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很多講座和著作中,都對膽固醇這個東西給予了高度關注,就是因為膽固醇和冠心病的關係太密切了。可以這麼說,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膽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危險就增加2%。

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100年來的“富貴病”

膽固醇與生俱來,但它被發現卻只有短短的102年。1908年,科學家觀察到,用肉、全脂牛奶和蛋作為食物餵養兔子,會使脂質在兔子的動脈管壁中逐漸沉積下來,使血管變窄,血流不暢,患上動脈粥樣硬化症。1913年,這種沉積在血管中的脂質被確定為膽固醇。

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同年,兩位學者將兔子分成兩組,一組為高膽固醇組;另一組為素食組,餵養的飼料為青草或青菜。

餵養12個星期後,發現高膽固醇組兔子的冠狀動脈狹窄均大於50%,證實該組兔子個個得了冠心病;而素食組兔子的血膽固醇濃度正常,血管壁非常光滑,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發生。

兩位學者僅採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試驗方案,就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高膽固醇飲食對血管的危害。從人類社會生活的變化,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生活非常貧困,肉蛋類食品的供應匱乏,所以20世紀30~40年代歐洲冠心病的發病率極低。

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歐洲各國生活水平的提高,戰後一代人大量攝入肉蛋類、油脂等,冠心病的發病率在歐洲明顯增加,流行病學資料發現,在74歲前死亡的歐洲人中有40%被冠心病奪去了生命。

“提高降低”對待膽固醇的基本態度

膽固醇只是血脂的一種成分,血脂的成分另外還有甘油三酯(TG)。化驗單上表示膽固醇的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這3個指標均可以預測你未來得冠心病的風險有多大。

將這3個指標控制到正常範圍,你未來發生冠心病的風險就會下降30%。

低密度“壞的膽固醇”

血清中的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1:2。兩者都有重要任務:低密度脂蛋白把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全身組織,高密度脂蛋白將各組織的膽固醇送回肝臟代謝。當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高密度“血管清道夫”

高密度脂蛋白扮演清道夫角色,它將周圍組織多餘的膽固醇送回肝臟,排出體外,達到抗血管硬化的目的。它還能維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及保護血管免於血栓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動脈壁被膽固醇囤積的機會就減少,因此它是“好的膽固醇”。

對於普通讀者,你可以記住“低壞高好”,還有一個最簡單的記法就是“提高降低”,“提高”是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下去,“提高降低”是我們對待膽固醇的基本態度。

中國人的健康就壞在一個“等”字

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1984~1999年北京市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增加迅猛,其中35~44歲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增加了11%。我國目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與死亡率在急劇增長並快速年輕化,這其中77%可歸因於膽固醇水平的增高。

在這15年間,高血壓和吸菸這些也與冠心病發病顯著相關的因素變化不大,變化最大的是飲食結構:當人們終於告別吃雞蛋、吃肉需憑票供應的年代後,開始放開吃喝,加上缺乏運動,血膽固醇水平急劇增加,心肌梗死發病率和病死率也隨之持續攀升,二者有著明顯的因果關係。

可見,應對膽固醇問題,首先不是靠醫生,也不是靠藥,而是要求我們自己“管好嘴,邁開腿”!不要因為血脂異常沒有什麼症狀就置之不理。我曾在多個場合說過,中國人的健康,壞就壞在一個“等”字。

胡大一: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冠心病,別等有了症狀才上醫院


等什麼?等不舒服,有了症狀,出現不舒服才上醫院看病,其實這個時候身體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害。這不單單是血脂、膽固醇的問題,希望廣大讀者在對待健康的問題上要趕早:早一步學習健康科普知識,早一步發現問題,早一步治療疾病!(來源:胡大一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