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杭州女醫生一把按住!沒想到,他人肅然起敬

昨天下午,75歲的黃大伯(化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做了手術,為他手術的是眼科副主任徐雯主任醫師。

這是一臺比較複雜的白內障手術,患者右眼視力術前只有0.02,考慮是外傷性白內障合併晶狀體半脫位。

其實,像這樣複雜的白內障手術,徐雯主任做過很多臺。但黃大伯的這臺手術,她做得特別小心、謹慎,盡最大努力將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損傷降到最低。因為她想幫助黃大伯達成心願:將來還能捐獻角膜,為他人重新帶來光明。


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杭州女醫生一把按住!沒想到,他人肅然起敬


手術後,徐雯教授和黃大伯合影


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

醫生一把按住大伯的手

黃大伯老家在金華農村。他身高1米75左右,身材有點乾瘦,頭髮花白。平時在家喜歡看書,家裡各種題材的書都有,最喜歡看的是《亮劍》。

三年前,黃大伯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白內障,剛開始症狀還不算嚴重,當時也沒急著做手術。從去年年底開始,他的視力越來越模糊,尤其是右眼視力急劇下降,兩三米開外的東西就看不清了,更別說書上這麼小的字。

“看不了書,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呢?”黃大伯想做手術,把眼睛治好。可當地醫生評估了他的病情,說手術難度有點大,建議到大醫院去治療。

兩週前,黃大伯從金華老家趕到浙大二院,專程找徐雯主任看病。

門診裡,徐教授為黃大伯做了初步檢查,發現他的右眼視力只有0.02,考慮是外傷性白內障合併晶狀體半脫位。

接著,徐教授和黃大伯談手術風險談了好久。談話中,總感覺黃大伯吞吞吐吐、猶猶豫豫,好像總有什麼欲言又止,最後只見他摸索著從破舊的人造革包包裡拿出一個紅包包。

徐雯教授以為大伯要塞紅包給她,她一把摁住黃大伯的手說:“老伯!你不要搞這些!”

黃大伯卻說,“別緊張,這是我的榮譽證書,想給你看看。”


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杭州女醫生一把按住!沒想到,他人肅然起敬



打開一看,是一張七年前頒發的角膜捐贈證書。

黃大伯說,“徐醫生,你手術的時候能不能小心一點,我已經簽了角膜捐贈協議了,你要保證它以後還能捐。”


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杭州女醫生一把按住!沒想到,他人肅然起敬


黃大伯登記捐獻角膜後的榮譽證書


這時,一屋子的人瞬間安靜了。

徐教授把紅本子合上,鄭重交到黃大伯手裡說,“老伯伯你放心,我跟你保證。”

可能是去年一次意外摔傷

導致右眼外傷性白內障

說起和徐雯教授第一次見面時的這段烏龍,黃大伯笑了。

“我拿出‘紅本本’想給她看一看,徐醫生還以為是紅包,連忙起來按住我的手。實際上我是想問問她,我做了白內障手術後,會不會影響以後捐贈角膜?如果不能捐獻就非常遺憾了。

黃大伯說,他答應了要捐獻角膜的,說好的事情,希望自己能說到做到,不留遺憾。

除了對今後不能捐獻角膜的擔憂和顧慮,黃大伯對自己的眼疾也充滿了疑惑。診斷說他的右眼是外傷性白內障,但他仔細回憶,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右眼什麼時候受過傷。

徐雯教授說,晶狀體的懸韌帶是非常脆弱的,非常容易斷裂。一般來說,像黃大伯這樣的情況,右眼直接遭受外傷引起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即使沒有直接的眼部外傷,鄰近部位外傷也有可能引起外傷性白內障。

比如右側顱腦部、右側顏面部,甚至更遠一點的部位,如果遭受較大的外力傷害,也有可能會引起晶體半脫位。

後來,黃大伯說起一個細節。去年10月,他在老家的院子裡摘芙蓉花,爬上三米高的梯子,當時不小心一腳踩空,從梯子上摔了下來,後腦勺著地,幸運的是沒有摔出大毛病,也沒傷到右眼。但是從那以後,他的右眼視力就開始越來越差,看不清東西了。

徐雯主任說,黃大伯可能就是因為那次意外摔傷後腦勺著地,引起右眼晶體脫位和白內障,所以最近一年來右眼視力才會急劇下降。

偶然看到報紙上的報道

主動打電話聯繫登記捐獻角膜

黃大伯的手術時間安排在10月23日。手術前一天,他在二女兒的陪同下,辦理了入院手續住進眼科病房。

說起當初登記捐獻角膜的初衷,黃大伯說,2011年,他因為胃部不適到當地醫院檢查,做了胃鏡,結果發現是中晚期胃癌。

“老爸一直是非常樂觀開朗的性格,當時查出胃癌,我們怕他接受不了,一開始都瞞著他,後來他自己到醫生辦公室,看到了診斷結果。”二女兒說,“得知結果後,他沒有悲觀沮喪,還反過來安慰我們。”

