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他拍铁路力争全方位、全时段、全区域,从点到面,从车间班组(工区)到岗位,是“地毯式”存照,不愿意留下空白,他要给历史留下文献,让它成为改革开放铁路事业发展进步,和广大干部职工功劳业绩的见证。

蒋建雄,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西南交通大学铁道运输系毕业,1970年参加工作,退休后,他用3年时间扫描30多年积累的底片建立电子文档。

他的铁路纪实摄影作品有:

《铁路宿营车》

《别了黔桂老铁路》

《记得当年南昆线》

《铁路机车》

《列车工厂——铁路编组站和调车作业》

《钢铁脊梁》

《动脉之基》

《最后的厂修》

《蒸汽机车念想》

《铁路清道夫》

《留下影像保存记忆》

……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1年,黎湛线湛江工务段职工的工地午餐。

1

纪实摄影记录现实、凝固历史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

蒋建雄在回顾他

纪实摄影之路的同时

铁路发展的脉络清晰地显现出来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我的镜头

对准运输生产一线职工

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我1970年参加工作,在原柳州铁路局的两个线路大修段当过几年线路工,住工棚,干重活,多数时间在沿线野外流动,开门见山,有的区段连人都见不到一个。在大修段只工作了短短几年,我体会到铁路最艰苦工作的苦和累,也培养了与工友,或者说一线工人兄弟的感情,到哪里都不忘自己是大修段出来的,都以曾是大修工人为荣。

22岁那年,组织把我从一个普通工人提为铁路局工程总队团委书记。我经常到几个线路段、工程段开展工作,经常参加劳动,还曾自带铺盖住到青年工班去。从1985年起,除了关注社会题材外,我奔赴铁路现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时刻。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4年,南宁机务段,出乘归来的乘务员。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9年,金城江机务段,运行在黔桂线上的内燃机车。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5年,柳州机务段架修库边库油泵组。

尤其是我1988年从事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后,下基层更多,业余时间进入现场不受限制,有许多便利条件,我可以登机车、上守车、乘客车,经常住工棚、宿营车,宿工区、小站,镜头对准运输生产一线的职工,走到哪儿拍到哪儿,足迹遍及一线站段和线路,影像包含了铁路的各工种。

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包括双休日、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公休假,都用于摄影。白天拼命地拍,晚上冲卷、放大,经常熬到深夜一两点,还要写图片说明,送稿到新闻单位,积极报道改革发展新成果、职工安全生产及各项工作的新人新事迹。

每一幅有价值、有意义的照片,都是来之不易的。我的底片不包括丢弃的估计有10万张左右。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6年,洪水中的柳州站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2018年,焕然一新的柳州站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2003年,柳铁新城旧址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2018年,新开发的柳铁新城

改革开放40年,是铁路大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40年,从线路、车站,工厂、车间,到机车车辆、机具设备,都是旧貌换新颜,呈现新景观、新风貌。

雄伟的高铁车站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新时代的铁路职工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这些新气象、新面貌正是我们摄影人拍摄的好题材。我们可以尽情地用相机深入现场,深入职工群众进行拍摄,拍出气势,拍出温度。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1年,富用站扳道员扳道作业。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2年,柳州工务段职工维护道口信号设备。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4年,湘桂线,安全干部在守车观察线路状况。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4年,湘桂线,桂林工务段巡道工。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5年,焦柳线二线段掌大耙的力士。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7年,黔桂线金城江工务段捣固作业。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2003年,焦柳线线路大修中心防护员引导列车通过线路施工地段。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2003年,焦柳线现场焊接轨缝。

我想告诉人们

高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拍摄的《铁路宿营车》《铁路机车》两个专题,最能体现铁路的发展。这种记录的过程和呈现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铁路宿营车》记录的是铁路线路大中修部门流动作业的住宿条件改善的故事。我曾经当过几年大修段的线路工,体验过住竹席工棚、货车临时代用的宿营车。住竹席油毛毡工棚,冬天四处透风,夏天太阳晒得油毛毡鼓起来,工棚内如同蒸笼,酷热难耐,夜晚很难入睡。

现在好了,线路大修职工住进了两人一间有空调、电视的列车卧铺房间,每节车厢都设有洗衣间、厕所和洗浴间。宿营列车上有发电车、餐车、文化娱乐车、会议室等,这让我们老一辈线路工羡慕不已。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1995年,古砦,二线段二队宿营车。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2017年,有空调、电视的宿营车。

《铁路机车》反映的是铁路机务部门的工作。铁路运输生产中,牵引动力即机车的更新换代,折射我们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是铁路现代化、振兴经济大动脉的标志性成果。看铁路机车,就看到中国铁路的水平、样貌,就可以看到中国工业化的水平。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牵引动力——机车,功不可没。《铁路机车》记录了机车演变过程,既寄托对老机车的念想,又抒发对辉煌成就的自豪情怀,更是颂扬铁路职工在各个时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如今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复兴号,我把每一阶段铁路机车的作业情况都予以表现,想告诉人们,高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由几代人实践、探索,艰苦创业的辛勤劳动创造的,铁路职工和科技人员了不起。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上世纪90年代摄于南宁机务段

铁路摄影:蒋建雄,我最懂怎么拍铁路人

上世纪90年代摄于黎塘北站

人是摄影的永恒主题,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我的专题纪实摄影,以人为主题,反映人的生活,反映艰苦创业,反映社会发展进程中、铁路事业发展中重要节点和标志性的事件,不要因遗漏而留下遗憾。

文字整理:胡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