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抵抗流感病毒,是每年必做的功課。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圖自:Unsplash

這些流感誤區,你踩中了幾個?


  • 喝點板藍根顆粒,預防流感?

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能夠證明,板藍根可以預防或者對抗流感病毒。

  • 不小心中招,立馬吃上阿莫西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

流行性感冒容易繼發感染,如果確實繼發細菌感染,可以使用阿莫西林或頭孢類抗生素來進行抗細菌治療。

但單純的流感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也不可以緩解流感的症狀。

消炎藥指的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像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之類的這種解熱鎮痛藥。

如果流感出現了發熱或者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的時候是可以用的,可以緩解發熱以及疼痛症狀。

  • 10分鐘不喝水就會得流感?

多喝水可以補充水分,有助於幫助退熱,預防脫水,但是喝水不可以預防流感。

  • 吃Vc可以預防流感?

只要飲食均衡,其實每個人日常維生素C的攝入量是非常充足的,不需要額外補充。而且目前並沒有科學依據提示維生素C可以預防流感。

  • 用醋燻能夠殺滅流感細菌?

醋燻殺滅細菌的作用非常弱。

如果要預防流感,建議多開窗通風,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紫外線消滅病菌。

這些方法居然不管用!想在流感季保持健康,我太難了!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圖自:giphy

1.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一回事嗎?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高發於每年的冬季。

患流感後24-48小時,流感病毒在人體內大量複製繁殖,侵犯細胞,病毒排出量達到峰值,然後迅速下降。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圖自:giphy

流感主要通過患者或者攜帶者打噴嚏和咳嗽的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汙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不同: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 千萬不要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混為一談。

流行性感冒在感染以後免疫力低,比較容易發生繼發性的感染,而且跟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引起併發症的幾率更高,所以當發生流感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2.流感“神藥”奧司他韋知多少

1. 磷酸奧司他韋是治療流感的一線用藥。

能夠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複製和播散,可以用於治療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不同於流感的治療,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等其它病毒引起的,所以奧司他韋對普通感冒是不具有治療作用的。

在患普通感冒時濫用奧司他韋不僅沒有治療作用,還很容易引起耐藥性。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圖自:giphy

3. 確認流感後,越早服用越好。

在確診或懷疑流感時,越早服用奧司他韋的效果就越好。

在早期診斷和治療時,儘量在48小時內開始服藥,以取得較良好的治療效果。

4.奧司他韋可以預防流感嗎?

在流感高發季,有流感接觸史的人,經醫生評估,有必要的可以服用奧司他韋預防流感。

預防用量是治療量的一半,需要服用10天。

但是奧司他韋不建議作為人群普遍預防手段,而且也只在服藥期間有預防作用。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只能作為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圖自:soogif

因此,想要預防流感病毒,還是要在每年流感流行季節前儘快接種流感疫苗

5.兒童也能放心用奧司他韋嗎?

美國 FDA 批准奧司他韋最小使用年齡為 2 周齡。推薦3個月內的嬰兒,需要在醫生評估後謹慎使用。

嬰幼兒服用奧司他韋要在醫生的建議、指導下服用。

3.對抗流感,只能吃藥解決問題?

○ 做好預防,不怕流感大軍

1.接種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2.日常預防同等重要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提前預防!你需要2019流感預防指南

圖自:soogif

  • 出現症狀,及早就醫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就是重症病例。

a.持續高熱大於三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b.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發紺;

c.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d.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錶現;

e.合併肺炎;

f.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一定要早就診、早診斷、早治療,減少併發症出現的幾率,縮短病程。

  • 正確治療,快速恢復

高熱者可進行物理降溫,或應用解熱藥物。咳嗽咳痰嚴重者給予止咳祛痰藥物。

發病48h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流感併發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發病時間超過48h的重症患者依然能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

◆ ◆ ◆本文專業內容指導 ◆ ◆ ◆

徐小彩

兒科醫生、醫學碩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