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并非迷信,而是生活经验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中国民间有“阴历”算法、时令节气,眼下霜降又快来了。而且,每个阴历月份也都有大量相关俗语,比如“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这些话虽然简单,但都是老祖宗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至今仍然很有借鉴价值。

为什么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并非迷信,而是生活经验

俗语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内容,先人生活男耕女织,要看天吃饭,所以他们才会总结出每个月、每个节气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播种、收获。而老祖宗常说的这句俗语“男怕八月,女怕腊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并非迷信,而是一条非常有趣的生活经验。

八月是个有故事的月份,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在这个日子吟诗作对,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如苏东坡就写过《水调歌头》,一句经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至今,家喻户晓。又据说,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是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发明出来的。

为什么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并非迷信,而是生活经验

这当然只是传说,但八月却能看出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提到,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贵族世家会早早开始准备赏月,《红楼梦》里就有“中秋夜宴”。而普通百姓在八月也会很忙,忙什么呢?忙着收获田里的粮食,忙着摘菜摘瓜果,享受丰收喜悦。

但以前人们没有现代的先进工具,只能靠人工割麦收稻,非常辛苦。所谓“男耕女织”,说的就是男人在外耕田种地,女人在家织布缝衣,众所周知八月天气非常炎热,但男人们却不得不顶着大太阳下地干活,每天都是筋疲力尽地回家,所以才有了“男怕八月”的说法。

为什么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并非迷信,而是生活经验

“女怕腊月”又是什么缘故呢?腊月的称呼来源比较有意思,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也就是说,这个“腊”,本来是指祭祀祖先的东西,腊月是个家家祭祀的月份。

以前女子都会比较喜欢正月,一是古代有种风俗,正月女子不能拿针拿线,怕不吉利:“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指,却都是闲时。”所以对女子来说正月算是个“假期”,可以休息不做女红。二来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女子们出门游玩的好机会,非常难得,令人向往。

为什么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并非迷信,而是生活经验

但腊月就不被女子们喜爱了。为什么呢?一是腊月里,家庭妇女们需要为祭祀和过年忙忙碌碌,洗很多东西、打扫房间、做新衣服等等,工作量巨大。二是腊月天寒地冻,女子体弱容易受寒生病。不过到了现代,不分男女,很多年轻人都说自己最怕正月,因为正月回家会被催婚,这可能就是时代在变化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