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試到底需不需要消毒

皮試到底需不需要消毒?到底用什麼消毒?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護士。今天,我們一起再來探討一下。

案例一

護士小王的二胎寶寶出生了,由於單位離家較遠,小王選擇了離家較近的某三級綜合醫院生產。由於寶寶的膽紅素水平較高需住院治療,生產醫院的兒科護士為寶寶進行抗生素皮試時未消毒,直接進行皮內注射。為此小王打電話給自己科室的護士長諮詢,為什麼皮試時不消毒?

案例二

患者馬奶奶因墜積性肺炎入院,新入職護士小苗為患者作皮試時,用碘伏為患者消毒,此時正好護士長查房途徑此床,護士長急忙制止了護士的操作。事後護士小苗很是不解。實習的醫院帶教老師都是用碘伏消毒做皮試,沒有什麼不妥呀!患者也沒提出什麼異議。

案件討論:

案例一中小王科室的護士長急忙查找資料,尋找證據。她翻開護士的“葵花寶典”——第五版《基礎護理學》給藥章節仔細查看,發現消毒皮膚要求“用75%的乙醇消毒皮膚,要點與說明: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響局部反應的觀察。

教科書中壓根就沒有提到酒精過敏或新生兒患者不用消毒這樣的說法。於是護士長打電話到護理部,詢問皮試的相關問題,我也拿出“葵花寶典”仔細翻看,看到的結果卻與護士長的略有不同。

我看的是第六版的《基礎護理學》,看到的結果是消毒皮膚要求“用75%的乙醇消毒皮膚,待幹,要點與說明:忌用含碘消毒劑消毒,以免著色影響對局部反應的觀察及與碘過敏反應相混淆,若病人對乙醇過敏,可選擇0.9%的生理鹽水進行皮膚清潔。

可見第六版教科書中更詳細的說明了消毒時用75%的乙醇,並要待幹,並提及了酒精過敏時的處理方法。禁用消毒劑中不僅僅是碘酊,而是任何含碘消毒劑,影響皮試結果的不僅僅是碘製劑的著色現象,還有碘製劑的過敏反應。

皮試到底需不需要消毒

皮試到底需不需要消毒

皮試到底需不需要消毒

皮試到底需不需要消毒

案例二中的護士長是新上任護士長,工作積極性較高,她深知現在知識更新較快,也許護士小苗的說法是有依據的。

於是她查找資料發現易旖的研究中總結聚維酮碘對皮膚粘膜無刺激,過敏反應少的優點,適合於小兒患者的皮試消毒;李君芳的研究中提到聚維酮碘消毒後,通過利用無菌維生素 C 注射液,與聚維酮碘有效成分碘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褪去碘的局部皮膚著色的方法也是皮試消毒的一種方法。筆者認為,與教科書相違和的證據需要更多的循證依據做支撐才可以。

1、酒精作為皮試消毒劑的優缺點及使用注意事項

酒精為無色的中效皮膚消毒劑,對皮膚有刺激性,能夠產生皮膚髮紅的反應,皮膚敏感(尤其是小兒)及酒精過敏者影響皮試結果的判斷。使用時要評估患者的過敏史,小兒要評估其父母親的過敏史,對局部有皮膚破損、穿刺點等處不宜使用,注射時要待幹後再行操作。

2、生理鹽水局部清潔的優點及使用要點

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人體的體液滲透壓相等,具有無刺激性,無腐蝕性,不引起過敏反應,不會染色局部皮膚,假陽性率低的優點。

生理鹽水無消毒效果,對沒有明顯汙漬的皮膚局部可以起到清潔的作用。但如果皮膚局部有明顯的油漬汙漬時建議先行清洗劑清洗後在用生理鹽水清潔皮試。劉亞蘋、吳鳳瓊等的研究中說明直接用生理鹽水清潔局部皮試是可行的。

3、不消毒直接作皮試可行嗎

曹婭紅的研究中提到局部不消毒,直接青黴素皮內注射也是安全可行的,但對於局部皮膚汙垢較多的患者,用生理鹽水擦拭還是必要的。筆者認為在醫患關係緊張、信息途徑較廣的今天,不消毒容易引起醫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患者安全、護士安全、職業環境安全,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今天,及時瞭解前沿知識,遵循教科書及有循證的依據是最重要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並共同研究探討,找到更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2012年第五版《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李小寒、尚少梅.2017年第六版《基礎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3】劉亞蘋.生理理鹽水替代酒精皮試消毒液對皮試效果及護理質量的影響.《大家健康》.2015年12期 .

【4】吳鳳瓊. 生理鹽水替代酒精皮試消毒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15卷第5期.

【5】曹婭紅.青黴素皮試患者局部皮膚不同消毒方法對皮試結果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2011年20卷29期 .

【6】李君芳.聚維酮碘聯合維生素 C 注射液用於皮試消毒的臨床效果.醫療裝備2016年4月第 29卷第7期.

【7】易 旖.減少因皮膚消毒液導致小兒抗生素皮試假陽性的臨床研究.醫學信息2011年7月第24卷第7期.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