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自然環境,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村莊,江西省泰和江畔村

江畔村,古稱浮潭,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沿溪鎮,肇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歷經千年,為千年古村,也被稱為“江南贛商第一村”。 古村江水環繞,綠樹掩映,村前有千畝草甸,村後青山為屏,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個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麗村莊。

獨特的自然環境,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村莊,江西省泰和江畔村


古村江水環繞,綠樹掩映,村前有千畝草甸,村後青山為屏,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個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麗村莊。村中保存有連片的100多棟明清贛派建築風格祠堂、書院、當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驛道、古渡、古堤、古碼頭、古戲臺、古碾房、古廟和古庵遺址,還有被列為文物保護的古橋、古塔。

獨特的自然環境,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村莊,江西省泰和江畔村


具有獨特的中國村落風水文化。江畔村背山靠水,古人根據特有的山勢、水系和環境,造就有江畔獨有的風水文化,比如有"耕牛臥潭"、"七星古塘"、"文塔臨溪"、"筆架樟"、"桑梓樹"和"臨水居"等風貌 。

獨特的自然環境,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村莊,江西省泰和江畔村


具有深厚的贛商文化。江畔村同時也為贛商文化古村、五義慈善古村和一代儒商孫明故里。明清時期,江畔孫氏成為"江右商幫"中的一支勁旅,成就了一大批巨賈富商。他們先後捐獻軍餉報效國家,修建會館士館、學院書院,修築吉安白鷺洲堤岸和橋樑道路,一門三代三修吉安府試院。

獨特的自然環境,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村莊,江西省泰和江畔村


具有自然的古梯田和贛江觀光景觀。江畔村依山環水,北面青山為屏,山勢從東面贛江邊向西逶迤延伸至西,村後山間依形就勢開闢出層層梯田。江畔村臨江而建,東傍贛江,在贛江"沙洲上"可能體驗沙灘風光,也可以體驗古浮潭波光粼粼的情景和古花石潭的自然景觀。

景區看點;魁星塔,位於江西省泰和縣江畔古村,也稱為“狀元塔”、“惜字塔”或“江畔村塔”,為明代江畔村修建。古石塔由磚石砌置,六面五級,葫蘆頂,高15米,為泰和縣第二高塔。

南無橋,石橋由江畔村公建,始建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橋長38米,寬3.4米,高3.5米。古橋三孔單拱,拱與拱之間建有三角形的護橋墩,為紅米石砌置而成,橋面鋪巖條石,兩邊立有青石橋墩和欄杆,欄杆上陰刻“光緒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無阿彌佗佛”。1984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狗子腦塔,簡稱狗子塔。該塔建於明朝萬曆年,高36米。位於吉安市泰和縣沿溪鎮西塘村南龍頭山上,矗立在贛江邊與京九線交匯處,距縣城、105國道、泰和火車站不遠。全塔佔地78平方米,平面呈正八邊形.周長約24米,塔高36米,共九級。塔身厚壁,各級疊砌簷,飛簷翹角,腰間有門窗,簷下有斗拱。底層面南闢門,壁實空心,樓式盤旋而上,直至塔頂。

狗子腦塔,是贛江水道泰和地標之一。 距江西省泰和縣城約4.5公里。塔下有一深潭,水流湍急,非常險要,船民駕船或放排江中,望塔即知航路。塔與泰和公路大橋和泰和中學校園南隅的快閣遙遙相望,在堤岸綠樹的襯托下,構成幅美麗而明快的天然水彩風景畫。鉤子腦塔原稱龍頭山塔系,因坐落在龍頭山而得名。山上原有兩塔並列,展現"塔穎雙飛"景觀,明朝時期被列為"西昌八景"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