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茶結緣 匠心築夢——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劉國英

與茶結緣 匠心築夢——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劉國英

“大紅袍,天下第一”外交部長王毅在品過大紅袍後稱讚道。近年來,武夷山茶產業異軍突起,武夷茶在海內外聲名遠播。現任福建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會長、武夷山市巖上茶葉科學研究所所長、武夷山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劉國英,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指導、培訓、科研、策劃、推介,他樣樣身體力行,作為福建省勞動模範、南平市首批科技特派員的劉國英,他始終不忘為武夷巖茶做強做大而不懈努力,贏得社會各界良好口碑。

與茶結緣  匠心築夢——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劉國英

1987年,從福建農學院茶葉專業畢業的劉國英被分配到武夷鄉農技站。當時正值武夷鄉九龍山茶場剛成立,可謂求才若渴,作為技術人才,他很快被抽調到茶場,一干就是五年。五年中,他從新茶園開發、栽培管理、低產茶園改造、巖茶初精製加工技術等方面,潛心研究,孜孜以求,很好地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並從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技術水平。第二年,他就當選為場長,20歲出頭的他將自己鎖定在茶場山裡,他決心從這裡開始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為了提高製茶的品質,他可以三天三夜不合眼,找竅門、探路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他破解了九龍山毛茶質量難題。雖然該場的茶葉地理環境上不如核心景區內的茶,但經過他不斷改進技術,從1989年至1991年在全市毛茶評比中,該場生產的梅佔每年取得第一名,水仙、肉桂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九龍山茶場也隨之聲名鵲起,企業效益逐年攀升,產品在漳州雲霄、廣東潮汕等銷區很受歡迎。

在後來從事茶葉科普的實踐和指導茶農種茶、製茶的過程中,劉國英深深感到,許多科學道理光靠嘴巴向茶農宣傳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配套的示範基地,讓茶農看得見、摸得著,他們才會真正信服。1993年,他傾其家產和農民合作開發了100多畝茶山。1997年,他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巖上茶葉科學研究所,並開始承接省茶科所的新品種區試研究,通過比較試驗,為其新品種的申報審定提供大量的一線數據,為進一步研究武夷巖茶創造了更加有利條件,並在武夷山成功推廣種植幾萬畝的黃觀音、金觀音、黃玫瑰、金牡丹等十幾個新品種。其研究的課題《名特優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品種選育研究及示範》獲得福建省農科院2004年度課題進展一等獎。2013年劉國英課題《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烏龍茶新優茶樹品種推廣與應用》榮獲農業部頒發的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劉國英憑藉堅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一線生產經驗,不斷製作出品質一流的武夷巖茶,先後多次在國內重要茶葉賽事中獲得茶王、狀元、金獎、名茶獎等等一系列獎項。他主管的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2009年榮獲“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2010年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與茶結緣  匠心築夢——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劉國英

新世紀開始,南平市創新推行農村下派機制,作為高級農藝師的劉國英,義不容辭承擔起科技特派員的重任。2000年春,他成為武夷山市首批科技特派員,下派到武夷巖茶第一村天心村。天心村是武夷山著名的巖茶生產地,村裡80%以上農戶都以種茶、製茶為業。農民是最實際的,不管有多好的新技術、新品種,他們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效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劉國英制茶工藝一流,同樣的茶青原料,一經他手,立即香氣四溢,增色不少,茶農信服。而科特派更使他成為示範的樣板,村民們看有形、學有樣,主動上門求教者不少。劉國英把研究所作為培訓場所,舉辦各類有針對性的茶葉技術培訓班,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生產加工技術進行總結,編寫了農村實用技術叢書《武夷巖茶的栽培管理與加工製作》,贈給茶農和茶企業。在他潛移默化、悉心指導、示範輻射下,天心村巖茶的產量、品質和效益都有了明顯提高,農殘檢出率不斷下降,連續10多年的抽檢均未超標,茶農更是獲益匪淺。