後來,黃大伯在杭州的一家大醫院做了手術,切除了大部分胃。手術很成功,他回到老家休養。當時的想法很淳樸,雖然不幸得了重病,但經過手術治療,目前生活質量還不錯,回家又能看看喜歡的書,還能和老年大學的老夥伴們結伴出去旅遊,自得其樂。

“我當了一輩子農民,其他也不會什麼,心裡總想著怎樣才能回報社會呢?”2012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大伯在報紙上看到了器官捐獻的報道。

“報道上說得很有道理,當生命走到盡頭,把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獻出來,比如捐獻角膜,可以幫助他人重見光明。”黃大伯根據報紙上的電話,主動聯繫上了浙江省器官捐獻志願服務者,希望登記捐獻角膜。

得知黃大伯的意願,工作人員寄來了登記捐獻的表格,還需要做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一系列體格檢查,登記捐獻還需要所有家屬都簽字同意,包括黃大伯的老伴和三個子女。

二女兒說,“為了簽字的事,當時我還特地從杭州趕回老家。只要老爸高興,我們當子女的肯定是支持的。”

黃大伯的老伴也很支持,“這是做好事啊!不過取眼角膜的時候會不會很痛?”

對於老伴的顧慮,黃大伯倒是很坦然,“人都過世了,哪裡還曉得痛?”

就這樣,一家人簽了字,將登記材料寄給浙江省防盲指導中心。角膜登記捐獻的心願總算是達成了。

2012年9月,黃大伯還收到了浙江省防盲指導中心贈予的一本榮譽證書,對他登記捐獻角膜致以敬意。


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杭州女醫生一把按住!沒想到,他人肅然起敬



做了白內障手術,

還能不能捐角膜?

“說實話,我從沒覺得登記捐獻角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這些都是身後事了。”黃大伯擔心的是,如果因為自己的眼病,做了手術影響以後捐獻,那豈不是食言了?

黃大伯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

大家知道,通常的外科手術,手術傷口會隨著時間慢慢癒合長好,但角膜內皮細胞卻是不能再生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膜內皮細胞數目是不斷減少的,如果有過外傷,或做眼部手術,那會加速角膜內皮的減少,當減少到一定程度時,整個角膜內皮的功能就喪失處於失代償的狀態而無法維持角膜的透明程度,這時即使捐獻給別人,移植上去也沒有用了。

徐雯教授說,黃大伯的白內障情況比較特殊,他本身有外傷病史,病情屬於複雜白內障,因此手術難度相對較大,手術時間比普通白內障手術要長,手術時器械出入眼內的次數也會增多,所以這次手術對角膜內皮的影響會比普通的白內障手術更大。

“這也對手術操作的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生在手術當中,要儘可能謹慎操作,減少器械進出眼內的次數,以減少器械進出和眼內操作對角膜內皮的損害,減少術後併發症出現的概率,把這些可能出現的內皮細胞危害因素減少到最小。”


手術細緻謹慎

將損傷降到最低

這樣的願望令人肅然起敬


昨天下午1點半,黃大伯的手術開始,由徐雯教授主刀。

看到大伯掏出“紅本本”,杭州女醫生一把按住!沒想到,他人肅然起敬


黃大伯的手術難點在於,他的白內障合併晶狀體半脫位,使得晶體位置發生偏移,懸韌帶有一部分發生了離斷。正常情況下,懸韌帶360度圍繞著晶狀體,把它固定在眼球的正中央。如果有一部分懸韌帶發生離斷,一方面會引起晶狀體的位置偏移,另一方面會引起整個晶狀體的囊膜的張力分佈不均勻。這些都會影響到整個手術的操作,容易發生一些併發症。

手術過程中,徐教授的操作非常細緻、謹慎,將對角膜內皮的損害因素降到最低。手術持續了45分鐘左右,整個過程非常順利。

手術中,像石頭一樣堅硬的白內障被徐教授仔細地超聲乳化粉碎後徹底清除,植入一枚將人工晶狀體固定於眼球正中的張力環後,一枚與普通白內障手術完全相同類型的人工晶狀體被植入了黃大伯的眼中。在確認瞳孔恢復到正常大小和形狀,眼壓也恢復到正常範圍後,徐教授關閉了手術切口。

“作為眼科醫生,我們在臨床中會遇到很多患者,手術之前總會對主刀醫生說,希望手術的時候能小心一點,仔細一點。

患者的心情我們能理解,誰都希望醫生為自己做手術時仔細一點,手術操作的損傷儘量少一點。

徐雯教授說,但這位老先生的初衷,卻是出於“利他”的角度,希望手術時醫生仔細操作,不損傷角膜,目的是為了自己的角膜能夠在身後再一次發揮作用,為他人帶來再一次見到光明的機會。

這是徐教授第一次聽到患者說出這樣的願望。“這樣的願望值得尊重,更令我們肅然起敬。作為醫生,一定會盡最大的能力去滿足。”徐雯教授說。

今天,黃大伯就能出院回家了,他和女兒都沒想到能這麼快出院。

“回去以後,等眼睛好了,我想約上老年大學的朋友們一起出去走走,最想去的地方是桂林。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還沒去看過呢!”黃大伯說,他想趁著身子骨還硬朗,多出去走走看看,用眼睛記錄下各地美好的風景。

祝黃大伯早日康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