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三寶碼頭位於洪雅縣城20公里處的青衣江南岸,由於它是樂山通往川西地區的重要水碼頭。

自古以來,商賈雲集,熱鬧繁華,形成獨特的碼頭文化。而碼頭文化中勤勞、開放、樂觀等觀念又影響著一代代的三寶人,現在三寶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形象生動的傳說。

本期就帶您走進洪雅縣三寶碼頭,感受過去碼頭的繁華,以及當地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傳說。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三寶古鎮老碼頭

壹老人回憶碼頭歲月

三寶碼頭是青衣江上樂山到雅安這條線上的第一個水路碼頭,一直以來,三寶都是來往船筏的重要停靠點,商家雲集、熱鬧繁華,很多碼頭邊的人家也因此多了許多謀生之道,呂國友老人對他在碼頭上的拼搏歲月記憶猶新。

呂國友回憶,新中國成立前,他家是做火米生意的,他除了幫家裡人制作火米,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把火米帶到三寶周圍的場鎮上去賣,其中重要的途徑就是在三寶碼頭坐船到各地。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呂國友老人在碼頭邊謀生的歲月記憶猶新

“新中國成立前,洪雅縣和青衣江流域的雅安等地的老百姓都普遍吃火米。”呂國友說,新中國成立前稻穀的加工技術非常落後,稻穀脫殼靠水碾、旱碾。水碾一般都修在山溝裡的小河邊上,旱季缺水,水碾停的時間多,轉動的時間少;汛期發洪水,水碾及引水渠經常被沖毀;旱碾要用牛拉,效率極低,稻穀直接脫殼費時費工,水碾、旱碾很難滿足需求,而經過加工的火谷脫殼時省時省力。洪雅和雅安號稱“天漏”地區,每年只要“處暑”一過,往往就是秋雨綿綿。收成的稻穀不易曬乾,極易黴爛變質,所以就在大鍋裡蒸煮加工成大米,碎米極少,出米率高,比稻穀直接加工普通米要多出10%左右。

“別小看這些多出來的米,足以讓很多窮人撐過一段飢餓的日子。”在呂國友的記憶中,加工火米只需要將稻穀放進大鍋,根據稻穀的含水情況加入適量的水,用竹筐蓋嚴實,如有縫隙用毛巾塞緊,燒火蒸煮。待稻粒剛剛熟透,稻殼裂開一條縫出現熟米,鍋底水基本蒸乾時,把稻穀舀起放進竹篾,把竹篾曬在墊上曬乾,就成了火米。雖然工序不是很複雜,但火候的掌握非常關鍵,稻穀若未熟透,加工出來的大米心是白色,外層則是橘黃色,這種雜色火米就嫩了,人稱假火米;若過分熟透,則成了老火米,顏色暗沉無光澤。

讓呂國友驕傲的是,他家制作火米的技術很好,生產的火米,米粒飽滿圓潤,橙黃爽亮,香氣濃郁,飯粒之間不粘連,深受老百姓的喜歡。

火米的好處縱然再多,但也有一處硬傷:經過蒸煮的火米雖然香氣撲鼻,也讓人有飽腹之感,但在蒸煮過程中營養已流失不少,富裕人家根本不會來買,幾乎都是貧窮人家買回去用作充飢,所以,呂國友的生意並不好做。後來,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洪雅縣糧食連年豐收,農民不再缺糧,而且還有了方便快捷的打米機,火米便逐漸地消失了。看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呂國友退出了火米制作行業,只是過去在碼頭上謀生的日子讓他終生難忘,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在碼頭邊散步,回憶過去的歲月。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美麗的三寶碼頭

貳一江碧水繞過往昔繁華

老人們心心念唸的碼頭生活,只是過去三寶碼頭繁榮時的一個縮影,但繁華的青衣江水運留給三寶的記憶可遠不止這些。三寶鎮位於洪雅縣城20公里處的青衣江南岸,清嘉慶《洪雅縣誌》有“三寶場,縣東三十里”的記載, “三寶場”得名的歷史有300多年。

在舟楫車馬的年代,青衣江成了洪雅縣與外界聯繫的黃金水道,三寶則是樂山與雅安之間的中轉站,船筏往來如梭,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洪雅縣文人李成忠介紹,20世紀50年代前,三寶是來自樂山,滿載貨物的船筏逆青衣江而上,進入洪雅縣境內的第一個碼頭。不遠處的貓貓灘暗礁密佈,水急浪高,船工、縴夫必須在此養精蓄銳、吃飽喝足後才敢揚帆拉縴去闖貓貓灘。由洪雅縣城下行的船筏,闖過貓貓灘抵達三寶場後,操舵搖漿的工人已累得筋疲力盡,有的船筏也受到一定損傷,必須在此停泊修整,待修理好船筏,恢復體力後,才敢繼續下行。

