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空間是畫面非常重要的元素。

東西方繪畫在沒有交匯的時候,各自的空間觀發展得都很成熟,有完全不同的面貌。不過,伴隨著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空間觀開始相互滲透,今天,我們用圖解的方式來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一、 油畫的空間

(1) 近大遠小

簡單地說,寫實性油畫的空間觀建立在焦點透視的基礎之上。焦點透視是利用“近大遠小”的視錯覺發明的一種畫法。

看下面這張照片,你會覺得遠處的房子很小,近處的房子很大,然而,那只是錯覺,遠處的高樓實際上也是龐然大物。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我們來看看油畫中的近大遠小。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油畫中的近大遠小

在這張畫中,我用黃色線條標示出三棵樹的高度,用紅色線標示出三個騎馬人的高度。最遠的人和樹很小,最近的人和樹要大很多。

油畫與照片中近大遠小的規律是一樣的。

(2)消失點

“近大遠小”有一個關鍵的知識點,就是——有縱深感且相互平行的線都消失到一點,這個點就叫消失點。

消失點可以有無數個,不過大多數畫家一般只會以一個消失點為主。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街道透視圖

在這張街景照片中,街道上的電車軌道、馬路旁的臺階、樓房門窗的縱深線是相互平行的,所以都向畫面內延伸到一個消失點。

西方油畫家正是利用這個規律,才能畫出建築的立體感。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油畫透視圖

在這張油畫中,屋簷、門窗、臺階的縱深線都是相互平行的,也都向畫面內延伸到一個消失點。

所以,寫實油畫的畫面效果類似於照片。

(3)室內的焦點透視

焦點透視的效果在室外建築上最明顯,不過,要注意的是,焦點透視並不是只存在於室外建築。

在寫實油畫家的眼中,無論是在室外還是在室內,無論是風景、人物、還是靜物,畫面上所有的東西都會產生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大到一棟房子,小到一張凳子,都是如此。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油畫室內場景透視圖

這張油畫室內場景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沒有室外那麼強,因為房間內的空間深度有限。不過,規律是一樣的,屋頂、窗戶、桌子、椅子、牆上畫框的縱深線是平行的,所以也都向畫面內延伸到一個消失點。

總結一下:用焦點透視的法則畫畫,就是把靜止站在一個地方看到的東西如實畫下來,畫裡的時間和空間像是瞬間定格的世界,所以古典油畫的效果跟照片很相似。

二、 中國畫的空間

(1) 什麼是散點透視?

關於中國畫的空間觀,大多數人接受的說法是——中國畫採用散點透視。

“散點透視”的概念是有爭議的,古代中國沒有這個說法,這是現代人根據西方的透視科學原理安在中國畫領域內的,不能完整地說明中國畫的空間觀。

不過,“散點透視”的概念流傳廣,對於大眾來說易於理解,咱們姑且將學術爭議放置一邊,先用一用這個不完美的概念。

散點透視的視角很自由,可以跨越時空,就像是一個人邊走邊看,最後將不同角度看到的畫面集中到一張畫上。

(2) 看山水畫如何跨越時空

《桃花源圖》的作者是明朝的仇英,畫的是陶淵明所著《桃花源記》的故事。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桃花源圖》局部 仇英 明朝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桃花源圖》局部 仇英 明朝

這張畫將漁夫發現桃花源洞口、走進桃花源、與桃花源內的人相遇、受邀做客等等不同時間發生的事情全部畫到一張畫上。

看這張畫就像是在看電影一樣,觀眾隨著長卷的展開,邊走邊看。

(3) 看花鳥畫如何跨越時空

《百花圖》的作者為清朝畫家惲南田,畫中有幾十種花——水仙、月季、碧桃、鳶尾、玫瑰、荷花、海棠、芙蓉、百合、雛菊、梅花等等,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都有。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百花圖》局部 惲南田 清朝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百花圖》局部 惲南田 清朝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百花圖》局部 惲南田 清朝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百花圖》局部 惲南田 清朝

惲南田將四季花卉集中到一張畫上,也使這張畫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

(4) 看人物畫如何跨越時空

相對而言,山水畫與花鳥畫在跨越時空時,空間轉換的問題不難解決,不同地點的山水景緻切換不會讓觀眾有不適感,不同季節的花卉搭配在一起,看起來也沒什麼違和感。

最難的是人物畫場景空間的切換。

《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是五代南唐顧閎中,畫中畫了南唐高官韓熙載晚上在家裡大宴賓客的場景,畫家將不同時間的活動巧妙地安排到一張畫上 。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開卷部分是“聽樂”,韓熙載正在和眾賓客聽樂伎彈奏琵琶,穿紅袍的是重要的客人——當朝狀元郎粲。

第二部分是“觀舞”。韓熙載親自打鼓,給正在跳舞的寵姬王屋山伴奏。

既能將這兩個場景的空間隔開,又起到連接作用的,是屏風。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在屏風兩側,男子與樂伎一站一坐,男子屬於“觀舞”部分的人,樂伎屬於“聽樂”部分的人,屏風將這兩人連接起來,也就連接了兩個畫面,這樣,全卷畫面便完整了。

不過,雖然二人離得很近,但是背對背沒有交流,並且將目光分別導向了各自所屬的畫面,起到分割畫面的作用,這樣既連接又隔離的安排真是太巧妙了!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第三部分是“休息”,韓熙載正坐在榻上洗手,幾個姬妾則陪伴左右。

