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6旬大叔31年前雙目失明,憑良心和感覺磨豆腐,養大1雙兒女


62歲的盲人李祖鐵和他的老伴,居住在陝西省石泉縣城關鎮二里村。李祖鐵原本是個電工,31年前年因患眼疾最終導致了失明。為了生活,李祖鐵就開始做豆腐。李家做豆腐是家傳手藝,從李祖鐵的太爺爺那輩就已經開始做豆腐了,所以這項手藝活對於他來說並不陌生。

都說自古有三樁苦差事:打鐵、撐船、磨豆腐。做豆腐,起五更、爬半夜,幾乎沒有空閒時間。且手工做豆腐工序繁雜,耗時耗力,這也是大家都不願意手工做的原因。做豆腐苦,盲人做豆腐更艱辛。李祖鐵就靠摸索著做豆腐養大了一兒一女,如今女兒遠嫁湖南,兒子在外打工,自己也上了年紀,各種疾病纏身,老伴身體也不好,現在做豆腐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更是辛苦。

1斤黃豆出2.5斤豆腐,這一天李祖鐵也就能做65斤豆腐。26斤黃豆從打磨成漿,煮漿,過濾,點滷到將豆腐花舀入木框裡成型,李祖鐵得花費整整4個小時才能完成。他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很快就習慣了在黑暗中做豆腐。李祖鐵說,雖然眼睛看不見了,我得憑良心和感覺做豆腐。


磨豆子要開合電閘,李祖鐵也不需別人幫忙,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他說,已經習慣了。豆子磨好後,要把豆漿倒入一口大鐵鍋,然後燒柴火煮豆漿。這種柴火煮出來的要比用電的好吃的多。估摸時間好了,李祖鐵要靠近鍋沿,側著耳朵聽豆漿是不是沸騰了。

煮沸的豆漿倒入缸裡開始點鹽滷。鹽滷是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劑,能使豆漿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凝膠,把水分析出來。點滷是整個做豆腐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這是個技術活,得有經驗,還要細心操作。

把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裡,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就沉積在木框裡。把籠布的四邊包起,上面蓋上木板,再用100多斤的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這樣的傳統豆腐在市集上賣2.5元1斤。

因為早上要趕早集,所以每天凌晨兩三點李祖鐵就要開始忙碌了。做好的豆腐由老伴拿到菜市場售賣,因為沒人幫忙,所以做的豆腐少,一天賺的錢,相對於兩個人的醫藥費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李祖鐵說,我們這個困難情況,當地政府也幫了不少忙,可我們還能幹、能動,不能總是躺著等別人救濟。況且還有老祖宗給留下的手藝。

豆腐做好了,李祖鐵還要將豆漿機洗的乾乾淨淨,他說做食品衛生第一,你不洗淨變味了,做出來的豆腐味道就不純了。眼睛看不見,乾不乾淨就靠手摸,摸起來光光的就證明洗乾淨了。


就連3尺4的大鐵鍋也要刷的光光亮亮,李祖鐵說,每天刷一次鍋就要出兩身汗。最後一步是將地面沖洗乾淨。每天到這裡,工作才算基本完成。李祖鐵也已經是腰痠背痛。

一般手工製作的豆腐大多都受歡迎,尤其是剛做出來沒下水的豆腐,鮮甜軟糯,入口即化,還帶著一股豆腐本身的豆香味,真是味比生蠔。但傳統的手工藝,做起來麻煩,幾十年以後,我們恐怕很難再吃到一口熱乎乎的甜豆腐。像李祖鐵這樣的憑良心做事的手工匠人也會逐漸消失,在此我們祝願他健康長壽。也希望傳統手藝能繼承下來,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