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著名作家,他是一個始終在調和現實和理想之間衝突的寫作者,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表現出冷漠和憤怒,因此他成為先鋒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醫生家庭,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他畢業後做了牙醫,後改行寫作,他擅長寫淋漓的鮮血,這和他小時候在醫院中成長的經歷有關,他可以隨時跑到手術室看滿身鮮血正在給病人做手術的父親,夏天可以跑到太平間去乘涼,這使他對死亡有著獨特的體悟,所以在《活著》中將死亡描寫的入目三分。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先鋒作家餘華

餘華的《活著》獲得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這個獎項一直被稱之為諾貝爾文學獎的風向標,所以從1998年開始餘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呼聲都很高,面對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雙黃蛋”,餘華位列賠率榜的第11位,但是最終還是像日本的作家村上春樹一樣成為“陪跑者”,但是他的《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餘華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者”

餘華的《活著》講述了地主家的獨子徐福貴少年時浪蕩不羈,經常臥宿妓院,後來迷上了賭博,最終賭光了家產,一家人住進了茅草屋,過上了苦難的日子。父親被他氣死了,母親在他被抓壯丁期間病死了,疼愛的兒子在給校長(縣長春生的妻子)獻血的時候被黑心的醫生抽了過量的血死了,乖巧懂事的女兒鳳霞在生孩子的時候死了,溫柔賢惠的妻子家珍也患病死了,孝順仗義的偏頭女婿也在事故中死了,率真可愛的外孫苦根因為飢餓吃了過量的豆子脹死了,最後只剩下他和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他的一生可以用:“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當和尚”來概括。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葛優飾演餘華《活著》中的徐福貴

活著就是敬畏生命,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當我們迷茫的時候,空虛的時候,一事無成的時候,我們總是在追問為什麼而活著?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總是希望將自己的一生過得不同凡響。“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古今中外,大多數人活著的意義無外乎名利二字。也有重情重義為感情而活的人,但是看透名利權情的我們,為什麼而活呢?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揭露人活著狀態的《好了歌》

在《活著》的小說中,福貴和春生的人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為壯丁,春生在跑出去找大餅的時候,遇見了解放軍,於是參軍報國,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建功立業,成為了縣長,娶妻生子,過上了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而福貴在等待中被俘虜,由於掛念家中妻兒,領了路費就回了家,經歷了因貧困將女兒鳳霞送人的悲楚,妻子家珍日夜勞苦操勞的心疼,管教兒子有慶後的悔恨,正如王小波所說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他對兒子的毆打管教都是他對自己面對困難無能的憤怒,由此可見福貴一直生活在苦難當中。福貴面對苦難一天一天的熬了下去,但是春生面對苦難選擇了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苦難,儘管福貴對春生說:“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死去”,但是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麼無論如何也活不了,最終春生還是走上了不歸路。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活著》中的福貴和春生

有人將活著歸結為贖前世的罪孽,也有人寄希望於用活著造就來世的功德。面對苦難人們總是給自己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這樣才能堅強勇敢地活下去。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得不走。正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所以我們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為生命的本真而活,為活著本身而活。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熬是活著的常態,忍受是常用的方法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法國作家莫泊桑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樣美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是超乎人的想象的,有時,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牙走了很長的路”,面對不順意十有八九的人生,我們的狀態就是熬,方法就是忍受。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

馬家輝在《圓桌派》中說當人無力改變苦難的時候,就會選擇熬。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是“春生”,面對苦難,選擇用消極的方式去逃避,而不是像富貴一樣那樣選擇堅韌地去熬。年輕的我們一直不屑這種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生活狀態,認為生活就應該轟轟烈烈,盡情的折騰,認為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但是當我們在生活中左突右衝,被名利權情折磨的遍體鱗傷,被親情、愛情、友情弄得傷心欲絕的時候,經過歲月的洗禮,經歷的沉澱,我們才明白了熬的真諦,它是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著名作家馬家輝

熬的是活著的時間,忍受的是現實的苦難,在生與死的過程中,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封妻廕子,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超然脫俗,正如餘華說的“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裡,不要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我們總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不肯在漫長的時間中去熬,幹一點事情就急於要很好的結果,最終揠苗助長,以失敗黯然收場,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子彈飛一會”,在熬中努力生存,利用有限的時間去活著,時間都會給你想要的答案,因為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所以我們要正確面對由生到死的時間,體悟熬的智慧,學會在苦難中熬時間,面對現實的名利權情。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餘華在《活著》中揭示活著的本質

人要在生命的本真中活著

復旦大學留洋女博士多麼令人羨慕的光環,但是當如此耀眼的光環面對癌症的時候就發不出任何光亮,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大聲疾呼人到底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才能明白活著的意義?當感悟到生命本真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名利權情只是過眼雲煙,但是當我們感悟到生命本真的時候不是身患不治之症就是命在旦夕,那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希臘有一句諺語:“別走太快,等等你丟在路上的靈魂”,我們現在就是腳步太快,等靈魂跟上的時候已經在旦夕之間,一生的時間只為了名利權情的雲煙,最終留下悔恨的嘆息。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復旦大學留洋女博士于娟

活出自我,不要迷失在別人的眼光中。我們看《活著》時候被死亡籠罩著,感覺特別的悲情,但是作為徐富貴來說一生沉浮,有溫柔善良的妻子,有聰明伶俐的兒子,有乖巧懂事的女兒,還有孝順仗義的女婿,還有一個招人疼愛的孫子,該有的幸福都有了,在他自己看來他的一生是幸福的,富足的,美滿的。正如餘華說的:“生命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所以餘華在用第三人稱,別人的眼光來寫富貴的一生的時候是寫不下去的,但是用第一人稱盡然一氣呵成,這就佐證了生命是自己的感受,和別人無關。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活出自我的馬伊琍

瞭解現實,學會與自我和解。徐福貴的一生是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當他輸光了全部家產的時候,他想上吊自殺,但是他想死也要死在家中,用一種自我安慰式的方法,完成了自我和解。面對父母、妻子、子女相繼離世的現狀,他不斷的與現實和解,堅韌的活著。我們總是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面對爾虞我詐的人心、迷茫不知的前途、親人朋友的離世,總是責怪世界過於殘酷,殘酷的我們都無法忍受,於是便消極沉淪,與世界對抗,對抗的結果只能是“鼻青臉腫”,所以我們要在瞭解現實的前提下,在熬中堅持,在忍耐中爆發,不斷與自我和解,才能找到活著的本真。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餘華的《活著》告訴你答案

徐福貴的一生就是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坦然面對,追求生命的本真。不是廬山真面,只緣生在此身中。當我們自己活著的時候,總是被一雙大手推著前進,很少停留下來思考活著的意義,只有因疾病或災難使我們被迫停留下來我們才去思考,但是餘華的《活著》將徐福貴的一生以橫斷面的形式展示在我們面前,給我們很大的震撼,使我們看到了生死的必然,活著的必要,知道了熬的常態,學會了忍受的態度,餘華從寫作中找到了生命的本真,從徐福貴的身上學到了活著的意義,所以我們要坦然面對現實的苦難,不斷追求生命的本真,拋棄名利權情所累。正如餘華說的:“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活著的正確打開方式已經給予我們,面對思念不能自己,痛苦不能自理,結果不能自取,幸福不能自予的現實生活,我們該如何活著呢?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