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機器人需要哪些核心技術?四位大咖如是說

商用機器人需要哪些核心技術?四位大咖如是說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IDC預測,到2021年,60%的全球2000強企業將會部署自主移動機器人。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805.2億美元,全球佔比高達38.3%。在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在工作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不管是人機語音交互,還是自主定位導航行走等,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商用機器人需要哪些核心技術?四位大咖如是說

圖:商用機器人四位嘉賓在論壇分享觀點。


英特爾最新發布的《白皮書》顯示,機器人3.0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在此之後,機器人將進入 4.0時代,把雲端大腦分佈在從雲到端的各個地方,充分利用邊緣計算去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服務,把要完成任務的記憶場景的知識和常識很好的組合起來,實現規模化部署。

如今機器人的發展需要何種助力?核心技術在機器人發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產業鏈上下游如何協同發展?科沃斯商務機器人有限公司CTO邵長東,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麗亭智能CEO姜鈞和煜禾森公司總經理李雷達在10月18日的上進行了深入討論。

商用機器人公司靠技術驅動如何實現市場定位?


邵長東:技術並不是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不斷加深對場景的理解,應用好的技術去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才能為用戶創造價值,客戶才會為你提供的商業價值買單。

為了更好地提升場景落地能力,科沃斯商用在核心技術架構中囊括了運動智能、圖像智能、對話智能和AIOT在內的四大能力以及由人機交互平臺、運動平臺和商用機器人服務中臺組成的三大平臺。科沃斯商用機器人在金融、零售已經實現了規模商用。

張濤:我們覺得機器人最重要的技術點有三個,一是機器人的自主定位導航,二是機械臂的作業,三是智能交互。普渡科技聚焦餐飲機器人,也是行業裡第一個把餐飲機器人市場變成一個可行品類的公司。核心技術就是從場景出發的自主定位導航算法,也就是在餐廳這種非常複雜的動態的場景下的自主定位導航算法,這個技術是公司自主研發。

我們的產品“歡樂送”-送餐機器人,是第一次把送餐機器人從以前的噱頭階段發展到現在的效率階段,產品已經與海底撈、洲際酒店等多個知名連鎖機構達成合作,且已經有了數千臺的訂單。

姜鈞:核心技術的競爭力跟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是很重要的。因為不同行業和場景的的差異很大,所以想跨行業進行簡單地複製和粘貼是比較困難的。

麗亭智能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汽車搬運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公司,即“智能停車機器人。新落成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採用了麗亭智能停車機器人。

李雷達:普通的機器人底盤平臺,技術壁壘並不高,但要做一款多傳感器高精度融合的底盤平臺,技術壁壘就不低了。煜禾森的機器人底盤不僅具有價格優勢,還具備技術優勢。底盤最常用的指標是承載力,可靠性和精度。

煜禾森定位是機器人整機部件的供應商,專注於機器人移動平臺製造,公司主要是為解決機器人在商業化落地最後的一個階段,降低成本和提高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度。我們認為成功的系統集成商有三個要素:第一,資源的整合能力;第二、行業的理解;第三點資金的實力。系統集成項目有大型化非標化,週期很長的特點,分期支付和驗收的資金壓力,這些都需要專業公司提供服務。

商用機器人如何為行業賦能,提升效率和價值?


邵長東:商用機器人對行業賦能是一個過程,企業重點還是要為用戶提供系統性服務,用戶必須要為你提供的商用機器人系列方案的商業價值買單,賦能的形式也是多樣的。

在商用機器人領域有核心技術的企業,賦能行業方式有兩種:第一、企業對其他的基層的合作商家負責,比如科沃斯的運動導航能力,這個產品正在做工業化的。導航能力也可以提供給其他做服務集團公司,甚至客戶本身不做服務機器人的,客戶希望打造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

第二、在科沃斯主打的應用落地場景,金融領域的銀行落地場景,服務機器人定位是大堂經理的角色,主要對來銀行辦理業務的客戶進行引導,隨著客戶需求進一步提升,客戶希望機器人與其他的業務流程互聯互通,對業務做深度的挖掘,比如承擔營銷的角色,這都需要把更多的功能集成到系統中,也為銀行等金融客戶帶來等多的價值回報。

張濤: 服務和工業的場景有很大不同,企業要理解自己產品的定位、理解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儘管客戶的需求非常多,不過企業要兼顧產品銷售和技術的複用性。

