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信任是難以復原的,即使圍觀者並不知道真相。小女孩克萊爾的父親對她說:“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惡意,但如果我們相互支持,那些惡意自然會離去的。”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惡意在繼續輸出,人們在繼續利用輿論,無辜之人也在繼續蒙受不白之冤。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導演: 托馬斯·溫特伯格

編劇: 托馬斯·溫特伯格 / 托比亞斯·林道赫姆

主演: 麥斯·米科爾森 / 託瑪斯·博·拉森 / 安妮卡·韋德科普 / 拉絲·弗格斯托姆 / 蘇西·沃德...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丹麥 / 瑞典

語言: 丹麥語 / 英語 / 波蘭語

上映日期: 2012-05-20(戛納電影節) / 2013-01-10(丹麥)

片長: 115分鐘

又名: 謊言的烙印(臺) / 誣網(港) / 捕獵 / The Hunt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4)

  • 最佳外語片(提名) 托馬斯·溫特伯格

第65屆戛納電影節 (2012)

  • 金棕櫚獎(提名) 托馬斯·溫特伯格
  • 最佳男演員 麥斯·米科爾森
  • 凡爾根獎 夏洛特·布魯斯·克里斯滕森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托馬斯·溫特伯格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熱點辣評

《狩獵》中善良正直的盧卡斯因為克萊爾一句模稜兩可的話而受到幼兒園園長“猥褻兒童”的懷疑,事情愈演愈烈直至他成為眾矢之的。故事開始,盧卡斯在進幼兒園之前悄悄將眼鏡收起,緊接著被孩子們圍成一團,他果然被一隻只稚嫩的小手拍紅了臉。他的細心、對孩子們的熟悉和寵愛已然展現。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年幼卻早熟的克萊爾因為多次受到他的關愛而對他表達愛意,他拒絕接受卻因此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這其中雖然有敏感而又傾心為孩子們著想的婦女格瑞澤這些人的煽風點火,但盧卡斯的朋友們也並沒有選擇考慮他所陳述的事實,而是完全相信克萊爾在混亂記憶和打擊之下說的謊言。影片中多次出現全景,盧卡斯一個人走在小鎮的路上,顯得渺小而卑微,人在流言中的無助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克萊爾的父親曾對盧卡斯說:“我知道你在什麼時候是說謊的,當你眨眼睛的時候。”他們是彼此信任的好友,可是當得知自己女兒可能被好友猥褻時,他還是相信了女兒的一面之詞。“你在我的眼睛裡看到了什麼?”你應該看到我沒有撒謊,應該看到我沒有犯罪,你看到了,可你選擇逃避,你選擇相信一雙貌似更純潔無辜的眼睛,你不想成為罪人,所以你讓我一直頂著我不該有的罪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整部電影中最觸動人心的部分在於盧卡斯的兒子對整個鎮子的反抗。作為單親家庭跟隨母親生活的男孩,在所有人都懷疑排斥父親的時候他堅定的站在父親這一側。在超市中被打倒又站起來,咬緊牙關揮舞著纖細的胳膊,他始終是相信父親的。他甚至來到小女孩的家裡,用年輕的生命和瘦弱的身體頑強地質問著真相。

親情的偉大就在於無條件的信任,就像克萊爾的父母無條件的相信她的謊言一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人們總是有一種思維定式,弱勢群體總是那麼值得相信與肯定,而一些中年男性就成了變態流氓,見者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道聽途說?嘴上強調著指控的嚴重性,又有誰思考過後果?克萊爾沒有,大人們也沒有。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電影最後,所有人都躲閃著盧卡斯的目光,但始終說不出一句抱歉。他們也許會為自己的斷章取義而後悔卻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他們曾經很強大,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主持著所謂正義,而他們永遠不會為自己的愚蠢買單。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如果說盧卡斯在生活多年的小鎮“身不由己”,反觀一下當今社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人們擅長躲在屏幕後面,敲擊出一行行或是善意或是惡意的文字,至於後果,他們並不在意,畢竟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名網友”、“一個ID”罷了

。更何況在這些鍵盤俠看來,自己無足輕重,萬千世界,自己的聲音只不過是渺小角落裡的一次尖叫,殊不知對於當事人來說,這聲尖叫有多麼的刺耳,刺耳到聽得清清楚楚,刺耳到甚至可以讓人崩潰。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這幾天,一位美麗的女孩或因抑鬱症自殺去世了。人們稱她為“水蜜桃”,稱她為公主,為她冠上了所有美好的形容詞。她是雪莉,本名崔真理,韓國偶像女團成員,享年二十五歲。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與之相反,在她自殺之前,已經長達近十年活在

網絡暴力之中。因為惡評退團之後,她又因為與朋友聚會沒穿內衣,被說“蕩婦”;烤鰻魚配音“救救我”被說“過於殘忍”;直播時崩潰大哭也會被說”惡意炒作“…人們忙著去辱罵她,卻沒人問一句“她到底怎麼了?”其實,她不是一個為了博人眼球而失態大哭的女孩,不是一個殘忍的變態,不是一個輕浮的蕩婦。“被切斷手腳的芭比娃娃”或許是她對自己的比喻,不穿內衣或許也只是想要片刻的放鬆。然而,輿論之中沒人選擇站在她這一邊,哪怕為她講一句話,就像片中的盧卡斯一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誰親眼看到了盧卡斯猥褻小女孩?又有哪位鍵盤俠真正的與雪莉朝夕相處,瞭解她的一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雪莉去世之後,網絡上出現了“停止網絡暴力”的呼籲,那些曾經敲擊著壓倒駱駝的稻草的“網友”們,有的立即開始展現偽善。可是惡意很快又暴露出來,雪莉昔日的隊友宋茜又因沒有“公然哀悼”被詛咒“去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正如影片最後,一年後的表面和解看上去像一個句號,而最後一槍則暗示著盧卡斯已經成為了小鎮上的獵物,厄運還沒有結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網絡世界中的“盧卡斯”


人無法與這世上的其他人脫軌,並且永遠活在他人的目光裡,而這世界的確有太多的惡意。

-END-

文 | 不是尖下巴

版權歸不是尖下巴所有,辣評社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