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一味中藥——麻黃根(第102天)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麻黃根(第102天)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麻黃根(第102天)

植被


每天學習一味中藥——麻黃根(第102天)

藥用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或中麻黃的乾燥根和根莖。

產地

主產內蒙古、遼寧、江西、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採收加工

秋末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和泥沙,乾燥。

性狀鑑別

根多呈圓柱形,略彎曲,長8-25cm,直徑0.5-1.5cm。表面均呈紅棕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狀剝落;上端較粗,偶有膨大的根頭,下部較細,常扭曲。根莖粗細均勻,具突起的節,節間長0.7-2cm。體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或黃色,射線放射狀排列、根莖中部有髓。無臭,味微苦。

性能特點

本品止汗作用很強,可用於一切虛汗,但須根據情況之不同隨證配用。如表虛自汗則配補氣藥,陽虛白汗則配補陽藥,陰虛盜汗則配滋陰收斂藥,產後虛汗則配養血圍表藥,標本兼顧,可獲良好效果,亦可與煅龍骨煅牡蠣共研細末作粉外撲用於止汗。

藥理作用

麻黃根甲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壓。麻黃根所含生物鹼可使蛙心收縮減弱,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腸管、子宮等平滑肌呈收縮作用;能抑制低熱和菸鹼所致的發汗。

配伍

配浮小麥麻黃根甘平止汗,浮小麥甘涼止汗,麻黃根入肺經, “肺合皮毛”,故可實表止汗;浮小麥人心經,“汗為心液”,故能益氣清熱,涼心止汗,又因浮小麥體質輕虛,其性升浮,能達皮腠而出其熱,故又可止盜汗。

二藥伍用,相互促進,益氣養心,清熱涼氣,固表止汗,用二者配伍,確有止汗之功,再與五味子、麥冬、黨參配用,療效可能更好。

性味歸經

甘,辛。入肺經。

功效

固表止汗。

主治病證

常用於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粉撒撲。

使用注意

本品功專止汗,有表邪者忌用。

每日一測

麻黃根的使用注意是 (單選)
0人
0%
A. 肺虛者忌用
0人
0%
B. 年老體弱者忌用  
0人
0%
C. 孕婦忌用 
0人
0%
D. 有表邪者忌用
0人
0%
E. 脾胃有溼熱者忌用
<button>投票/<button>

答完題後,也可以在公眾號中寫下你的解析

答案將在明天的文章中公佈

【昨日每日一測答案】

答案:C

解析:以上備選答案均能止帶,然白芷、椿皮、芡實能燥溼止帶,但無收斂止血作用;而雞冠花既能收斂止血,又能除溼止帶,故選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