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這裡如何將“鹽鹼地”變身“黃金灘”的

園區|這裡如何將“鹽鹼地”變身“黃金灘”的

河北省滄州市,曾經有海無港,又因過去大片鹽鹼地,“苦海沿邊”成為當地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去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對2018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進行評估,滄州市項目承接成果顯著、工作突出,獲專家組高度肯定,被稱為“滄州現象”。

滄州是如何從過去人們印象中貧困的“鹽鹼地”逐漸變成今天產業聚集的“黃金灘”?

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項目引進中注重塑造產業

滄州市毗鄰京津、接壤雄安,在這裡,乘高鐵到北京51分鐘,到天津僅22分鐘,到濟南45分鐘。

對此,滄州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持在項目引進中注重塑造產業、在承接轉移中注重升級、在服務中注重跟上管理、在政府推動中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

滄州引來的不是一個項目,而是一棵產業大樹。

數據顯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年以來,滄州累計引進京津合作項目1

300多個,協議總投資6213億元,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服裝服飾等三大具有明顯協同特點的產業在加速崛起。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由北京轉移至河北的大項目,目前累計產銷整車39萬輛,並帶動韓國一批知名汽車配套企業落戶滄州,建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200餘個,形成9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一個千億級規模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共吸引140家藥企紛紛入駐,總投資443億元,41家開工建設或竣工投產,推動了當地生物醫藥產業從無到有、風生水起。

該市以明珠商貿城、明珠服飾產業特色小鎮為龍頭,整體承接北京大紅門、動批等服裝企業和商戶,1萬多家商戶落戶且無一回流,帶動500多家服裝加工企業入園,形成了集批發零售、加工生產、設計研發等於一體的時尚服裝服飾產業。

與此同時,滄州在承接轉移中注重升級,瞄準京津創新資源這個“大寶庫”,加快與京津重點高校、科研單位的交流合作。僅去年一年,該市就新增省級技術創新中心8家、院士工作站11家,總數分別達到29家和31家。

沿海經濟增長極:建成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

滄州是河北三個沿海城市之一,2001年黃驊港試運營,滄州結束了有海無港的歷史。2009年,隨著黃驊綜合大港工程的啟動,滄州沿海經濟發展的大幕正式拉開,經過十多年來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滄州沿海經濟發生鉅變。

滄州黃驊港也實現由單一煤炭輸出港向現代化綜合大港的轉變。去年完成吞吐量2.88億噸、集裝箱近72萬標箱,吞吐量在世界主要港口中居第18位、全國主要港口中居第13位,今年一季度吞吐量首次躋身全國十大港口行列。當地開通的國際班列,串聯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眾多國家,讓黃驊港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歐大陸橋新通道橋頭堡”。

值得一提的是,滄州黃驊港作為雄安新區出海口被寫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標誌,滄州市臨港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加快崛起,滄州渤海新區建區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25.3%,建成重點產業項目50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00家。

以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正式獲批為標誌,滄州市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努力打造河北省對外開放先行先試區和中國面向中東歐國家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現已簽約推進項目26個,總投資178億元。

此外,在交通運輸方面,滄州境內有8條鐵路(京滬高鐵、石濟客專、京滬、京九、邯黃、朔黃、黃萬、滄港)及7條高速公路(京滬、京臺、黃石、保滄、津汕、大廣、沿海),是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重要城市之一。對此,當地堅持陸海聯動,全面提升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環渤海城際鐵路以及邯港、曲港高速、任滄港快速路建設,實現與京津、雄安新區、石家莊等快速高效互聯互通。當地計劃到2020年,力爭港口吞吐量達到4億噸、集裝箱200萬標箱,躋身全國沿海主要港口。

“網紅打卡地”: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一部分,滄州段大運河孕育了一座座璀璨耀眼的名城古鎮,積澱了一段段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當地堅持高點定位,學習借鑑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理念,高標準推進滄州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全域規劃體系及中心城區“1+2+N”規劃體系建設。其中,“1”是城市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思路,“2”是城市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N”包括城市區管線綜合

