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70年時光流轉,歲月留下了雕琢的痕跡。70年,是一個國家不斷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的生動寫照;70年,也是一座城市醫療衛生事業滄桑鉅變的歲月見證。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從消滅傳染病、寄生蟲病到攻堅慢性病、癌症,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從最初看病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氣分析儀”;從鄉村診所到“智慧醫院”,70年來,我市的“醫”路變遷,無不反映著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福祉。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市民 郭女士:我覺得還是挺神奇的,你要以前光用這麼簡單的,這種器械,或者是就像中醫那樣,你看他這都比較簡單,你擱現在好像覺得,哎呀,這個能治病不。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在我市金臺區玉池公社知青小鎮,有這樣一個別樣的展覽館,它的名字叫做“赤腳醫生文化館”,裡面擺放的一個個老物件,記錄著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段歲月中,這樣一群治病開藥不收錢,整整溫暖中國20年的赤腳醫生的故事。每當有遊客前來參觀,在驚訝之餘,無不對70年來我市醫療事業的發展發出由衷的感嘆。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市民 郭女士:我們那時候都沒有見過,只是聽說,但是那個針灸我是見過,只是見過現代的,你肯定現在的醫療,比過去這個發展的要快得多了,包括咱們現在那種社區的,社區醫療站啊什麼的,都已經比這種,肯定都已經先進和進步多了,這個一看,你還是覺得挺有歲月的味道的,所以說,真的我覺得發展還是挺快的。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新中國成立之初,多地疫病橫行,農村衛生基礎十分薄弱,尤其是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少得可憐,幾乎無力解決人民群眾大量的健康問題。這時,一條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衛生體系之路開啟——通過“中西醫相結合”,在很短時間裡培訓出大量掌握基本技能的醫護工作者,以集中力量實施預防、初級保健和公共衛生行動,赤腳醫生這個特殊的職業,便由此應運而生。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此後僅用了短短30年,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等主要健康指標實現了巨大飛躍,一個覆蓋絕大多數民眾的初級保健體系基本建立。其中,“赤腳醫生”穿行鄉間村陌,用中西醫結合的“土法”治病、製藥,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改革開放後,隨著衛生健康事業不斷髮展,“赤腳醫生”變成了技能更專業、診療更規範的鄉村醫生,繼續行走在基層醫療的第一線。解決了疫病橫行問題的中國,也發展出眾多全科醫生、家庭醫生這樣人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市民 祁女士:從泥巴來的這些醫學知識呢,還非常經典,非常智慧,所以我感覺到親切,而且我感覺到這是一個時代,不可替代的時代,我那時候很小很小,但是我覺得赤腳醫生這個對我們有印象,我覺得現在發展的很好,真的很好,人民的精神啊,生活啊都很好,醫療條件大大的改善,延長了人們的生命,這個非常好。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一根銀針、一把草藥”,兩腳泥巴,看病就在田間地頭,這是赤腳醫生的典型畫像,為了降低醫療成本,赤腳醫生普遍使用了中草藥和針灸這類診療技術。現如今,白衣天使們,早已換上了嶄新的形象,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引進,多元化發展,具有鮮明醫療特色、管理理念先進、品牌形象突出、有地區影響力的綜合性醫院等這些特點,已經成為了我市各大醫院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尤其是我市第三人民醫院充分利用軍隊醫院改制的契機,引進多名高精尖技術人才,不只是個人,而是成建制的引進,整個醫療團隊的引進,從原來的“赤腳醫生”到現在的“業內專家”,醫療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讓老百姓享受到了福利。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兼醫學影像科主任 林鳴:其實目前咱們醫院在好多技術上,在寶雞診療水平上,應該都是首屈一指的,咱這個腦系疾病診療中心成立以後,在腦腫瘤的手術治療,還有一些神經功能類疾病的一些手術治療,這不光是咱們寶雞,咱們全國和全軍咱們醫院在這方面的技術,都是處於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射頻消融技術的應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的一個封堵,還有主動脈夾層的封堵,還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這些狹窄的支架植入,像這些技術,目前在咱寶雞,在咱陝西都是一個比較尖端的技術。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醫療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醫療設備當然也是要同步跟上。最初看病,診療工具只有“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治療手段非常單一,到現在,各種先進的醫療設施和器械以及高級的檢查設備得到補充。拍片子、照CT、核磁共振開始進入居民的生活。

