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川菜菜譜:德陽李調元《醒園錄》121道菜點

大家好,這裡是川味文化,今天擺《醒園錄》,一本小書,一部大作。


就現代川菜而言,如從行業發展角度看,1861年關正興在成都棉花街開設正興園是一個重要標誌;如從民習食俗角度看,1836年在李劼人外高祖父的白喜宴上操辦的十多種席面是一條珍貴線索;如從理論研究角度看,1803年以前李調元編著的《醒園錄》則是一個重要成果。前兩個以後單擺,今天先擺第三個。

第一本川菜菜譜:德陽李調元《醒園錄》121道菜點

《醒園錄》記載了121道菜點的149種烹製方法,原為李調元之父李化楠宦遊各地時所著手抄本,後經李調元整理成冊並在川刊行。全書融合了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地雞、鴨、魚、豬、參、翅、鮑、蟹以及各種調料、糕點、小菜的烹飪手法、製作技藝和調味方式,內容詳實,行文樸實,極其實用,對川內廚事有較大影響,許多沿用至今,下面原文輯錄其中幾條:

第一本川菜菜譜:德陽李調元《醒園錄》121道菜點

風豬小腸法:

豬小腸放磁盆內,先滴下菜油少許,用手攪勻,候一時久,下水如法洗淨,切作節段,每節量長一尺許。用半精白豬肉,銼極碎,下豆油、酒、花椒、蔥珠等料和勻,候半久,裝入腸內。只可八分,不可太滿。兩頭紮緊。鋪層籠內蒸熟,風乾。要用,當再蒸熟,切薄片,吃之甚佳(備註:感覺是有花椒的川味包芯香腸)。

第一本川菜菜譜:德陽李調元《醒園錄》121道菜點

新鮮鹽白菜炒雞法:

肥嫩雌雞,如法宰了,切成塊子,先用葷油,椒料炒過,後加白水煨火燉之。臨吃,下新鮮鹽白菜,加酒少許。不可蓋鍋,蓋則黃色不鮮(備註:現在很多川人燉雞都要先用油炒再燉,更香)。

第一本川菜菜譜:德陽李調元《醒園錄》121道菜點

做辣菜法:

取芥菜之旁芽內葉並心層二三節,曬兩日半。其心節當剖開曬,曬好切節,以寸為度。用清水比菜略多些,將水下鍋,煮至鍋邊響時下菜,用勺翻兩三遍,急取起,壓去水氣,用薑絲、淡鹽花作速合拌,收入磁罐內,裝塞極緊,勿令稀鬆。其罐嘴用芥葉滾水微燙過,二三重封固,將嘴倒覆灶上二三時入,移覆地下,一週日開用。好吃鹹的,用鹽、醋、豬油或麻油拌吃,好吃甜的,用糖、醋、油拌吃(備註:這個更神奇,連叫法都沒變,有些地方叫衝菜)。

作為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川菜菜譜,我認為《醒園錄》還有兩個地方最值得今天借鑑

一是體現川菜發展的融合性,不固步自封,不死板教條,一直都需要兼容幷蓄地發展;二是體現川菜的靈魂是調味,不管哪裡的原料和方法,只要進入四川盆地,用川人的川式習慣和調味方式,調出來的就是正宗川味。

在根本之上進行融合創新,才能做到既保持特色,又順應時代。

李調元(1734-1803年),德陽羅江人,生活在清代中期,與遂寧張問陶、眉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編著有巴蜀文獻叢書《函海》(絕對鉅著)。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