劉國英辦班很有規律,每年4月,春茶採摘前舉辦茶葉初制加工技術培訓班,10月則舉辦以栽培管理為主的培訓班。每次辦班,茶農都將教室圍得水洩不通,茶農們說:“劉國英上課,講的東西實在,可操作性強,我們都聽得懂”。有的茶農沒趕來上課,還會怪怨。有一次,他一路顛簸趕到洋莊漿溪村為村民上課時,看到小小的教室擠滿了人,他感觸很深:“武夷山的茶農太需要知識了,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我更應把技術無私地傳授給農民。”此後,他每年在武夷山主要產茶鄉鎮舉辦十多期培訓班。20多年來,他以傳統師徒方式帶徒過百人,以培訓班的方式授課培訓學生6000多人次,有20多位徒弟已成為茶葉加工方面的技師,有10多位徒弟成為茶葉加工高級技師。2012年省勞動和社保廳授予“劉國英茶葉加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進一步規範和加大了“傳幫帶”和“師帶徒”的力度,為武夷山培養了一大批的高技能人才和製茶師傅。

劉國英在生產之餘也不忘開展武夷巖茶加工設備改進試驗,2001年開展武夷山首批“薪炭柴”燃改試驗,就實現巖茶初制加工全廠不燒柴火不燒煤,全部改用氫烴和柴油,開啟了武夷巖茶加工製作的清潔化改造;同時陸續開展曬青布的首次推廣使用、萬向輪青架的研發和推廣使用、臺灣“小太陽”模擬日光萎凋試驗、節能環保電加熱萎凋設備的研發試驗、無公害巖茶的栽培管理模式研究和推廣等多項試驗。2006年獲首批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稱號,因為在技藝傳承上的付出與貢獻,2014年中國藝術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劉國英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2018年,劉國英加入福建省科技創新平臺,負責茶葉加工機械設備的研究開發、武夷巖茶工藝和產品研發,這是武夷山茶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典型代表。

近幾年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對武夷巖茶的宣傳力度,走出一條茶旅融合的成功之路,劉國英積極組織茶企業參加政府主辦的“浪漫武夷,風雅茶韻”茶旅系列推廣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濟南等20多個重點城市,開展大型的武夷茶宣傳推廣活動,每年都組織茶企業參加海峽兩岸茶博會、各地茶葉博覽會等茶葉展示展銷活動。2001年,劉國英牽頭組織舉辦了首屆武夷山市民間鬥茶賽,以後每年舉辦一屆,現在擴展為海峽兩岸民間鬥茶賽,併成為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的重要活動項目。2005年,他被武夷茶人眾望所歸地推選為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2008年,他牽頭主辦了《問道武夷茶》月刊,開創了第一本武夷茶的宣傳專刊。作為南平市“高位嫁接”的科技人才,他先後被評為南平市“明星科技特派員”“實踐三個代表標兵”“勞動模範”,並被推薦為省政協委員、南平市科協常委。

從2008年開始,武夷山市政府相繼出臺政策限制開墾茶山,2013年全面禁止新開茶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劉國英積極帶領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主動對接各個茶企、茶村、茶葉專業合作社,大力倡導保護武夷山生態環境、規範武夷山茶行業環境。通過培訓班、知識講座下鄉,與茶企、茶人簽訂“護生態”承諾書,走村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讓茶人茶農明白規模化生產的效益遠不及精細化生產的效益。

為了進一步拓展武夷巖茶市場,有效遏制武夷巖茶市場“價格”虛高的現象,2017年茶業同業公會舉辦了首屆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平價優質茶評比大賽,2018年舉辦了優質商品茶評比大賽,旨在推廣數量最大的平價茶、民生茶、大眾茶,進一步規範巖茶的市場價格。此外,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以“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試點,邀請武夷山市茶葉專家庫(審評專家組)的13位專家作為“茗川世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家顧問團隊,共同探索建立“茶葉定級銷售機制”,倡導“平價茶”品牌,幫老百姓賣茶,賣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

2019年,劉國英入選“八閩工匠”候選人和《時代先鋒》人物。從村科技特派員到全市茶產業的領頭人,從鎮茶葉協會會長到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社會聲望不斷提高,劉國英不斷地實現著人生角色的轉換,但無論如何都離不開“茶”字。與茶的這種情緣讓他慶幸,更讓他感動,他說,“我的夢想是:不忘初心,守住武夷山的生態環境,守住武夷茶的品質和特色;牢記使命,發揚工匠精神,做好每一泡武夷茶,讓更多的海內外朋友品嚐到優質安全的武夷茶,讓武夷山大紅袍無愧於“天下第一”的稱號,讓武夷山茶產業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面對眾多的榮譽和成績,劉國英感到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更多武夷山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武夷山"(ID:zizaiwuy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