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紅石佛


血濺紅石佛

【小說界】

血濺紅石佛‖老家許昌

文‖竇永革

殘陽如血,硝煙瀰漫。

大隊日軍在聯隊長河野大佐的指揮下攻破汝城,然後像蝗蟲一樣向紅石山壓來。紅石山上,國軍部署了最後一道防線,雙方發生了激烈的廝殺。最後,由於寡不敵眾,國軍丟下了一大片屍體,倉皇向山南逃去。

日軍登上紅石山頂,以勝利者的姿態高傲地向山南望去。山腳下,一座小山村盡收眼底。河野帶領一隊人馬衝下山去,來到村中,只見一片狼藉,不見一個村民。河野惱羞成怒,命令放火燒村。不一會,村中火光四起,幾十間民房頃刻之間化為灰燼。

河野獸性大發,命令日軍搜山。他們在一條小山溝裡發現了逃命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足有一百口。

血濺紅石佛

河野喪心病狂,下令全部屠殺。一陣陣機槍聲響徹天空,村民們全部斃命。

石匠石勇正在另一個山溝炸山採石。當他看到火光、聽到槍聲,急忙趕到村莊時,村莊只剩下了殘垣斷壁。他又來到小山溝,眼前的慘景幾乎使他昏死過去。他大叫一聲,跪倒在地,兩排鋼牙幾乎咬碎,鮮血沿著嘴角流了下來……

石勇眼見村毀人亡,自己無處棲身,不得已來到山下的紅佛寺。第二天,他央求方丈釋亮禪師帶領僧人掩埋了鄉親們的屍體,暫且在寺內住下,幫助寺院打掃佛殿。

日軍佔領了汝城,並建立了偽政權,任命大漢奸潘苟為縣長,河野親任駐軍司令。這天,河野命令潘苟蒐集縣內珍寶文物。

潘苟向河野進言道:“司令官大人,紅石山下有千年古寺一座,寺內中佛殿供奉有一尊紅石佛。這座紅石佛有兩米多高,雕刻得活靈活現。更為珍貴的是,這座紅石佛已有千年歷史,很是靈驗,善男信女求什麼總能如願,是百姓心中的保護神,也是寺院的鎮寺之寶。”

血濺紅石佛

“吆西,吆西,明天你的帶路,去紅佛寺看看。”河野豎起大拇指,直誇潘苟。

第二天,在潘苟的帶領下,河野帶著一隊人馬耀武揚威地來到紅佛寺,並趾高氣揚地逼迫釋亮帶他來看紅石佛。

來到中佛殿,一看到紅石佛,河野雙眼立刻放出了綠光。他向釋亮叫道:“紅石佛,大大的好。我要把它送到開封獻給山田司令官,然後送去日本。”

釋亮怒目圓睜,堅決拒絕,惹得河野氣極敗壞。他猛地舉起屠刀,竟在紅石佛前將釋亮一刀劈死,鮮血濺了紅石佛一身。

日本兵搜遍寺院,僧人們早已逃之夭夭,只得押著石勇來到河野面前。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石勇緊握拳頭,要和河野拼命。但他很快意識到,這樣做是徒勞的。日本兵人多勢重,自已必死無疑。自己死了,怎麼給鄉親們和釋亮報仇雪恨呢?不如將計就計,暫且答應,然後尋找機會殺死河野。

於是,他假意向潘苟說道:“紅石佛是千年靈佛,怎麼可以匆忙相送?待我焚香祭拜,洗去汙血塵垢後才行。”

血濺紅石佛

潘苟向河野耳語了一番。河野獰笑了一聲,轉頭向石勇說道:“你的,大大的良民。”然後帶領人馬揚長而去。

晚上,石勇埋葬了釋亮。他跪在紅石佛前大哭了一場,然後掀開石佛的底座,在底座上鑿開了一個洞,將開山炸石剩下的炸藥全部塞了進去,再把底座封死,只留下了一截不易覺察的導火索伸出。

石勇忙活了整整一夜。天亮時,河野派出的一小隊日本兵開著一輛軍車早早停到了紅佛寺院內。日本兵將紅石佛裝到了車上,押著石勇來到汝城。為了巴結山田司令官,顯示隆重和恭敬,河野坐在駕駛室,親自護送紅石佛向開封進發。

經過半天奔波,軍車來到離開封城還有十多里外的一處高坡時,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看到日本兵疲憊地仰臥在軍車內,石勇眼中冒火,緊咬鋼牙,悄悄地點燃了導火索,然後奮力從軍車上跳了下來。

“轟!”一聲巨響,火光沖天,驚天動地,軍車飛向了天空。日本兵來不及哭爹叫娘,殘軀斷肢就落了一地,全部上了西天。

石勇從地上爬起來,抖了抖身上的塵土,藉著夜光找到了紅石佛頭。

血濺紅石佛

佛頭正好壓在河野的頭顱上面。石勇抱起佛頭,用腳狠狠地踢了一下河野血肉模糊的狗頭,恨恨地罵道:“你這個狗雜種,該死!”然後迅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三天後,日軍開封戰區戰情通報上寫道:聯隊長、駐汝城司令官河野大佐和20名日本士兵為國捐軀。而汝城百姓傳言,河野作惡多端,被紅石佛炸死,身首異處,罪有應得。

戰情通報送到了汝城,潘苟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丟下縣長大印,匆忙逃出汝城藏匿了起來,直到解放後政府鎮壓反革命時,才被群眾舉報挖出槍決。這是後話。

又過了一年半,八路軍攻佔了汝城,汝城解放。石勇悄悄回到紅佛寺,重新給佛頭雕刻了一座2米多高的紅石佛身,然後將佛頭與佛身合體,裝上底座,仍然供奉在中佛殿內。而石勇則成了紅佛寺的方丈,終日在中佛殿給紅石佛跪拜祈禱……

沒過多久,善男信女們又蜂擁而至。他們來到紅佛寺,祈求紅石佛保佑平安。百姓們講,紅石佛比以前更靈驗了……

2016年11月21日

血濺紅石佛

【作者簡介】竇永革,男,漢族,1967年4月生,河南省襄城縣人,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會理事、襄城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襄城縣詩詞學會秘書長、襄城縣地方史志辦公室副主任。從事業餘創作20多年,發表各類文學作品200餘篇,作品散見於全國各類報刊,出版有散文集《漂浮在汝水上的心靈》,部分作品被轉載收錄、獲獎評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