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 宋經/圖片

來官嶺走一遭,

去吹一吹山間風,

看一看天邊的人,

坐看雲捲雲舒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纂

見圖片下方圖注丨圖片來源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官嶺村,位於赤溪鎮東北部,四周山峰連綿,整個村莊便坐落在山拗底,即使這樣村子的海拔也在600—1000米。兩條小溪(坑頭溪和大溪)從村中穿流而過,於村尾匯聚,一往無前。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官嶺四季溫潤、怡人、宜居的氣候。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循著官道步入官嶺界內,兩側錯落有致的梯田猶如盤旋山間的天梯。太陽沿著梯田美麗的弧線,從雲山之間升起,把它的光,自上而下一瀉千里,變幻出色彩迥異的風景。

梯田,層層疊疊,高高低低,官嶺這個古樸的小村落也在梯田的時光中一點一點打磨、積澱。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網絡/圖

村莊建築形態依八卦走勢而建,房屋無論朝向何方,都能四面通風。屋頂的懸魚更是頗具特色,懸魚刻有花卉圖案及吉祥文字,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如懸魚,隱含餘(魚)慶以及水制火等寓意。

而在梁坊間、雀替、斗拱、斜撐、窗戶、門楣風火牆的墀頭和照壁等細微之處的精巧的雕刻裝飾部件,諸如花草、喜鵲、松鶴、如意圖等的灰塑、石雕與木雕,則表達了村民祈求漁樵耕讀、四季平安、福綠壽喜的美好願景。

精緻的雕刻或許逐漸褪色消磨,但真實存在過的生活與沉浮,又讓老屋在時間的加持下變得愈發蒼老厚重。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網絡/圖

官嶺,適合慢慢走。官嶺有古橋4座,古井2口,祠堂1座。300多年的紅栲、楠木、紅豆杉,百年的柯樹數十棵。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東南網/圖片

慢步走在這座古老的村莊中,若是恰巧遇見一座古橋,定要佇足觀看,古橋結構嚴謹,由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砌而成。

不知歷經多少風吹雨打的古橋,依舊靜靜地佇立在古河道的一偶,與古老的民居、層疊的梯田、參天的古木,以及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村民們一同守護著村落。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網絡/圖

耕讀傳家,人傑地靈。重教尊儒的官嶺村,出過不少秀才、舉人、進士,人才輩出也造就了官嶺吳氏的優秀家風,“讓德宗風舊,儒林帝澤新”。無論是清朝時的福建省布政使吳承崇,還是為國家而犧牲的吳石梅,世世代代的吳家子弟們恪守祖訓,添光添彩。

官嶺,像是一首綿長的詩,需要時間才能細細品味。


「i·寧德」官嶺,最好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