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有個劉姥姥 曲阜孔府有張姥姥

紅樓夢有個劉姥姥 曲阜孔府有張姥姥

清朝,南方有個富甲一方的江寧織造“賈府”,北方有個“東方不敗”的“孔府”。一南一北兩大望族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曾經歷從興旺到衰敗的過程。孔門雖然沒有歷經病來如山倒的轟然倒塌,但隨著一個王朝的悄然隱退,也難逃一個大勢已去的悽惶,曹雪芹與孔德成在人生命運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今天咱以走進兩大家族府第的兩個小人物對比分析,一窺那個庭院深深的大宅院的一角……

劉姥姥和張姥姥都是鄉下人,一個是為了生活攀遠親,一個是模範人物“恩人”。

紅樓夢有個劉姥姥 曲阜孔府有張姥姥

孔府張姥姥的故事

號稱“天下第一家”的衍聖公府,世世代代與達官貴人結親,可也有一門很特別的親戚,既不是書香門第,也不是官宦世家,而是世代種田的莊稼人。這就是世代恩親張姥姥。張姥姥住在林前張羊村,主人是一位老媽媽,可人們都管叫她張姥姥。每逢孔府有紅白喜事,張姥姥就帶著她家的大人孩子們到府裡來吃喝。別的客人都是王孫貴族,滿身珠光寶氣,只有她一身藍粗布衣裳,農民打扮。別的客人都是彬彬有禮,只有她土裡土氣,而且最特別的是她比所有客人都神氣,當差的穿著打扮雖然都比她講究,但卻要小心翼翼伺候她。一個鄉下嬤嬤,孔府上下為什麼都敬著她呢?

這其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孔子龍脈到了第四十三代孫孔仁玉【那時他九歲還是個獨子】的時候,當時孔府遠離朝廷,早已斷了恩賜。仁玉的父親也失了爵,只靠在當地做個泗水令的小地方官支撐門面。這時孔府有個灑掃戶,原姓劉,叫劉末,後來進府當差改為孔末,外姓人進府當差為奴都要改孔姓才行,【明朝以後,這規矩正好相反,姓孔的不許當差為奴】孔末早想要篡位奪權,於是在一個月暗天黑的夜裡將公爺殺死,並且還要斬草除根。但事不湊巧,小少爺去了乳母張媽媽家沒回來。孔末就追到張媽媽家,正巧張媽媽有個兒子和少爺的年齡相仿,而且這兩個孩子都是禿子,張媽媽忍痛割愛就把自己兒子的衣服扒下來給孔仁玉換上,結果自己的孩子被孔末所殺……


孔末回到府裡,奪了大印、令箭,自薦襲爵,以孔子後世自居,而真正的孔子世家卻斷了宗。在那亂世年頭,族人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就這樣過了十多年,孔仁玉改名換姓,和張媽媽以母子相稱,發奮讀書。到了後唐明宗時候赴京趕考,被朝廷授以太學生。這才有了向皇上遞奏摺的機會,遂一紙公文稟明瞭孔末亂孔的真相。皇上派人來曲阜查證,確如奏章所言,後來就把孔末治了罪,給殺了。皇上恩准孔仁玉回到曲阜孔府襲爵,從此斷了宗的孔子世家才得以中興……

