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1898年11月9日这一天,浙江崇德县石门湾当地一位姓丰的人家中喜获麟儿,父母为其取名为丰仁,小名为慈玉,希望他心怀慈悲、温润如玉。

到了上私塾的年纪,私塾先生为他改名为“子恺”,寓意让他一生顺遂。

可谁料世事无常,少时丧父、中年战乱、晚年动荡......丰子恺的一生未能遂了其名之意。

然而,生活的苦,并不能打击倒这位未来的画坛大师,他一边接受着、努力生活着,一边清醒且慈悲的看着这人间正道。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汲汲生长·名震画坛

长至束发之年,丰子恺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人生轨迹的两位导师——李叔同及夏丐尊。前者给予了他音乐及美术上的启蒙,后者则给予了他文学上的指导。师长之尊,他亲切的称呼他们为“爸爸”、“妈妈”。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24年,丰子恺在杂志上发表了漫画代表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一时间,名震画坛。

《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评论赞叹:“虽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们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意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再后来,郑振铎邀请他将画发表在自己所在的《文学周报》上,并冠以“子恺漫画”的题头。子恺漫画从此闻名于世。

君子重诺·十年护生

受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影响,丰子恺后来跟随其步伐,加入了西泠印社,此外也与佛结了缘,并在而立之年选择了皈依佛门,法名“婴行”。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以“戒杀”为主题绘制了50幅作品,以祝恩师50岁寿诞。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扶持,

物知慈悲,人何不知。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沉溺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

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弘一法师收到后,建议将“戒杀”改成“护生”,并说道:“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

至此,护生二字,也成了他人生的旁白。

10年后,1939年的中国大地上到处都燃起了战火,丰子恺在颠沛流离的路上,依旧完成了《护生画集》的第二集以贺弘一法师60岁寿诞。

与现实中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截然相反,画集中一扫凄惨罪过的场面,“中秋同乐会”、“蝴蝶来仪“、”燕子飞来枕上”,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恬静和谐之态。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弘一法师收到后非常高兴,马上回信道:

“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

收到恩师的来函,丰子恺回到:“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君子重诺,此后数十年间,哪怕遭遇了文革动荡,丰子恺依旧笔耕不缀,终在大限之前画完了共计450幅图文并茂的《护生画集》,完成了对已逝恩师的承诺。

清醒的双眼看人间·慈悲的旁观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他从小被父母、姐姐们温柔的爱包裹着,同样的,他也继承了爱,看人待物总是充满了温情与慈悲,这也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冬日街头》&《此亦人子也》

这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不幸,而丰子恺则将其清晰的刻画出来,唤醒世人。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而生活再怎么苦,也总有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一面。天真无邪的孩童应该是最幸福的了。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幸有我来山未孤》 此画与评诗之精妙,正和了辛弃疾的那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朱自清对丰子恺漫画的评价道出了我们大家的感受:“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得那味儿。”

就是“那味儿”触人心弦,引得我们或延展深思或忍俊不禁,一幅幅、一卷卷,轻松诙谐,令人欲罢不能。在他的笔下,画已经不单单是画了,重在意境,重在画中所传达的思想。

丰子恺——动荡年代里的漫画大师

纵观丰老这一生,虽因世道坎坷而漂泊难定,但他的内心始终平和坚定,乐天知命,保留着“一份童心,”这份天性的乐观豁达值得吾辈终生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