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找點罪受吧”

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宣傳期內,李安在接受柴靜採訪時曾如此說道。對於觀眾來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李安近十年來最成功的電影。

彼時3D技術剛剛離開襁褓,《阿凡達》帶起的熱潮除了將票價抬高,其實只有寥寥幾部電影在嘗試挖掘3D的潛力。對李安來說,在那個時間點選擇拍攝少年與猛虎的故事,讓他感到巨大的壓力,但毫無疑問這些壓力也是他所期望的。

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就像他說的那樣,“我會擔心拍東西沒有意思、沒有挑戰,我的就鬥志沒有了。”這種不同於常人的選擇讓他決定生活在永恆的不安定之中。而這或許也正是7年後,李安選擇120幀作為新一輪前進方向的原因。

這種選擇無關乎正確與否,但你的確不能再簡單地將李安歸類於一般導演。一個不願意龜縮在安全區的導演,意味著李安自己放棄了很多名譽與金錢,而嘗試前往一條艱難的道路。

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下簡稱《比利林恩》)到《雙子殺手》,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發現觀眾對於導演李安的這兩次新嘗試並不認同,即使是觀眾緣最佳的大陸地區,《雙子殺手》的首週末也輸給了進入第三週放映的《我和我的祖國》與《中國機長》。

無論是120幀,4K還是3D,從《比利林恩》至今,觀眾依然更願意展開對技術的討論,而不是對電影的讚賞。從《阿凡達》時代至今,一旦對某部3D電影執著於技術的讚歎,也就不得不承認電影在其他方面的匱乏。

這種感覺對李安是有挑戰的,但這位溫和寡言的導演恐怕比很多人想象的堅韌,儘管對“下一步還會拍120幀電影嗎?”的問題感到不安,但他依然選擇回答:“如果還有人投資的話。”

中年李安,重新啟程

一位導演是否偉大,當然得看他拍攝的電影是否偉大。

而要判斷一位導演是否一直偉大,那麼歷史都失去意義,現在的選擇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導演李安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導演。

關於李安的故事,每個人都會談到早期賦閒的六年。因為英語水平有限,交流能力不高,這一時期的李安飽受煎熬,如果沒有《喜宴》的成功,他恐怕終將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但更體現李安偉大的其實在他成功以後,他對於自我邊界的開拓始終如一。

早期的“父親三部曲”中,李安作為美籍華人,最終還是以最熟悉的東方故事打破彼時痛苦的僵局。1991年的《推手》,讓李安第一次展現其細膩的電影風格。

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推手

沒有絲毫獵奇,而是在東方真實的壓抑與厚重中,銀瓶乍破,於無聲處聽驚雷。這種手法在《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三部曲中越發成熟,郞雄所展示的東方式“父親”形象成為後來李安身上最明顯的印記。

隨著《飲食男女》大獲成功,李安在好萊塢開拓了新的邊界,從東方到西方,他細緻的觀察讓【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與魔鬼共騎】、【斷背山】等電影名留青史。李安對於西方世界歷史與文化的瞭解,更一度讓西方人驚呼:他比我們更瞭解西方。

其中的根源在於李安並沒有機械地套用曾經熟悉的東方形象,而是深刻地觀察到屬於西方傳統家庭崩潰時的種種特徵,並將其作為新的挑戰不斷迎擊。這場漫長的戰役最終以《斷背山》宣傳勝利,這部小眾的文藝電影成為2005年最重要的電影,也就承認了李安又一次拓展了自我的邊際。

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而伴隨《臥虎藏龍》敲擊奧斯卡的大門,五十歲的李安挑戰了《綠巨人》,這是一次尾隨東方電影巨大成功的可怕失敗。這種失敗來源於觀眾預期與導演想法的背道而馳,對於爽片觀眾來說,反倒是爆炸貝的諸多電影更能消耗他們的爆米花與掌聲。

商業電影的失敗讓李安的選擇變得艱難,《色戒》也成為他2D電影的最後一次嘗試。在《色戒》之後,58歲的他拍攝完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62歲拍攝完成《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65歲完成《雙子殺手》。他選擇徹底離開過去的領域,將生命交給自己選擇的未來。

名導李安的中場時刻

對於精擅2D電影的李安來說,這個選擇的挑戰性比過去大的多。細膩的風格讓他的文藝電影屢受好評,但相比卡梅隆或斯皮爾伯格,李安的商業電影對於刺激性的奇觀總是缺乏關鍵的慾望。

這讓初涉淺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具有強烈東方寓言色彩的優秀電影,也讓今天《雙子殺手》平庸的劇本問題暴露無遺。

平庸的劇本與開放的劇本

古話說的好,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

活到耳順之年,李安明顯對於未來更感興趣。

近幾年來,李安彷彿正成為下一個詹姆斯卡梅隆,他的名字與4K、120幀、3D等技術名詞開始聯繫在一起,讓人幾乎不敢相信他曾被視為“作者”導演。

其實,離開2D電影的李安,依然在電影中講述著關於情感的故事,只不過他不再滿足於已取得的形式,而期待在更高清晰度下從現有電影的拍攝手法中超越出去。

於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李安首次嘗試了120幀,將故事簡單化是他做的第一個嘗試。

這種嘗試的基礎就在於超高清,與過去必須依賴複雜的劇情或演繹體現內心變化相比,超高清的進步就像有聲片對默片的進步,這讓單位時間電影信息的濃度上了多個層級,也讓細節在電影院中變得歷歷在目。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拍攝習慣,也是一種完全嶄新的電影,但新生品的劣勢也在《雙子殺手》中被徹底暴露。

劇本平庸與劇本開放,這是新生形式的一對雙生子。

《比利林恩》中簡潔的劇情,與士兵的結合是恰當的,士兵對戰爭的思考,他的驕傲自豪,迷茫失落,慾望眼淚,在超高清下能打動到觀眾的心靈,你能感受到他的心情起伏,這些都來自120幀的優勢。而相對簡單的劇本在這裡就成為一個“開放劇本”,劇情的簡單為感情服務,應該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但在《雙子殺手》中,這種嘗試被高度商業化的模板劇情消解了。儘管李安不僅嘗試120幀/4K/3D技術,還使用了表情捕捉和CG特效來讓威爾·史密斯“返老還童”,但《雙子殺手》講述的老年殺手復仇故事,在被無數次演繹後,故事本身的容量實在不足。

相比前作,本次《雙子殺手》所謂的開放劇本也淪為相對平庸的劇本,這就無怪國內外多家評分機構對此並不看好,“技術壓倒劇情”的討論也甚喧塵上。

李安說過“那些(24幀的)電影是我生命中最愛的東西,但現在我們有能力看得更清晰,我們這代電影人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已經看到了更清晰的電影,就再也不能假裝從來沒看見過。”

這種精神的指引讓他選擇了這條道路,我們為《雙子殺手》感到的遺憾,或許也正是先驅必須面對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