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萬人參加的科大訊飛開發者節上,王智國迴應了

10月24日,第二屆世界聲博會暨2019科大訊飛1024全球開發者節在安徽合肥開幕。開幕首日上午超過1.2萬人參會,儼然人工智能盛世。

在1.4萬人參加的科大訊飛開發者節上,王智國回應了

科大訊飛開發者節吸引逾萬人參加。圖via 智電網

這與近來關於“人工智能泡沫”“深度學習遭遇寒冬”等的學術討論越來越多形成鮮明對比。深度學習遭遇的瓶頸會對人工智能(AI)產品研發造成影響嗎?科大訊飛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智國在接受《本來科技》採訪時對此作了回應。

在1.4萬人參加的科大訊飛開發者節上,王智國回應了

王智國與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答記者問。圖via 智東西

“關於這個話題,從產業研究界的視角來看,我認為應該客觀地看待,既不能特別誇大——有了深度學習和大數據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也不能說這次AI浪潮是一次泡沫,泡沫破了就‘寒冬’了,這都是比較偏激的說法。”王智國說,看待一項技術是不是吹出來的泡沫,最關鍵的是這項技術能不能推動產業的發展、能不能帶來社會生產生活效率的提高。

“有目共睹的是,AI與其他產業相結合,能夠產生‘化學變化’。”王智國對《本來科技》說,從這個層面來說,“‘寒冬’我認為這個說法有點悲觀了”。

在1.4萬人參加的科大訊飛開發者節上,王智國回應了

深度學習遭遇寒冬?最近討論有點多

王智國介紹說,深度學習是從2006年興起的一類機器學習技術,到2011年語音、圖像等的處理基於深度學習得到了巨大突破,幫助很多應用跨過了許多技術鴻溝。比如,當前的語音識別率能夠達到98%甚至99%,在數百萬圖片中的人臉識別失誤率不超過1%。

“不過,隨著技術的應用發展,確實發現現有的深度學習框架存在著一些問題。”王智國舉了個例子說道,我們跟朋友之間的談話,語音識別非常準,但它會把聊天中發錯了的音、說錯的字忠實地記錄下來,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現在的AI技術確實需要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包括對經驗知識的深化應用及拓展。”王智國表示,總體而言,AI對人們未來技術和產業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特別是在產業段的紅利才剛剛開始,“我是比較樂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