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題記:杭州位於風光明媚、幽靜雅緻的西湖湖畔,杭州遺存有五代、宋代、元代意趣盎然的古蹟遺物。杭州富藏吳越時代遺蹟與宋元時代雕刻。西湖保俶塔與雷峰塔為風光明媚的西湖更添一番情趣,這兩座古塔塔都是吳越王及其王妃所建。靈隱寺與三天竺經幢亦為吳越王所建,該地文稷王墓前仍然還豎立著帶螭首的豐碑。今天,我們以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西湖九曲橋為例,淺析杭州古蹟的發展史,看看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杭州西湖六和塔

六和塔

宋代六和塔雖經後世修補,仍然英姿勃發,雄踞在錢塘江邊。靈隱寺東西兩塔、閘口白塔建造年代也是宋初前的五代,也可稱古塔中的上乘之作。崛起於靈隱寺前的飛來峰存有五代至宋元時代鐫刻的幾百座佛龕。石洞造像留有五代、晉漢周與吳越、宋代的題名。煙霞洞石塔有吳越時代題刻與眾多人物刻像。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杭州靈隱寺

杭州靈隱寺

杭州古佛寺有靈隱寺、淨慈寺、三天竺寺、中天竺寺、上天竺名剎,廟堂有岳飛廟以及眾多祠堂,然而很多都是近代重建,不足為觀。林和靖、岳飛及其他著名人士墓於杭州各地星羅棋佈,然多經後人改建,難以證考古剎制度。而西湖孤島內先賢祠與三潭印月庭院設施都很有歷史感。

杭州靈隱寺飛來峰宋代禪剎五山之一的杭州靈隱寺門前,隔小溪有石灰石山巒,雖然不高,然而巖蟾壁峭,處處空洞,呼之飛來峰。相傳由西天靈鷲山飛來,有大空洞三。其最南者稱青林洞,稱為"南洞"。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杭州西湖

再往北面就是"中洞",最北面架於溪流之亭橋(春涼亭)附近,稱北洞。此三洞內外與飛來峰沿溪崖壁上雕有許多佛像與眾多佛龕,是五代至宋元時期所作。佛像旁多有旁刻,然如今大半磨損難以辯讀。

因為中國石窟起源於北魏,盛行於隋唐,其遺物多保存於雲岡、龍門以及各地,而五代及之後石窟寥若晨星,幾不可聞,故此飛來峰保有如此眾多五代及宋元時期佛龕,在中國藝術史上可謂位居最重要地位者。

南洞南端入口上方南面壁崖上有盧舍那佛會浮雕,根據銘文這是宋代乾興年間胡承心所作。面對入口左方高處刻毘盧舍那、文殊菩薩、三尊佛,是元代至元二十九年所作。此兩區佛像周邊多刻小佛龕。進入洞口可見左方刻十八羅漢小佛,其前方有宋皇佑二年題名,故可知乃宋代所作。

另有刻崇寧銘記之小佛像。向右折行可達北方洞口。其中間又有道洞,開口向東方。其南壁刻有小羅漢五十餘軀及三尊佛等。此羅漢大抵為宋代鹹平年間所刻。三尊佛龕下有宋淳佑戊申題名。總之,此南洞造像以宋代雕刻為主。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靈隱寺佛像

南洞以北六十米左右亦有一大洞。此即中洞,洞內複雜,開有六個口。內部刻數十軀四尺高羅漢坐像,手法簡樸,這應該是元代所作。北洞在春淙亭旁,開口於北方。入口上下左右刻眾多大小佛龕,多為至元年間所刻。入口右崖壁下刻玄奘三藏使馬負經文歸圖像,好像也是元代所刻,馬骨骼頗寫實。進入洞口左壁有鹹淳丁卯宋宰相賈似道題名,盡頭處有半伽菩薩像坐於龕中,乃傑作。其姿勢、面相、衣紋宛如唐作,飛來峰其他佛像無一可與之比肩。

從其樣式判斷或為唐代之作。從此向右折行可至一線天。洞壁頂部寬度極為狹窄,可見光線洩漏。再向前可達其他入口。此洞入口四周也刻有眾多佛像,多為元代所刻,又另有五代廣順元年造像與吳越建隆元年造像。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靈隱寺佛龕

從亭橋到寺門,溪流右岸魄巖如屏風列峙。斷崖上刻數百佛龕、佛像。有釋迦、彌陀、布袋、騎獅多聞天、觀音、天部,悉為至元年間尤多為其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所作。

元代至元二十四年距南宋滅亡僅八年,蒙古挾勝利威勢,鑿無數石龕於宋故都(紹興),一為慶賀皇國萬壽無疆,二為弄咒壓制故國遺民。此類佛像中既有元帥伯顏所建造的,也有濫施淫威、悉掘帝陵、恣意凌辱故國皇帝的"江南釋教總統"、蒙古僧楊璉真伽所刻者。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靈隱寺石雕

這類宋元時代雕刻,其樣式多變。宋代樣式不過是唐代樣式的繼續,而元代雕刻則帶有大量喇嘛教因素,其性質、手法與前者差異極大。元代僧侶楊璉真迦是崇奉喇嘛教的蒙古僧,由其主導雕刻的佛像自然是喇嘛式佛像,此類佛像大多位於我國北方,能在南方杭州有此喇嘛式佛像實屬罕見。

只可惜靈隱寺飛來峰可觀之物都以雕刻為主,而建築裝飾成分甚少。僅僅只有施於佛龕與蓮座、寶冠等極少數紋飾。飛來峰雕刻樣式的變化,顯示中國藝術於元代因喇嘛教入侵曾經歷一大變遷。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杭州西湖九曲橋

杭州西湖九曲橋

中國庭園疊石壘巖,或仿太湖石造假山十分盛行。洞道遷回,前後相通,長廊曲折,隱約其間,有千篇一律之嫌,而獨有位於西湖內浙江先賢祠與三潭印月間之九曲橋,別具一番風情。先賢祠處於西湖中小島上,島中有大放生池。

我們可以乘小船橫渡西湖之微瀾,到達先賢祠,下船後,過架設於蓮花怒放之池上蜿蜒曲折的石橋,或休憩於三角形小亭,或參拜先賢祠,或穿越奇特之亭橋,或眺望露出湖面之奇巖怪石,一路前行,達至右側突出於池塘之瀟灑亭子。其平面呈已字形,尤為奇特。

杭州六和塔、靈隱寺和九曲橋為何能成為西湖美景?

西湖三潭印月

再經過以太湖石圍起來的方形石橋,再過折線狀之橋樑,離開六角亭,於其端有所謂三潭印月的勝景。該景即浮動於岸邊湖面之三座奇異石塔,與對岸雷峰塔遙相呼應,使西湖明媚風光更添一種情趣。

總結:杭州西湖之景自成生趣,石橋縱橫曲折,一亭一榭,參差不齊,池面開闊,蓮花弄影。此情此景實有奇趣橫生、不知端倪之妙。這種西湖之景規模巨大,與自然山水保持和諧,風光無限。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建築》

《杭州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