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最簡單明瞭、最好的靜坐方法

普通靜坐在那裡,簡單明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過來聽自己的呼吸。……這個“聽”字注意,不是耳朵聽,而是感覺。不說像今天下午打雷這個情況,乃至在千軍萬馬裡都可以聽到自己呼吸,那麼這個人靜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覺不到自己呼吸的。所以初步你最好有意地做呼吸。還有肺部不好的人,更要注意呼吸,有意地用鼻竇這裡強迫呼吸南師示範)。

當呼吸慢慢靜下來,中間有沒有思想?一定有思想。這時你就體會到生命一個是呼吸,一個是思想,一個是知道呼吸、知道思想的“知”。你由此也可以知道老子的話,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三個初步動相,一個是唯心的,一個是唯物的,一個是心物一元發生的作用。

當你靜下來後聽自己的呼吸,思想還在轉動,不要怕,因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動,但後面那個能知道的沒有動過,你把握那個能知道的就靜下來了。可是靜下來你就發現身體有問題,哎呦!我腰這裡不舒服。哎呦!腿痛,頭脹。剛才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個原則,你已經檢查了自己的身體。假使絕對健康的人,眼睛一張開,整個身體是輕爽的,思想是清明的,而且記憶力越來越強;智慧的分析,不是用腦筋,而是那個知覺的觀感增強,很多書原來讀不懂的,一看都懂了,不必去想。想是第六意識分別來的,那是普通的聰明,而智慧的話,原來不懂科學的,看一下就懂了,那是智慧。現在翻譯西方哲學的名詞叫直觀、直覺,那只是智慧的表層,深層還有東西。……

靜坐的方法很簡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都不用,說靜就靜了嘛!這是一個觀念問題。不過雜念妄想的紛擾怎麼辦?現在大家眼睛閉著體會一下,你看自己的思想念頭可以分三段。注意哦!看自己的思想,第一個念頭早已經跑了,未來的念頭還沒有起來嘛!說現在,現在又已經過去了,這個思想是空的,騙你的,這個道理有個名詞,叫做“三際託空”。

我講過的《金剛經說什麼》,其中也講這個問題,佛說“過去心不可得”,過去抓不住的,已經過去了;“現在心不可得”,剛說個現在,現在就立刻成為過去了;“未來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還沒有動嘛!這個思想念頭是這樣,三段都空的,因為空,所以能夠起一切的作用,你不要被雜念妄想騙住了。特別注意啊!所謂“三際託空”,這個“託”字,也是假設的聯繫詞,並沒有一個託的現象,三際是本空的,要靜就靜了,用這個方法假名“觀心”,自己看自己的思想念頭,前一個念頭早跑掉了,後面的還沒有起來,你不要去引發嘛!等到念頭一旦起來變成現在,說個現在也沒有了。大家學佛的想求一個空、求一個靜,我說哪裡有個空、有個靜啊?它是本空的,是本靜的,不是你去空它的,你若認識這個,當下就空靈、就寧靜了。越寧靜,越定得久,你身心的健康就越好了。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南懷瑾先生:最簡單明瞭、最好的靜坐方法

我們的身心,隨時都在動態之中,都在變動中,沒有不變的事。這一切“行”無常,不能永恆。這不永恆的都是生滅狀態,一起一落,一生一滅。就像我們的思想、念頭,前一個思想過去了,抓不住。“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了,像水上的花紋一樣,再也抓不回來。

上午的時間過去了,抓不回來;上午的思想過去了也抓不回來。世界上的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麼多死死生生,都是生滅。花開花落,太陽下去了,月亮出來了,都在生滅中。所以,先體會內心的生滅,你的思想、念頭一個一個連續不斷的來,也連續不斷的滅。心念不斷的生生滅滅,你作不了它的主。它呢?!也作不了你的主。它生起之後,又跑了,它也沒奈你何。觀心,觀察自己的心念。

初步要做到,前一個念頭過去了,讓他過去。後一個念頭還沒有來,你不要去想它,它就不來了嘛!它來了,你就讓它過去,前面的念頭過去了,已經過去了,後面的念頭還沒有來,中間這一段,能夠保持乾淨、清淨、安詳、寂滅。說起來容易唷!作起功夫,體會一下看看。幾十年來,你做到了就有點眉目了。

——《習禪錄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