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者,如何才能使法增长?佛陀亲自告诉你修行的法门


真知堂国学馆:佛陀是很多修行人的老师。如何才能使法精进呢?在《长阿含经》里,佛陀讲了七不退法,对于普通人修行很有帮助。图为日本收藏的唐代刺绣,释迦牟尼说法图。何谓七不退法?

真知堂国学馆:“一曰数相集会。讲论正义。二曰上下和同。敬顺无违。三曰奉法晓忌。不违制度。四曰若有比丘力能护众。多诸知识。宜敬事之。五曰念护心意。孝敬为首。六曰净修梵行。不随欲态。七曰先人后己。不贪名利。”

真知堂国学馆:佛陀讲的这些很浅显。意思是第一要和大家一起集会,多讨论。第二要上下和谐,尊敬顺从长者。第三要守法知忌,不违背制度。第四如果有比丘能护卫大家知识渊博,则应该敬而侍奉。第五要以孝和敬为初心,第六要修清净梵行,不随自己的欲念而为。第七要先人后己,不贪名利。


真知堂国学馆:佛又说还有七法可使法增长:“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二者乐于静默。不好多言。三者少于睡眠。无有昏昧。四者不为群党。言无益事。五者不以无德而自称誉。六者不与恶人而为伴党。七者乐于山林闲静独处。”

真知堂国学馆:增长法的法门还有七种: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者静默少言。三者少睡,四者不加入群党,说没用的事情。五者不自誉。六者不与坏人为伍。七者乐于呆在山林独处。

真知堂国学馆:除此之外还有七法克使修行者法增长:“一者有信。信于如来.至真.正觉。十号具足。二者知惭。耻于己阙。三者知愧。羞为恶行。四者多闻。其所受持。上中下善。义味深奥。清净无秽。梵行具足。五者精勤苦行。灭恶修善。勤习不舍。六者昔所学习。忆念不忘。七者修习智慧。知生灭法。趣贤圣要。尽诸苦本。”


真知堂国学馆:还有七种法门使法增长:一者有信,信佛。二者知道惭愧,以不懂为耻。三者知道惭愧,以做坏事为羞耻。四者知识丰富。五者勤修苦行,灭恶扬善。六者记住学会的知识。七者修习般若法门,增长智慧。

真知堂国学馆:这些还不够,还有七法:“一者敬佛。二者敬法。三者敬僧。四者敬戒。五者敬定。六者敬顺父母。七者敬不放逸。”

真知堂国学馆:佛法僧为三宝,要尊敬。戒定慧为三学,由持戒,禅定而得到大智慧。第六,要孝敬父母,第七要尊敬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

真知堂国学馆:修行的法门,都以七为数:“一者观身不净。二者观食不净。三者不乐世间。四者常念死想。五者起无常想。六者无常苦想。七者苦无我想。”

真知堂国学馆:欲增长法,要修不净观。“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人生无常,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也都是空。能看色为空,则能放下。能放下,则无所畏惧,也就能断离生死,得到解脱,不入轮回了。所以,修不净观是很大的法门。

真知堂国学馆:“一者修念觉意。闲静无欲。出要无为。二者修法觉意。三者修精进觉意。四者修喜觉意。五者修猗觉意。六者修定觉意。七者修护觉意。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真知堂国学馆:念觉,法觉,精进觉,喜觉,猗觉,定觉,护觉。此七法我还没搞懂,就不妄言了。

真知堂国学馆:佛说还有六不退法。可令法增长。何谓为六。“一者身常行慈。不害众生。二者口宣仁慈。不演恶言。三者意念慈心。不怀坏损。四者得净利养。与众共之。平等无二。五者持贤圣戒。无有阙漏。亦无垢秽。必定不动。六者见贤圣道。以尽苦际。”

真知堂国学馆:佛告比丘。复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则法增长。无有损耗。”这十二法,佛陀说得很明白,就不解释了。


真知堂国学馆:《长阿含经》是四《阿含经》之一,是佛的侍者,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在佛陀去世后背诵出来的佛陀在世的真实说法。隋唐之后,大乘佛教流行,《阿含经》被视为小乘,故传播不广,其实质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真实教诲。有佛缘者得见本文,可自行寻找《阿含经》原文,深入了解佛陀的说法。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