所以,三寶碼頭是往來船筏必須停靠的水碼頭。當時離洪雅縣最近的汽車站在夾江縣城,三寶是洪雅縣陸路到夾江乘車去成都等地的必經之地,所以又是繁忙的陸路碼頭。每當夜色降臨,三寶碼頭附近沿河堤生長的粗大榕樹幹上,拴滿了停靠船筏的纜繩。沿江而建的三寶鎮街道燈火輝煌,十幾家茶館、酒館、飯店裡,擠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和休閒解乏的船工、縴夫。門前高掛“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矩形燈籠的幾戶客棧,也住滿了搭船筏去樂山或步行去夾江的客商,三寶鎮上一派繁榮景象。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三寶老碼頭下的河石灘

令人遺憾的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隨著洪雅縣公路的修建和延伸,青衣江水路運輸的功能逐漸衰退,最終被陸路運輸所取代,三寶場水碼頭繁華不再。

如今的三寶,青衣江水翡翠一般橫臥在這片土地上,靜靜流淌,不時還有幾隻野鴨在水面嬉戲,放眼遠眺,朦朧的青山影影綽綽,與這一江碧水交相輝映。碼頭兩旁幾棵古榕樹,懸根露爪,蜿蜒交錯,枝葉繁茂,古態昂然,伸展的枝椏像是展開的懷抱,要擁抱這一江碧水。面對靜靜的江水,雖然早已不見了往來的船隻,但碼頭上這些被磨得光滑圓潤的石梯分明在訴說碼頭過去的繁華,眼前不由得浮現出一幅美麗的景象:夕陽西下,漁舟唱晚,縴夫拉著船隻,將鏗鏘的號子喊成一曲麴生活的讚歌。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三寶老街

叄深厚底蘊助力古鎮發展

碼頭給三寶帶來了繁華,也帶來了機遇,更為三寶帶來了深厚底蘊與人文風情。關於三寶鎮的得名,有著很多的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三寶境內有唐朝修建的寺廟“三寶寺”, 場鎮因寺得名“三寶”。宋代“三寶寺”敕封“慈航寺”,場鎮改名“慈航場”,直到清代才恢復“三寶場”名稱。而隨著歷史的變遷,“舊三寶”逐漸演變為“新三寶”即:金沙壩的蘿蔔,生食脆甜;寶子山金花坪的貢茶,皇氣高雅;川溪河的黃辣丁,秀口鮮美。

三寶不僅有著豐富的物產,山環水繞的它,秀美風光更是倍受文人垂青,自唐宋至清末,古人吟誦三寶山水詩有十餘首,在洪雅鄉鎮排名第二。作為洪雅的自然景觀,支撐三寶的不僅是這裡的模範山水,更重要的是它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相傳三寶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就有人類活動了,在大江邊還曾發現過新石器,因而被人們稱之為青衣江文化遺存。據說這裡還是歷史上著名礦銅冶採家,亦稱“錢王”——鄧通的家鄉,據清同治《嘉定府志》記載,“洪雅東南二十里有瑪瑙溪,溪上有磐石鄧通故宅”。不僅如此,山環水繞的三寶地勢險要,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傳唐代時朝廷與南詔為了爭奪三寶鎮的寶子山曾發生過多次戰爭。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三寶老街承載了太過繁華的過往

時光靜靜地帶走了三寶的繁華與精彩,然而悠久的歲月沉澱所形成的氛圍對居住者、旅遊者、觀光者的價值是體現在精神方面的,遠遠地超過了實物的範疇,它既無形,也無價,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東西。或許,正因為如此三寶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在新時期的今天,三寶迎來了新的生機。在21世紀剛剛來臨之時,就有三寶人在昔日三寶老碼頭舊址附近辦起農家樂,青衣江畔秀麗的風光,黃桷樹蔭下幽靜的環境,可口的農家飯菜,別具風味的黃辣丁佳餚,吸引了八方來客,為開拓三寶的旅遊打響了頭炮。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努力,三寶人對本地的開發也更加立體化,他們正在挖掘三寶深厚的底蘊,保護傳統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古鎮。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三寶碼頭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審核:周華

探秘眉山碼頭•青衣江篇⑥丨三寶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