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計算機專業,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差距在哪裡?

為什麼要出國讀書?因為有時候同一專業,國內外的差別真的很大,國外的授課可能更適合你,能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據立思辰留學介紹這些可能是師資力量的不同,可能是學校資源的不同,更可能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不同,以及國內外對學生培養的理念的不同。

同樣是計算機專業,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差距在哪裡?


比如理工類中物理化學數學工程的基礎課程,在國外你能得到更好的教材,更好的老師,你還能在較小的班級裡得到更多與教授探討的機會。

比如商科社科類,國外的學生不僅僅就是在象牙塔裡學習理論知識,他們能提前接觸更多的政治和商業資源,這跟國外名校,尤其是北美名校對校友資源的重視密切相關,他們能公開地拿校友運作當頭等大事。

我們可以從一個具體的專業瞭解這其中的差別,本文中就拿快要統一地球的計算機專業來煮個栗子。

關於學習方式

國外: 學好計算機先從當好 “黑客”做起;我們不是來學習,我們是來創造的;

國內: 好好研究理論;學習一切好的基礎知識;

說起計算機專業,就不得不提麻省理工學院和清華大學,這兩所大學作為全球計算機大學院校的佼佼者,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球頂尖的優秀計算機攻城獅,但是他們卻是不一樣的攻城獅。

兩所大學的大學文化有很多本質上的區別,對於清華來講,大部分的不同並不是源於這所學校本身,而在於學生學習的觀念不同。

在清華,待在校園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學習更好的知識和技能。而在 MIT,學習並不是他們為什麼要在那裡的理由。他們可以作為黑客侵入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的學生宿舍可能有焊接設備,木材切削機械和大量的電子工程站,走廊上隨處都是混凝土以及木材。他們可以輕易的獲取供應室,機器商店和各種設備器材,用於非學術個人目的。

MIT鼓勵學生儘可能的使用一切資源去創造和改變未來。那麼這些事情都是什麼時候完成的呢?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清華熄燈的時候,MIT的宿舍可能就成為了各種古怪項目的實驗室。


同樣是計算機專業,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差距在哪裡?


關於自由和打破規則。 黑客?入侵?晚上實驗室?這些事如果發生在國內,一定會被叫去教導主任那裡,在國外可能就是他們專業學習的日常。

比如 MIT的匿名學霸們說的:

我們是否打破了一些規則 ?一直都是。但幸運的是,MIT並不監控我們。沒有隨處可見的門衛,沒有攝像頭,沒有標示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除非我們真的做了一些對身體不安全的事情。我們也在校外做一些高科技的黑客惡作劇,而不僅僅侷限於宿舍裡面。通過這些,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射頻電路和電子電路設計。而在清華,他們甚至不讓我在內部拍照片。每棟建築的門口都會有一名保安。黑客在那裡沒什麼用。

這些 MIT的黑客現在都在哪裡呢?一半的人都是主流計算機公司,軟件公司的CEO或是正在硅谷公司準備著實現下一個巨大革新。計算機工程技能首先來自於實踐,而不是課堂。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學生,而在於學校的環境、傳統的亞洲學術價值體系,以及任何其他能夠迅速影響學生,讓學生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不是將他們的夢想和未來放在首位的事物。這是我多年的觀察得出的結果。

關於培養理念

國外: 社會不缺攻城獅,缺具有工程技能的企業家

國內: 社會需要專業度極高的工程專家

清華,作為中國優秀的工程類大學,每年能從超過 1000萬高中生裡挑選出最聰明的學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工程師,他們非常擅長編程,邏輯和其他計算機技能。

但是在美國的頂尖計算機名校,比如 MIT、比如斯坦福、比如UCB,他們不僅培養了很多優秀的攻城獅,還有很多初創公司的創始人。為什麼以清華為代表的國內高校沒有培養很多優秀的初創公司和CEO呢?

同樣是計算機專業,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差距在哪裡?


正如來自這三所牛校的學霸們所說:

我認為主要的差距在於產品管理,商業,溝通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而不是工程學或者計算機方面的教育。

斯坦福大學不僅僅吸引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才,而且還有企業家精神。我認為斯坦福大學很好的一點是它培養的工程師擁有創新的熱情。由於這些人不僅僅手把手編程,同時也處理商業項目。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優秀的工程師,我的回答是他們。

那麼到底什麼塑造了一名優秀的計算機工程師?就是那些掌握了科技,同時擁有社交技能讓他們的想法變成產品的人。

計算機只是個栗子,但是也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對於同一專業,如果說國內外的學術、教授、教學資源之間的差別在逐漸縮小,那麼真正的差異就是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吧,國外可能更喜歡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裡,培養一群不僅專還全的愛折騰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