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種植管理有講究,3個關鍵技術要吃透,產量大長得好

導讀:大蒜屬百合科,蔥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亞洲西部,是喜冷涼的作物,後經“絲綢之路”引入我國。大蒜對氣候條件適應性強,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普遍栽培。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藥,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眾喜食。因此,菜農學會種植大蒜,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收入。

大蒜種植管理有講究,3個關鍵技術要吃透,產量大長得好

大蒜的營養價值如何?

大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大蒜產品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合物和無機鹽等。大蒜還富含大蒜素,可以佐餐和調味,對各種微生物及寄生蟲有較強的抑制或殺滅作用,可以治療痢疾、腸炎等疾病,對某些癌症和心臟病也有預防作用。大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並有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

大蒜種植管理有講究,3個關鍵技術要吃透,產量大長得好

大蒜的生長習性如何?

大蒜是喜冷涼的作物,特別是發芽期和幼苗期適宜較低的溫度。發芽及幼苗期最適溫度為12-16度。此期溫度過高,植株呼吸作用增強,養分消耗較多,生長受抑制。在花芽、鱗芽分化期適宜的溫度條件為15-20度,抽薹期為17-22度,鱗莖膨大期為20-25度。溫度較低時,鱗莖膨大緩慢;溫度過高,膨大速度加快,但植株提早衰老也會影響產量。

大蒜是長日照作物。在通過春化階段後,需要長日照才能抽薹,並促進鱗莖的形成。長日照是鱗莖膨大的必要條件,在日照為12 h以下時,不能形成鱗莖。南方的栽培品種需日照13 h。較強的光照可提高光合作用,但使葉片纖維增多。

大蒜種植管理有講究,3個關鍵技術要吃透,產量大長得好

如何使大蒜高產優質?

關鍵技術一: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過小,蒜頭雖然大,但產量低;種植密度過大,蒜頭直徑小,商品性差。大蒜適宜的種植密度為每畝地2.2萬-2.6萬株,需要蒜種為每畝地130-150公斤。大蒜的種植密度不同,蒜瓣大小不同,用量有差異。

關鍵技術二:水分管理

大蒜播種後,日平均氣溫降至17度左右時澆水覆膜。若氣溫適宜,不論墒情好壞,播種後應及時澆水,噴灑除草劑與覆膜。大蒜葉耐旱性較強,但根系入土淺,吸收能力弱,所以大蒜生長期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溼度。播種後要求保持較高的土壤溼度;幼苗期保持土壤見幹見溼,抽苔期和鱗莖膨大期,對土壤水分的要求達到最高,鱗莖發育後後期需水量迅速減少。

大蒜種植管理有講究,3個關鍵技術要吃透,產量大長得好

關鍵技術三:根外追肥

為滿足營養補給,促使植株生長,可以進行根外施肥。推薦選用旱地龍800倍噴液或億安神力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5-7天噴1次,連續噴施3-4次。對苗情弱、凍害重的地塊可選用植物動力2003或碧護或海精靈或赤黴素溶液進行噴施。

結語:當蒜薹頂部開始彎曲,薹苞開始變白時即可採收蒜薹,採薹時選晴天下午進行。應及時採收蒜薹,以利蒜果的迅速膨大。當大蒜葉片變黃,假莖基部變軟時為蒜頭收穫適期。收穫時應儘量避免機械損傷,剪去鬚根、假莖,分級包裝,置於通風處貯藏, 達到商品標準時上市銷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