宅邸啃,喜歡花父母的錢購買大量的化妝品,服飾,吉祥物,玩具,把自己打扮得怪里怪氣卻稱為是少女形象,她們沉迷於自己的世界,猶如是社會的寄生蟲。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然而這種批評聲很快就被認同的聲音取締,在20世紀末,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日本整個社會在短短的幾年內突然然變得“可愛”起來。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那些曾經被少女們喜歡的萌系雕塑,玩偶等物件被擺在大街小巷上,各地甚至興起了不同的萌系吉祥物。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最直觀的變化是,過去那些穿著很動漫風的少女不被視為異類。多年來發展演變,到今天這種少女可愛文化已成為了日本一項重要的文化產業。動漫,玩具,影視,服務,旅遊業都有著曾被視為離經叛道的少女感。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曾視為“被毀去的一代”,為緊繃著的日本帶來一股春風,她豐富了日本的文娛生活,也悄然改變著女性的自信,社會可能性和命運。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和“可愛的人”一起逛街,一起旅行,一起喜歡一個偶像,一起去可愛的少女風餐廳聚餐,一起努力奮鬥,不用再進行著上一輩母親的命運,讓每個個人都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按照自己喜歡的道路去成長。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這種可愛少女風從最初的渴望被認同,到以及以及今天展示出來的自信,年輕一代的日本女性在成長後,取代著更多的可能角色。當時當年逐漸被批評的80後一樣,現在他們獨立,負責任,活躍在各行各業。


實拍日本街頭:萌系少女太可愛,曾被稱為被毀去的一代


儘管延伸而出的單身率,孤獨感逐年增加,但有人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單身並不可怕,晚婚也無所畏懼,只要保持著一顆少女心,她們或許就是日本最出彩的一道風景。【圖片為意大利攝影師Roberto Veronesi獨家授權去驢行,禁止轉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