九十年代至今,不管是從服務,還是從條件上講,都可以說是醫療條件發展的高速階段。高科技的儀器,寬敞明亮的病房,上千種藥物,讓人們的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不僅是群眾感覺到變化大了,這樣的成長和發展,市第三人民醫院採供科科長郭亞飛也是深有感觸。

13年,也算是改制之後,我們的手術室在我們醫院後面2號樓2樓用了半層吧,手術間呢,特別特別的簡單,我進去的感受,真的,我就覺得像一間廚房,誇張來講就是這樣,手術床很破舊,一看就是使用了十幾年的,很老舊的一個手術設備,然後我們的人員呢,也是比較的少,13年五月份,我們搬上新的門診綜合大樓之後呢,真的讓我感受到,哦,原來一家醫院的手術室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設施設備,都是按照當時最先進的在做,像現在,我們有五間手術室,均採用了國內比較先進的空氣淨化層流技術,內部的佈局呢,也是相當的合理,有一間百級的手術間,三間萬級的手術間,一個正負壓的手術間,手術設備呢,也是做了很大的一個投入,購置了德國進口的腹腔鏡,宮腔鏡、氣壓膽道碎石氣化電切,美國威力的高頻電刀,多功能吊塔和我們電動手術床等等等等,真的就是,讓我覺得,電視上看到的手術間,原來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這個樣子的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還記得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醫院看病的情形嗎?磚木結構的老房子、黑白B超、輸液只能坐著,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情形,也是當時大家對第三人民醫院,也就是以前的鬥雞醫院最深刻的記憶,不僅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尤其突出,當時的醫療條件也可以用簡陋二字來形容。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如今,醫院新大樓拔地而起,2013年門診綜合大樓建成使用,2017年急診康復樓建成使用,醫療建築面積63846平方米,佔地25畝,目前開放床位822張,在職職工800多人,年收治患者2萬多人並不斷攀升,磁共振、128蹭CT、平板數字剪影、四維彩超、大型生化檢驗設備不斷引進,一個個發展數字、一個個大型先進設備不斷刷新著醫院的記錄,是以往的近10倍。過去看病往外走,如今就在家門口,也是我市群眾多年來,就醫變化的生動詮釋。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市第三人民醫院採供科科長郭亞飛:我剛來到這個醫院的時候,我在我們單位病房上廁所,那個衛生間,它就破舊老式到我都沒有見到過,就是我會覺得這個醫院,這麼破舊,這個時間僅僅就是半年以後,我們把這個新樓蓋起來以後,醫院就把所有的都搬到新樓上,所有的東西,我認為吧,在目前寶雞來說是比較好的,我也經常接收到患者的一些信息,那患者就說哎呀我覺得這個醫院現在這個改變,對我們來說是特別好的,在這樣一個溫馨的氛圍裡面工作,我們也是比較開心的。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而在70年後今天,社區衛生服務站、各大醫院都為居民們創造了良好的醫療條件。醫療保險和各種福利政策更是為群眾增加了經濟保障。看病難、掛號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大家不僅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去的醫院,不僅是大型綜合醫院,專科治療的醫院也層出不窮,骨科、糖尿病、婦科等各類醫院讓群眾有了更加廣闊和專業的選擇空間。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從幾十年前的忍病、不看病,到現在的主動防病、治未病,人們從主觀上對健康的概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醫”路走來,健康有保障,也讓群眾更安心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市民:(畢竟才有幾十年的時間嘛,你從這種看著比較落後能發展到現在這種就看著已經非常現代化了,包括咱們社區醫院,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還是挺好的,發展還是挺快的。那肯定也是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我們生活也就過得越來越幸福,醫療越來越保障,人心裡就越來越踏實,最起碼就是有病現在社區什麼都比較方便,就說有病,人就覺得心裡不是那麼畏懼了,那肯定希望越來越好,肯定有信心嘛,我覺得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對我們國家是讚賞的,而且是自豪的,人的壽命的延長,反正感覺到生活在中國非常的幸福)

“醫”路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寶雞的騰飛70年

(YFL)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