專項規劃在內各個專項規劃。

據瞭解,當地綜合考慮運河沿線村鎮的文化資源與產業基礎,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統籌推進吳橋雜技、東光生態、泊頭手工業、滄縣興濟運河名吃、滄州武術文化、青縣紅木等7個特色文化名鎮建設,努力把運河沿線規劃建設成為具有滄州特色的經濟帶、文化帶、生態帶和旅遊帶。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文化工程,也是生態工程,而滄州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該市劃定了保護綠線和建築風貌控制線,對河道內6個村實施搬遷,恢復和保護河道河堤,並大力推進大運河沿線綠化改造工程,在大運河河道兩側建設寬度1000米的綠美長廊,累計造林33.8萬畝,讓綠色成為大運河最美麗的底色。

如今,再走入這裡,運河蜿蜒曲折,河畔花草樹木相得益彰,滿目翠綠中盡顯大運河的生機與活力。天藍了、草綠了、水淨了,煥發“第二春”的滄州段大運河成了滄州民眾朋友圈裡爭相轉發、點讚的“網紅打卡地”。

园区|这里如何将“盐碱地”变身“黄金滩”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园区|这里如何将“盐碱地”变身“黄金滩”的

《中國企業報》匠心推出:《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每週一期,適合單位全年訂閱。全單位閱讀,園區招商信息全拿到!諮詢電話:68701050。

【週刊介紹】

《中國企業報》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以企業和企業家為報道對象的中央級媒體,是

國務院國資委系統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平臺,是為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園區招商、特色小鎮建設和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的專業化智庫型傳媒。《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站在宏觀經濟發展的角度透視微觀經濟與園區發展的關係,通過對“一帶一路”的國內外產業園區及企業的觀察,以產業發展和產業園區規劃、扶持方案、招商引資等為重點,進行調查和持續跟蹤研究。在深入分析園區產業模式的基礎上,對園區信息和企業信息進行分門別類提煉彙總,為園區提供“最新、最重磅、最全面、最有價值”的動態信息。

《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以服務產業園區為核心,提供豐富、深度、針對性的服務信息。每週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提供在週報中可添加單位定製名稱和LOGO的服務,適合以單位名義直接快印成紙質版分發至各科室,也可通過手機閱讀,幫助整個單位全部人員第一時間掌握全國產業園區及企業動態。《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面向全國園區、企業、第三方機構訂閱,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找到合適園區便捷落地,同時讓全球產業園區高效精準地找到優質企業和企業落地需求,以極低成本有效提高園區、企業與第三方機構之間深度業務交流、投資合作!

【內容特點】

《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分為七大板塊:

●《重磅/專題》與園區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重點園區發展招商案例介紹及經驗分享。

●《政策速遞》業內專家對國家政策、區域政策及行業相關政策進行分析解讀。

●《園區必讀》精編國內外產業園區行業發展現狀及盈利模式,提供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新聞動態》園區最新發展動態及新聞速遞。

●《企業與園區》企業點評園區的服務、提出對園區的需求、講述與所在園區的故事。

●《產融結合》解決產業園區發展中的融資問題、管理問題、服務問題及產業升級。

●《項目信息》企業投資需求、企業投資方向、企業投資項目、企業發展戰略與外遷、擴張計劃等。

《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每年訂閱價格9800元(自訂閱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

每週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

訂閱熱線010- 68701050,68701052

聯繫人:梁女士,劉先生

郵箱:zhiku@zqcn.com.cn

【匯款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

華夏銀行北京車公莊支行

單位賬號:10282000000248270

融媒體週刊訂閱

中企君薦讀

三十年正芳華,青春正好——《中國企業報》成立30週年特別奉獻

兩會特別報道——《中國企業報》採訪報道了近百位部委領導、院士和企業家代表委員,還重點採訪報道了近百位擔任地級市市長書記的代表委員。

聚焦全國兩會——中國企業報2019兩會專題報道

----------------------------------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