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自我反思和批判嗎?

批判性思維強調懷疑精神,這種

懷疑精神不僅要施加於社會和常識,更要施加於自身。

當我們的信念受到了挑戰,我們要用理性的方式回應這些挑戰,儘可能擺脫情感的干擾,儘可能以客觀冷靜的方式去評價這些挑戰。如果合適的話,隨時修正我們的信念。但對有些人來說,自我反思和批判是痛苦的一件事。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並不喜歡他人的反對意見。“每一句不中聽的或是嘲諷的意見都足以使我們心煩意亂。我們往往不能反思一個最主要的也是最令人寬慰的問題:這些陰暗的指責的依據是什麼?我們常把經過深思熟慮的誠實的批評者與出於憤世和忌妒的反對意見相提並論。”

波斯王居魯士,這位偉大的帝國締造者,有一匹漂亮的白馬,他經常騎著上戰場。公元前539年春天,這匹馬在人們準備渡過底格里斯河時,乘人不備跑開,想要遊過河去。它為激流翻倒,衝到下游淹死了。居魯士大怒,這條河竟敢奪走他的神聖的白馬!他咆哮如雷,指天發咒,在暴怒中決定報復這條大膽妄為的底格里斯河。他發誓要懲罰這條河,把它削弱到連婦女也能趟過去而不溼膝蓋。於是居魯士把擴張帝國的計劃放在一邊,把軍隊分成兩大隊,在河的兩岸各劃出180條流向不同的小河道,下令士兵挖掘。他們挖了整整一夏天,士氣全消,迅速打敗亞述人的希望破滅了。工程完畢後,底格里斯河變成了360條小溪,水流遲緩,驚訝不已的當地婦女果真都能穿過,連裙子都不必提起。波斯王的怒氣平息了,於是他下令他的筋疲力盡的軍隊繼續向巴比倫進軍。

敘利亞的羅馬總督皮索,比居魯士更加搞笑。有次,一名士兵休假回來,與他同行的朋友沒有一起回來,他說不知道朋友哪裡去了。皮索就認定這名士兵是在說謊;他一定是殺了他的朋友,為此應該償命。

敘利亞總督立即把士兵的歡呼看作想要破壞他的權威,質疑他的判斷力。居魯士立即把河水淹死他的馬看作是故意謀殺。塞內加對此類錯誤判斷有一種解釋:那是由於像居魯士和皮索這樣的人的精神中存在著某種卑下的品質。他們總是預料要受辱,其背後實際是擔心自己有理由受到嘲弄。當我們懷疑自己是傷害的恰當的目標時,那就很容易相信確實有人或有東西在設法傷害我們。

波斯王居魯士和敘利亞的羅馬總督皮索的表現說明他們缺乏自我反思的能力。因為當我們的信念被挑戰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自己也受到了挑戰。我們的信念被批評的時候,我們感覺自己也被批評了。因此,我們的信念被攻擊的時候,我們感覺自己也被攻擊了。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保護自己的信念,就是保護自己。這樣,有時候甚至面對相反的證據,我們仍會堅持自己的信念。這種思維偏差被稱為信念固著效應。[1]

同樣,當我們陷入這種對信念的堅持時,我們同樣以無視、貶低或簡單忽略與我們信念相反的信息的方式做出反應。也就是說,我們對潛在的挑戰和爭論的時候就像它們不存在一樣。例如,假設你的一個朋友堅持認為“強姦是暴力而不是性行為”,你認為這不是一個“是或否”的問題,強姦應該既是暴力行為又是性行為。你進一步解釋說襲擊方式將強姦與其他暴力行為區分開來。例如,如果一個人被刀指著後背,我們就不會稱其為“強姦”。比較而言,強姦是一種涉及性器官的暴力行為。甚至不用考慮襲擊者的性滿足就可以將其視為性行為。然而朋友依然不接受這樣的解釋。他們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信念,對於不利於自己信念的信息,則採取曲解、扭曲甚至重構信息以其支持我們原有信念的辦法。[2]

[1]埃裡克·B·希雷 (Eric B.Shiraev):《跨文化心理學:批判性思維和當代的應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9頁。

[2]埃裡克·B·希雷 (Eric B.Shiraev):《跨文化心理學:批判性思維和當代的應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9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