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堅持傳統,他們固執地生活;他們靜下心來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我們把這樣的人稱作——匠人!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黃陂木蘭天池樹木繁多,黃道正就在這裡出生了。

黃道正一家六代都是當地方圓幾十裡最出色的木匠,從小就看著父親、爺爺做木工活兒,對木頭、鋸子習以為常,長大後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名出色的木匠。

更重要的是,俗話說,家有良田萬畝,不如一技傍身。黃道正記得那時候木匠作為手藝人,不論是在生產大隊的時候,還是包產到戶的時候,總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並且活得比較滋潤。

“包接包送,包吃包住,每天還有一條新華香菸。”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匠人易得,匠心難修。“三年出師六年成,八年以後好營生。”這是黃道正平時跟徒弟講的話,意思是做木工至少要學三年基本功才能出師做工,以後應在做工的過程中繼續學滿六年,才算成為合格的木匠師傅,當到八年後才能開店營生。黃道正很幸運,不用拜師,跟著父親和爺爺從小學習,18歲就出師了。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中年:割捨不下的鋸子

1989年,黃道正一家來到漢口,“僅僅做木匠不足以支撐孩子上學的學費了”。黃道正只好放下鋸子,開始下海在中南路勝利街做起了服裝生意,黃道正說,賣衣服賺的錢比做木匠多了不少,而且也輕鬆了許多。可是,夜半無人時,望著那些工具,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腦海總有鋸木聲音劃過。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當了十多年的小老闆,子女都已成家,老伴去世後,他就在五福路上租下一間三層樓,重新做起了木工。每一層都窄得只能放下他的木材和工具。

“還是想當一個手藝人啊……”黃道正說,當了一天木匠,便一輩子都是木匠。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晚年:用心去對待

黃道正做每一樣東西都有對應的口訣,這些刻在腦子裡的口訣,連兒女都沒提起過。

“比如說做棺材,人高矮胖瘦都不一樣,但是這麼做總沒錯:五尺兩寸半,能睡天下長短英雄漢。”黃道正說得來了興致,一口氣唸了好多打油詩,房梁、花床等都有提到,可是說著說著老人聲音略顯低落,“現在知道這些的不多啦……”

這兩年因為眼睛患上了白內障,夜裡看不清東西,加上上了年紀,體力不足,只能下午開工,晚上更多的是敲敲打打。傢俱的數量減少了,可他對於每一件傢俱的製作標準依然不變。有老友喊他出去下棋,可如果他手上有正在做的傢俱的話,他總會說:“等我做完這一塊吖,你們先下。”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小物件大功底:枷椅

早上8點多,老木匠黃道正推著小車,緩步穿過行色匆匆的人群和車流,來到江岸區勝利街六合路口建設銀行前。小車上堆滿了各式木製小傢俱。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有人路過小推車,看到黃道正車上的各種傢俱時,總會停下駐足。他的傢俱以椅子為主,背靠椅,摺疊椅,老人用的座便器他都做,但是做得最多的還是小孩使用的枷椅。

“小孩剛出搖窩還不會走路時,就要放在枷椅裡學步。”黃道正說,從前每家每戶都有枷椅,每個人幾乎都是從那裡開始人生中的第一步。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黃道正的每一件傢俱都十分講究,而枷椅尤其如此。尺寸上,既要能管住小孩的下半身,又能讓孩子的上半身自由活動,做得不好小孩就會哭個不停,而一把優秀的枷椅,能讓小孩順利地學會走路。並且椅子的每一個接觸面都要細細打磨,不能有一點粗糙和稜角,因為小孩皮嫩易傷。

“現代塑料的枷椅容易壞,還是木製的靠譜。”附近路過的婆婆說到。

“武昌東亭那邊有位婆婆知道我這有做枷椅,專門打車過來找我定做呢!”黃道正笑著說。


這個武漢勝利街上的木匠攤,有一段你沒聽說過的故事

“匠人精神”在你看來是什麼?黃道正告訴我們:用心活,用心幹,用心經營用心詮釋人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