後來孔氏家族便尊稱孔仁玉為“中興祖”。

紅樓夢有個劉姥姥 曲阜孔府有張姥姥

龍頭柺杖·酒·及饃饃

孔仁玉為了報答張媽媽舍子救命養育之恩,奏請皇上恩准孔府認張家為世代恩親——張家世世代代都是孔府的恩人,如有不周到的地方,就是觸犯家規祖訓。從此孔府上下和孔氏全族都統稱張媽媽為“姥姥”,這姥姥就成了張媽媽的官稱。孔仁玉還賜給張媽媽一柄楷木製龍頭柺杖,這張家的後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須以貴賓相待,如有不周到這龍頭柺杖,就象佘太君的龍頭柺杖一樣,可以用來管教孔府衍聖公的一品夫人。還規定張媽媽死後,這姥姥的官稱和龍頭柺杖由長房兒媳繼承,世代相傳。至今孔廟崇聖祠前還有兩塊“張姥姥碑”。同時為了紀念姥姥,孔府在曲阜城外的張羊村附近還封了一小片樹林,名叫張家林。另外,在孔林歷代衍聖公都要給張媽媽立“報恩碑”,每逢祭祀孔仁玉的時候,都要有張家嫡孫二人來陪祭,有時還委託張家代替衍聖公去孔林掃墓……
“張姥姥”這一世襲的頭銜歷經歲月不知過了多少朝多少代。到了民國的時候據孔府主人二小姐孔德懋回憶說:“……張姥姥每次來孔府也拄著一根柺杖,但卻是一根很普通的柺杖。其實她走路穩健的很,原本用不著柺杖,大概只是一種裝腔作勢的形式罷了。那時的張姥姥看上去五十來歲,是一位很普通的農家婦女,粗布褲褂,緊扎著肥大的褲腿角,一雙小腳,挎著個竹籃子。酒席宴會上達官貴客很多,她毫不在乎,呼三吆四,大吃大喝。臨走時,竹籃裡還要裝滿吃食。衍聖公夫人陶氏這個一品夫人當著許多客人,對張姥姥也總是很孝敬的樣子。有好幾次聽陶氏悄悄吩咐當差的說:“張姥姥來要什麼給什麼,別得罪她。”……記得有一次,當差的在伺候中怠慢了她,張姥姥竟然站在大堂上高聲怒罵,沒一個人敢吱聲。我那時還是個小孩子,沒見過這撒潑罵街的——在孔府上上下下的人不管心地如何,至少外表看上去都是彬彬有禮,斯斯文文的,所以就覺得非常新鮮,一直在她旁邊看。


張姥姥常帶許多人來,不光是她全家,幾乎是全村。我十三歲那年,陶氏出殯時,張姥姥帶來的人就擺了六桌酒席,但後來逐漸減少了,到小弟德成結婚時,她帶來的人就只擺了兩桌。

除卻這些之外張姥姥在孔府還有一個特權,那就是每年過年都有她來宣佈“過年”。這是府裡多年傳下的老規矩,至於什麼時候傳下來的,沒人知道也沒人去問。每年臘月孔府早早的就備下了所有的年貨,當然也會按常理給張姥姥準備下一份,這時候張姥姥會準時的墊著一雙不大的小腳來了,來了之後先咳嗽兩聲並煞有介事的“我宣佈······”

紅樓夢有個劉姥姥 曲阜孔府有張姥姥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張姥姥這個人物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穿越那歷史的年輪,我彷彿看到,村頭那粗布藍對襟褂、小腳的嬤嬤,對著全村的父老爺們說,“不是跟你們吹,我能領著您們到孔府去坐席,還要讓他們恭恭敬敬的敬咱!不信?走,我領著您上城裡見見世面去……”於是挎籃提兜吆三喝四的來了……吃完喝完然後再大包小包,酒、饃饃、菜的裝滿,滿載而歸了……

紅樓裡的劉姥姥也是吃完喝完大包小包的帶著回家了,其中有乾果、酒、饃饃當然還有衣料被面什麼的……

劉姥姥和張姥姥都是普通的鄉下嬤嬤,張姥姥的骨氣明顯比劉姥姥硬氣許多。一品誥命夫人她都敢罵,作為兩個鄉下嬤嬤還有比饃饃、酒、衣料更好的東西嗎?……

紅樓裡還說劉姥姥後來又去了一次,只是這一次,賈府早已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了。而那個山東張姥姥卻挎著一個竹籃惦著一雙不大的小腳,在孔府和家之間來來回回行走了幾百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