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老相片,廣西玉林舊時光!有多少人還記得?

東門路上的宣傳遊行、大府園裡舉辦的一場場盛會、南流江防洪堤建設、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南橋古渡、在小學風靡一時的手風琴演奏、人們在商店門口興高采烈地選購自行車……這是83歲老攝影家梁昌模鏡頭下記錄的三四十年前的玉林。


私家老相片,廣西玉林舊時光!有多少人還記得?


▲老攝影家梁昌模。

一張張泛黃的相片被鬢髮花白的梁昌模整理在一個個信封裡,上面詳細地寫著拍攝的內容、時間、地點。梁昌模曾是玉林市報社的一名攝影記者,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廣西分會的會員,這一沓沓厚厚的相片是這位老攝影記者對玉林的印記,更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老玉林”對家鄉的熱愛和情懷。

意外:本是拍“鳳凰單車遊行”,卻偶爾留下東門路的歷史瞬間


私家老相片,廣西玉林舊時光!有多少人還記得?


▲“鳳凰單車遊行”途經東門路。

梁老拿起攝於東門路(起於電力大廈,止於東明大廈,也就是現在的人民中路)的照片向記者介紹道,這張相片攝於上世紀80年代。

“這段路是玉林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國慶50週年時,廣西拍攝了名為《老攝影家眼中的東門路》專題片,便是以這張照片為切入點,報道了東門路通過改造、拓展和延伸成為玉林道路設施最完善、經濟金融發展最快速的一條路的故事。”梁昌模拿著一張相片說,當時玉林自行車總廠為慶祝與上海鳳凰牌自行車廠聯營生產自行車,特意舉辦全城遊行,那會兒是鳳凰單車的鼎盛時期。

出於職業需要,梁昌模拍下了遊行隊伍經過東門路時的場景。相片裡的電力大廈只是一棟三層高的樓房,樓頂上還懸掛著“中國共產黨萬歲”,道路上拉起了“加速鳳凰車生產”的橫幅,當時路面上汽車鮮少,幾乎都是自行車,人們在路上停車駐足觀看遊行。

建設:南流江防洪堤建設,南橋古渡被保留


私家老相片,廣西玉林舊時光!有多少人還記得?


▲南橋古渡之老南橋。

梁昌模介紹,90年代以前,玉林一下大雨就被淹,最嚴重的一次甚至泡到五燈坡,積水久久不退。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央、地方都撥款,建設南流江防洪堤。這幾張相片大概拍攝於1994年,畫面中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南流江防洪堤。

“當時大型機械還很少,都是以人力為主。清河道、除淤泥、炸掉河底的大石頭……大家齊心協力參與防洪堤建設。”梁昌模說,南流江防洪堤修好後,玉林城逢雨被淹的情況基本得到解決。

說到這,梁昌模拿出了一張南橋古渡的老照片,“修建南流江防洪堤時,當時針對這條橋的去留有兩種意見。一番激烈的討論後決定保留下這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物,因為它有極大的歷史價值,那時還在此處找到了幾百年前的古蹟碑文。於是增建了新橋,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雙橋’。”照片中的南橋古渡很是古樸,老榕樹、老瓦房、老橋充滿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發展:水浸社拆遷,打通十里長街


私家老相片,廣西玉林舊時光!有多少人還記得?


▲沒拆遷前,水浸社“佔據”十里長街。

梁昌模說,1992年,政府對水浸社進行拆遷、改造。梁昌模用相片記錄下了改造前的情況:眼前是寬敞的路面,道路越朝東延伸越窄,更多的是一棟棟樓房。當時,那裡的路只有兩三米寬,逢年過節很擁堵。

“水浸社搬遷、改造後,打通了工業品和人民中路,十里長街一通暢,玉林的發展也加速了。”梁昌模感嘆道,“路通、經濟通”,這話一點也不假。

風貌:當時的經濟,當時的人


私家老相片,廣西玉林舊時光!有多少人還記得?


▲為留古橋增建新橋,“雙橋”並進。

“這張拍的是城西老慶豐開發區,這些樓房是玉林最原始的商品房,那時是‘有天有地’、整棟銷售,跟現在常見的一套套商品房不一樣。這張是26年前古定小學的晚會,那會兒小學裡時興的樂器是手風琴,學校還組建有專業的手風琴隊……”梁昌模保存的老相片都是拍攝於三四十年前,透過這一張張帶著時代印記的老相片,能清晰感受到三四十年前玉林經濟、市民的風貌。

一排排“28寸”自行車放在商店門口,三五成群的男子正在選購。作為當時的“三大件”,隔著相片都能感受到他們買車的喜悅……仔細看這些相片,不難發現,相片裡的人們穿著打扮幾乎不分性別,清一色的白色上衣、黑色褲子,色彩單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