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喜歡禪意的恬淡和閒情: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也在脈脈追尋古代詩人的恬淡與美麗: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恬淡這個詞,唯美而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彷彿小橋流水潺潺而過,清清淺淺地就有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又似藍天上飄蕩的白雲,從從容容地就有了雲捲雲舒的隨意灑脫。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有著安靜,淡泊,悠遠而又無法說出的韻致,似天山的雪蓮花,白碧無暇,透露著拒人千里之外的高貴;又似路邊的小草,樸實親切,觸目皆是,隨手可及。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對雨聲的聞而不慌,何以眾人皆狼狽,而蘇軾不覺,能淡然處之?正是這恬淡的心境成就了蘇東坡萬世的文采。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那恬淡,是歲月的花開,開到茶蘼,然後結那顆飽滿堅實的果,是滄桑過後的那一絲絲涼意,是人生滋味滿滿的積澱,是閱歷日復一日的豐富,是性格圓潤豐滿的成熟,是過盡千帆之後的豁然開朗……

風煙俱淨,僅僅剩了一個真。只這一個真,就已經訴盡了悠然往事,看淡了滾滾紅塵。那往事,成了心底深處的一道痕,漸漸模糊,終究會變成虛無。那紅塵,是光陰裡的故事,留在心靈深處,終有一天會愈發精彩。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是范仲淹的“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天上雲捲雲舒”,恬淡只是李清照的“卻把青梅嗅”,是李商隱的“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是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那恬淡,是一種修行,體悟到極至的境界,至真至美,至情至性,味道十足而又無比簡單,高貴無比卻又倍加溫暖。那是執著、奉獻後才會擁有的美好心境。是博大無私的寬容心裡盛開的那朵叫寧靜和從容的花。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像一杯清茶,喝下去苦,品起來香,不濃烈,不張揚,不索然無味,不枯燥簡單。那是濃烈之後的柔和,張揚之後的從容,索然無味之後的醇香。

恬淡,是一種心境。歲月已老,可老得風骨猶存,老得安之若素,如上好的錦緞般,光滑、柔軟,卻沁涼入骨。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是一種韻致。歲月已老,可老得那麼吸引,老得那麼沉靜,如青花瓷上的纏枝蓮,浪漫、唯美,卻不失素雅。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不是無慾無求,一定要有人生目標,不大,也不小,剛剛適合當前的自己;不遠也不近,剛剛可以達到;不高也不低,剛剛觸手可及。然後覺得,生活原來這麼容易,成功的滋味是這樣的喜悅。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是悠然自我,是自由自在,是在紅塵世界裡的博大之愛,是在聽雨軒裡小小的滿足。

恬淡,是一幅山水畫,磅礴大氣卻又無比自然,濃墨重彩卻又盡顯素淨。恬淡的人,對生命的描摹就像描摹一幅畫,或濃或淡,濃淡之間便有了人生況味,悠遠,寥廓,練達,寬厚。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塵埃落定的坦然,一切已經過去,一切終將過去。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恬淡,是禪意裡開出的花,有緣人捻著那朵花,淺淺地笑,笑得那麼靜,那麼好。

疏林賞月 恬淡禪心

藝術簡介:

於永茂,又名於舒。1952年生於北京,中國美術家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對外友協藝術交流院研究員。近年來,多次參加中國美協組織的寫生、展覽等活動,並先後赴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墨西哥,斐濟,馬來西亞、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芬蘭、盧森堡、日本等國,進行考察,展覽及藝術交流。陸續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蘭州、河北、山東、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內外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隨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在北京、南京、河北、深圳等地舉辦《江山頌》大型山水畫巡展。

北京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作品《大都古風》近期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有多幅作品參與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組織的,以北京人文歷史、山水風景為主題的巨幅繪畫創作。

多年來,曾為中南海、中央辦公廳、北京市委市政府等國家機關創作巨幅山水畫多幅,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國家機關及收藏家收藏。

作品經常發表於全國專業美術畫刊報刊,出版有多部畫集專著,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山東、西安等電視臺多次給予專題報道。2018年元月受中央數字頻道之邀,連續在書畫頻道授課十五日,受到全國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好評。

藝術成就被編入《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數十部辭書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