送餐機器人客戶和普渡科技追求最重要的指標是效率。在核心技術上,核心技術其實是機器人的自主定位導航的算法,有許多客戶來找我們洽談,可否採用你們的技術做商超機器人、醫院配送機器人,或者倉儲物流機器人,市場上需求很多,我們在梳理之後,確定了業務的邊界。

姜鈞: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場景,提供任何的幫助和改變的都叫賦能。

今天的機器人有很多種形態,為不同場景賦能,機器人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比如麗亭智能停車機器人系統採用多層排列布局停車位,大大增加空間使用率,為同面積增加60%停車位。

李雷達:商業機器人發展到今天,已經從單純的技術性轉化為商業落地應用趨勢。2011年到2018年,是商業機器人技術論證的階段,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商業成本,整體評估是否達到一個商業落地化產品的技術標準。

未來,機器人行業一定會形成標準化和模塊化,但二者實現基於成本和技術的穩定性。大量機器人企業在剛開始注重核心,包括算法、軟件、導航和傳感器融合,忽略了硬件核心和硬件技術平臺,後者是決定產品落地的關鍵。我們通過不斷與不同的機器人客戶相互的融合交流,提煉出產品的一些本質,開發了標準化的模板,可以給更多的機器人公司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加速他們產品市場轉化,在做大量的情況下成本也得到了明顯的下降。

在未來,終端消費者會注重品牌,因此機器人廠商並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技術,更多的是通過集成和融合的方式去實現。因此,系統集成商要更注重品牌化的運行。

機器人4.0時代即將到來,核心技術如何突破?


邵長東:從科沃斯商用上來看核心技術部分,我們總結成四個能力三個平臺。

四個能力分別是規劃智能、圖像智能、運動智能、IoT。三個平臺分別是人機交互平臺、運動平臺、商用機器人服務中臺。四個能力我就不贅述了,我們來看三個平臺。

第一、運動平臺,傳統運動底盤就是兩個輪子加一個電機,現在看運動的部分不僅需要電機的控制和相關結構,還需要導航運動的算法,還需要圖像的能力。因此,通過運動平臺的方式向外賦能的話,對於行業客戶來說不僅需要移動導航能力,還需要圖像的能力,比如做主動迎賓、主動攔截、目標跟隨等功能。


第二、人機交互平臺,當前純AI用於線下2B的業務容納性是比較差的,怎麼樣才能可靠地完成用戶端的業務?理解這個問題的話需要人的參與,這是個人機協作的過程,人機協作最終的目標是機進人退的發展脈絡。如果不是按這個模型走的話,那最終你是無法支撐你的商業模型的。

第三、商用機器人服務中臺。此前我們的做法是在每一塊項目上都會有多個服務器,比如日誌服務器、訂單管理服務器。現在把這些共性模塊抽象出來做封裝部署在雲端,這樣我們多個項目就可以共享。所有項目都是在一個能力基礎上做,減少了重複的過程,可以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APP的定製。

張濤:普渡科技是做移動機器人的,雖然算法是核心,但是傳感器是基礎,我們現在最關注的是核心傳感器,比如激光雷達、RGBD等。

技術方案:移動機器人採用純激光SLAM方案和純VSLAM方案的都有,但是每一種方案的優缺點明顯,主流的做法是採用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然而目前是算法層面的融合,接下來我們希望上游供應商能做到傳感器層面的融合。

第二是性能,隨著應用場景的多變,傳感器的難以精準可靠識別。第三是質量,傳感器連行業標準都沒有,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我們試用過很多家公司的傳感器,包括一些國際大廠的產品,但是長期可靠性都難以達到我們的預期,第四是價格。第四是價格。性能良好的傳感器價格高,價格低的傳感器又達不到要求,具備高性價比的傳感器很少,未來希望價格降低,帶動下游產業鏈的繁榮。

姜鈞:未來核心技術有進步和優化空間,包括原材料、算法算力、人機協作融合和動態調度。

以算法算力為例,在獲得原材料後,如何對海量的大數據和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和計算,做最優的規劃和選擇,讓機器人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和做出更有效行為。人機協作融合空間更大,動態調度指的是資源使用分配發生衝突或互斥時,如何動態實時調整機器人的策略和運動。

李雷達:未來機器人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將會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穩定性、模塊化功能以及成本控制上。隨著導航、視覺、多融合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以及大量工業設計公司配合製作酷炫外形,落地商業化最後一步趨向產品的可靠性、低維護率、產品成本控制以及產品功能模塊化,現階段機器人缺乏的,正是未來技術突破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