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全方位佈局個人養老金融 推出“幸福1+6”老年服務體系

10月24日,深圳中信大廈,中信銀行舉辦 “幸福年華”老年服務體系全面升級暨“如意卡”產品上市發佈會。中信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申請人年齡提升至70歲的老年專屬信用卡,並推出全新升級的“幸福1+6”老年金融服務體系。

為解決當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而形成的老年人群養老、醫療、教育的痛點,中信銀行響應國家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佈局養老金融平臺,開發適應個人高品質生活需要的養老規劃、創新產品、創新金融衍生服務,為高質量的退休及養老生活打造一個從金融到非金融服務的生態圈。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和醫療手段的提高,個人生活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方面是人類的壽命延長,養老規劃要做得更長遠、更完善;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退休生活的計劃不斷提前,四十不惑就有解甲由韁的念頭,五十歲就希望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50歲之後的人生樂章在不斷拉長。中信銀行發現,“50+”人群有不斷增長的養老和金融服務需求。在中信銀行,中老年客群是價值客戶增量的主要來源。截至2019年6月末,中信銀行50歲以上老年客戶達到1230.23萬人,管理資產達到1.04萬億元,在全部零售客戶管理資產佔比達到52.62%。中信銀行50歲以上老年客戶的佔比不足13%,但對於管理資產、儲蓄存款、貴賓客戶、私人銀行業務的貢獻佔比均超50%。

中信銀行副行長謝志斌表示:“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發生變化,50歲不再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退休也不是人生的謝幕。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人生完全可以從50歲再起航,站在人生新高點,抒寫人生的華彩樂章。”

“理想的退休生活是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一起同行的夥伴。中信銀行正在全面佈局個人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全生命週期養老金融平臺,為成為養老金融服務的主辦行而努力,我們願與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客戶共同實現更有格局的美好生活。”謝志斌說。

據悉,中信銀行此次發佈的“幸福年華”老年服務品牌及“如意卡”產品,是對中信銀行老年客戶服務的一次全面升級,簡稱“幸福1+6”。其中,“1”代表以中信集團旗下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協同的綜合金融平臺,“6”代表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遊”“老有所享”六大以活力生活為核心而定製的中信銀行特色權益服務。

中信銀行認為,“50+”人群更值得尊重,他們曾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家庭創造財富,他們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有廣闊的社會視野,有對自己健康生活更務實的要求。中信銀行的服務理念是“做有溫度的銀行”,將從銀行服務和產品的“適老化”做起,逐漸成為“50+”人群一同前行的夥伴,將金融服務融入“50+”人群的生活旅程。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中信銀行養老金融服務將助力“50+”人群實現自我價值的昇華,享受蓬勃的生命、活力的人生,老年生活從此更美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億人,佔總人口的17.9%,新增859萬人;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億人,佔總人口的11.9%,新增827萬人。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或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信銀行認為,做好中老年人群財富的守護人和供給側服務將是中信銀行的優勢所在。今年7月,中信銀行與中國老齡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信銀行與這個時代最強勁的脈搏同頻共振。”在剛剛舉辦的全國“敬老月”啟動儀式上,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表示:“中信銀行用多年不斷積累的金融和金融科技經驗,為中國養老體系發展助力賦能。”

對於“50+”人群,中信銀行除了提供傳統的銀行服務,如個人養老金存取、投資理財、貸款、支付結算,還在進行從金融到非金融服務的準備,如網點適老化改造、VIP老年客戶權益服務、建立線上線下養老金融生態圈等。

以“幸福1+6”老年服務體系為例,它全面覆蓋了老年人金融、健康、學習、娛樂、旅遊、精神文化等生活多個方面,其創新性包括:

其一,為老年人量身定製一款養老金融產品組合,包括老年客戶專屬的“幸福年華”借記卡、申請人年齡可延長到70歲的老年客戶專屬信用卡、可按月提前取息的月月息存款產品、專屬高收益理財等,實現“老有所養”。

其二,為老年貴賓客戶配備7×24小時家庭醫生服務,VIP健康管家為老年客戶提供一位三甲醫院醫生、一位醫療顧問和一位白金顧問客服的專屬健康評估、健康資訊、微信問診等全天候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面守護,實現“老有所醫”。

其三,提供一套令老年人心情愉悅的“智能生活課程”,內容包括財富升值與傳承、使用移動支付、防範金融詐騙等,開發老年大學線上報名、繳費、查詢系統,出版發行業內首個《老年金融知識讀本》,舉辦萬場老年沙龍活動,實現“老有所學”。

其四,舉辦豐富多彩的老年文化藝術大賽活動,豐富老年文化生活,實現“老有所樂”。

其五,依託中信銀行20年“出國金融服務”的專業優勢,為老年人的旅行生活定製優惠計劃,實現“老有所遊”。

其六,推出符合老年人閱讀習慣,字體放大50%,老年人常用業務、專屬產品和權益優先展示的專屬手機銀行,併為老年人定期提供優質大米、超市券等優惠服務,實現“老有所享”。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存款餘額超17萬億元。到2019年末,全國老年人存款預估將超過20萬億元。

中老年人群的財富市場具有成為支撐中國供給側改革中堅力量的可能性。自2015年以來,“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了一個高頻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側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中信銀行是業內率先推出老年客戶服務體系的銀行。2009年,中信銀行在國內同業中推出面向老年人的借記卡“七彩華齡”卡,開啟了針對老年客戶的專屬金融服務。十年間,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以“信守溫度”為品牌主張,堅持“以公益為初心,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圍繞老年客戶金融與生活需求,逐漸形成了“幸福年華”養老服務體系。

至今,中信銀行已舉辦六屆“中信銀行幸福年華廣場舞大賽”,累計服務上百萬老年人;2018年,李慶萍帶隊深入社區,服務社區居民,僅當年北京分行就開展“進社區”活動260次;2019年,中信銀行與中國老齡協會、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踐行國家養老政策。

截至2018年12月,中信銀行已累計服務老年客戶1240多萬人;截至2019年3月底,中信銀行已累計進行1423家網點的適老化改造。中信銀行認為,如同財富需要保值、增值,客戶在做養老規劃時,也要與時俱進,學習金融知識,嘗試科技賦能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50+”生活保值、增值。

中信銀行著力為“50+”人群打造“金融+生活”的“幸福1+6”模式,培養客戶金融行為習慣,讓他們愛上銀行服務,欣然接納金融知識,玩轉“互聯網+”的生活場景。

謝志斌表示:“中信銀行的客戶從豆蔻年華到不惑之年,更延續到花甲之年乃至皓首之歲,中信銀行具有不同客群的創新服務和特別權益,正在打造個人客戶全生命週期的養老金融體系,希望20歲、30歲、40歲的人群以及50+人群都願意選擇中信銀行的服務,為中信銀行持續創新注入動力。”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當生活掀開新的樂章,只要有所規劃,與志同道合的人結伴為鄰,“50+”的生活,依然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