“觀舞”與“休息”的銜接就更別具匠心了——沒有藉助東西作為道具,只是用了兩個人。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一個侍女正託著盛酒的盤子往“觀舞”的人群中走來,一個樂伎則扛著琵琶往“休息”的人群中走去。二人行走的方向將兩個畫面分隔開,但是二人回頭的動作又將兩個畫面統一到一起。

這種空間切換的技巧最隱晦,也最高級。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第四部分是“清吹”,韓熙載正坦胸露懷坐在禪椅上,一邊搖著扇子,一邊凝神聽幾個樂伎吹笛。

將“休息”與“清吹”這兩個空間銜接起來的又是一道屏風。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屏風在真實的室內空間中本來就有分隔、美化、協調的作用,選擇屏風來切割與連接畫面,是選擇了一個最恰當的道具。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第五部分是“送別”,韓熙載正揮手示意,似乎在與客人告別,他右手拿著鼓槌,好像對晚宴的結束還意猶未盡。

將“清吹”與“送別”這兩個空間銜接起來的,還是屏風。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或許是為了呼應主角韓熙載對夜宴的戀戀不捨,也或許是為了與第一處分割畫面的處理手法有所區別,這次屏風兩邊的人有了交流。

男子的身體面向“清吹”的空間,女子的手指向“送別”的空間,這兩個動作將兩個畫面分隔開,二人回頭交談的動作又讓兩個畫面有了銜接。

在《韓熙載夜宴圖》中,不同時空的場景切換既清晰,又委婉,讓觀眾在欣賞的時候沒有絲毫的違和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手法,是顧閎中高明的地方。

總結一下:用散點透視的法則畫畫,可以將不同空間與不同時間自由地組合在一起,畫中的時空是流動的,而不是像焦點透視那樣瞬間定格的時空。

如果說用焦點透視畫出來的油畫像一張大照片,那麼,用散點透視畫出來的畫就像一部微型電影。

三、 受西方繪畫影響的中國畫空間

(1)用焦點透視的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

明清時期,西方繪畫傳入中國以後,中國畫的空間處理手法有了一些改變。

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是一個會畫油畫的天主教傳教士,他來到中國以後,學會了工筆畫的技法,不過,他的空間觀仍然是建立在西方焦點透視基礎之上的。

判斷一張畫是否是焦點透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有沒有消失點。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正月觀燈圖》透視圖

黃色的線是焦點透視的透視線,由此可見《正月觀燈圖》這張畫毫無疑問用到了焦點透視,只不過消失點在畫外,比較隱蔽。當時的郎世寧還無法合理的處理遠景(紅色線條標示),所以遠景用的是散點透視。

我們再看看地道的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對比一下。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畫中標示的黃色線是有縱深感且相互平行的線。

在散點透視中,這些線條是相互平行的,如果從焦點透視的角度來看,這些黃色的線在遠處會消失到一點,下圖是按照焦點透視改造後的畫面。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通過《正月觀燈圖》與《清明上河圖》的對比,相信你對焦點透視悄悄跑進中國畫有了清晰地認識吧?

(2) 焦點透視對清朝其他畫家的影響

冷枚也是清朝宮廷畫家,在當時學西方畫法的中國畫家中,他是拔尖的,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學焦點透視的。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十宮詞冊頁》透視示意圖

冷枚的焦點透視有不少缺陷,黃色的線是正確的透視線,藍色的線是錯誤的透視線,冷枚畫錯的地方還真不少。

(3) 焦點透視對現代中國畫家的影響

現代中國畫家對焦點透視的運用比古代中國畫家熟練得多。

北京畫院青年畫家王冠軍的作品中就用過不少焦點透視。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錦瑟年華之多雨季節》透視示意圖

王冠軍《多雨季節》中用到的不僅是焦點透視,還是焦點透視中比一個消失點難度更大的兩個消失點。

四、 受日本畫影響的西方繪畫空間

不僅東方藝術受西方藝術的影響,西方藝術也受東方藝術的影響。

自印象派與後印象派以後,西方大多數油畫家逐漸從古典走向現代,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寫實畫風,引發印象派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畫的一種形式,早期日本畫深受中國畫的影響。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古典日本畫透視圖

在這張日本畫中,標示為紅色的線是有縱深感且相互平行的線。如果按照焦點透視的規則,這些線會消失到一點,如果按照散點透視的規則,這些線會相互平行。

毫無疑問,這張日本畫的空間關係是散點透視。

我們再來看看西方油畫家們是如何學習浮世繪的。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梵高曾經臨摹過很多日本浮世繪作品,這對他創作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幫助,可以說,沒有浮世繪,也不可能有後來享譽世界的梵高。

西方油畫家受浮世繪的影響以後,他們的畫面開始不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莫奈沒有焦點透視的風景畫

從莫奈的這張描繪火車站的油畫可以看出來,焦點透視已經不復存在。

在日本畫影響西方繪畫的同時,西方繪畫同樣也影響了日本畫。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學焦點透視的日本畫

這張日本畫中便有消失點,用到了焦點透視的方法。

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空間觀相互滲透以後,東西方藝術的面貌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要想透過迷霧看清真相,回頭看看演變的歷史過程,便能清明幾分。抽象的藝術理論對廣大美術愛好者來說,未免枯燥,且不易懂,“圖解”是我探索的一種表述方式,如果讀者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圖解東西方繪畫的空間觀,好看的讀畫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