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我經常在網絡上會看到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孩子會與父母反目成仇?

在我們的觀念中,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親人,由爸爸媽媽構成的家庭是孩子生活中的慰藉灣與避風港。但在各種新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經常看到"殺父弒母""與父母斷交"等令人心驚的字眼。

許多孩子對待陌生人總會給予無限的寬容,笑容如三月春風般溫暖。但一回到家面對父母,他們變得敏感而情緒激動,父母的一舉一動似乎都能引起孩子的刻意針對。本該親密的親人如今卻成了令人心寒的"敵人"關係。

父母們忍不住開始反思,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即將破裂的親子關係該如何重建?

為什麼會和孩子成為"敵人"?

  •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太過嚴苛

中國不少父母並不將孩子當成孩子對待,而是當做"神童""天才"這個方向培養。

孩子兩三歲就要上早教班,五六歲要背上百首甚至上千首詩詞,每一天都被安排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社,父母總是為孩子制定著高標準的學習要求與目標。孩子因為學習壓力而喘不過氣,更不要說嬉戲打鬧、看動畫片、玩玩具。

在這種高壓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不僅學習效率低下,還有可能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叛逆心理。當他們內心深處產生對其他孩子羨慕、嫉妒等一系列情緒時,極容易對父母產生怨念,進而對父母行為的不認同。這樣的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反抗,與父母成為"敵人"。

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 與孩子缺乏互動與溝通

父母與孩子之間矛盾的根源便在於彼此缺乏互動與溝通,進而造成對雙方的不理解。

父母認為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是"任性""不孝順",卻從未想過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管得太寬""管的太嚴",或者是極其不贊同父母的某些行為與做法,卻沒有想過與父母好好溝通,僅僅以"冷漠"或"爭吵"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而有智慧的父母會經常與孩子交流談心,在孩子表達自己看法時,會試圖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理解與認同,而不是有意無意地去否定、批判孩子的觀點。

  • 父母沒有尊重理解孩子

專制的父母我們並不少見,在大街上經常瞥見這樣的場景,"你要把頭髮剪短一些""這件紅色的比藍色的好看""買這個,這個不容易壞""都是為你好。"

父母們會覺得這樣的對話很熟悉,這不就是我們對孩子經常說的嗎?而每當家長們說出這樣的話,我總髮現孩子臉上的神情不大高興甚至充滿著怨念。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也是在逐漸增強。父母在生活中否定孩子的大小選擇,實際上是在遏制孩子自我意識與獨立性的成長。

父母與孩子之所以成為"敵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沒有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對自己的尊重、理解、贊同,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親子間的"敵人"關係,會對造成哪些不利影響?

  • 家庭不和睦,親人關係破裂

親子之間成為"敵人",最直接也是最嚴重的影響是"家庭支離破碎"。

父母和孩子成為"敵人",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在這個家庭中從來沒有幸福過。隨著與父母關係的破裂,孩子對於家庭的依賴與歸屬感,自然而然地蕩然無存。

我曾問過很多孩子長大之後想要做什麼?有一部分的孩子向我回答道:"離開家裡。"

這樣的孩子通常認為父母是不關注自己的,爸媽從來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與情緒,也就是說孩子打心底裡不認為父母對他們存在愛意,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在處處針鋒相對,親人關係破裂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會失去美好童年與健康成長的環境。

  • 孩子對外人際交往關係出現問題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孩子最親近,最熟悉的人。但如果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都不能夠和睦,不能夠聯結,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陷入無限的孤獨當中。

孩子不能與父母的相處中學會包容、同情等一系列與人共情的情緒,那麼孩子就很難發展自身的對外人際交往關係。

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在家中會戰戰兢兢,變得敏感而冷漠,對人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愛父母,自然也學不會愛自己和愛他人,更不要說交新朋友了。

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 孩子人格出現缺陷

與父母關係不好,家庭不和睦對於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有句話說得好:"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童年時期,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諧友愛的父母與家庭,能夠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與之相反,長期處於壓抑環境中的孩子,比如父母爭吵,家暴,人格侮辱,他往後的一生都會努力去擺脫陰影,彌補修復童年的不幸,終其一生!

因此,與孩子的關係是否和睦?這是時候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如果與孩子的緊張關係遲遲不能緩解,家長們可以選擇善用"遊戲力"。

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善用"遊戲力",重建"親子聯結"

"遊戲力"是由勞倫斯.科恩首次提出的。它是指通過兒童遊戲解決兒童心理問題、建立親子之間聯結的一種方式。

  • 增加與孩子"玩遊戲"的次數與頻率

與孩子拉近關係的最有效方式莫過於"玩遊戲",孩子能夠在遊戲中得到歡樂,也能夠在遊戲中快速收穫友誼。

家長想要緩解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要增加與孩子"玩遊戲"的次數與頻率,比如:與孩子一起玩捉迷藏、一起拼拼圖、搭積木等等,並在適時的時機,針對所進行的遊戲讚美孩子,這樣不僅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還能讓孩子收穫自信。

同時,家長在與孩子進行遊戲時,要表露出對孩子的關注與關愛。有些家長,口頭上答應與孩子玩遊戲,卻一直低頭對著手機,孩子問什麼都是"嗯""哦""我知道了",這樣與孩子拉近關係,只是白費功夫。

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 學習模仿孩子的行為

這一小方法可以讓家長們懂得如何在遊戲中教育自己的孩子。傑傑在與其他小朋友玩過家家的時候,總喜歡打人。回到家後,媽媽對傑傑說,"我們一起玩早上那個遊戲吧。"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媽媽模仿了傑傑的行為,傑傑感受到自己的小手臂上一陣陣的疼痛,媽媽道:"今天早上你也是這麼做的。"經媽媽這麼一說,傑傑瞬間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

傑傑媽媽沒有單純地打罵教育孩子,而是以玩遊戲的方式,模仿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 創造親子間獨特的遊戲,建立"秘語"

如果說玩遊戲是與孩子拉近關係的第一步,那麼創造親子間獨特的遊戲是維持與孩子關係的重要步驟。

有位媽媽曾經與孩子玩互相取外號的遊戲,她給孩子取得外號是小炸彈,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媽媽便道,"你每次發脾氣,一點就炸,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不是嗎?"

孩子為媽媽取了個"爆炸頭"作為"挑釁",這個不起眼的小遊戲,成為母子之間的"秘語"。每次孩子對媽媽感到不滿時,便叫媽媽"爆炸頭",而當孩子無理由發脾氣時,媽媽便稱呼他"小炸彈"。

這樣的獨特遊戲,不僅拉近親子間的關係,還能夠讓對方瞭解彼此的想法與情緒。

和孩子成“敵人”?別苦惱,“遊戲力”能幫你重建“親子聯結”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