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一、沒成果的努力都是瞎忙

小王公司半年前入職了幾個新人,其中有一個小姑娘,95年的, 人很聰明,做事主動性強,也很麻利,表現特別突出。

幹了不到2個月,領導跟她提前轉正,被安排和小王一起共事。

領導囑咐小王,工作上多關注下這個小姑娘, 是個好苗子,要著重培養。

起初,小王以為小姑娘就是態度好,做事得領導喜歡,並沒有把她放在心上, 可是不到1年,小姑娘就被領導破格提拔了。

想到這裡,小王就很生氣,自己辛苦為公司賣命工作了5年,還不如一個剛進公司沒多久的小姑娘。

我問小王,這事確實挺生氣的,但是這事你有想過背後的原因嗎?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小王回答:“想過啊,但是這些年我為公司拼命付出,加班加點沒在少的,按理說老闆也應該給我給個一官半職,我這明顯不得他重用啊!”

很多人跟小王的情況其實很相似,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就是沒有回報,得不到老闆的重用。

我給小王分析,你工作足夠努力,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點,老闆要的是功勞,而不是苦勞。

沒有業績,在老闆眼裡,那都是“瞎忙”,你在他眼裡就是“低價值者”。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二、沒有目標的努力,就是“瞎忙”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我們談到了“什麼樣的努力,才是有效努力”。

朋友的分析,讓我的啟發很大。

他說:“很多人每天就像一個陀螺一樣轉悠,工作繁忙,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但是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產出。

終其原因,還是因為做事不做重點,所以沒有實際成果。”

很多人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感動,但是忽略了一點,我們做地任何一件事, 都要給這件事情賦予一個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努力,這才是有效努力。

但是很多人做事往往逆道而行,他們做事除了沒有章法之外,常見的還有:

做事情常想一次性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不僅損耗精力,最後一個都消化不了。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我們要做的,不是想著如何在一段時間內把所有事情都做好,而且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何做好一件事情,並且一次性就能出成果。

“瞎忙”常見的表現還有喜歡在細節上糾纏。

比如,領導讓你幫他準備一個演講稿,你的重點在文字清晰,能讓領導以下就能看到演講的重點。

但是如果你總糾結紙張質量好不好,你寫得字是不是好看,把功夫用在表面,而且跟你的目標毫無關係,過度揪細節,這就是瞎忙。

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你做事不分主次,很容易陷入低效努力的陷阱。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三、掌握高效工作的4個秘訣

很多人容易陷入瞎忙的狀態,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才能提高效率。

這裡提供一個方法 — ECRS分析法。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ECRS分析法是工業工程學中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則,它主要用於對生產工序進行優化,以減少不必要的工序,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

用於我們的工作中,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ECRS,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取消(Eliminate)

你當下的工作有否價值?是否是必要完成?為什麼要完成它?該工作任務被取消對其它工作或動作有否影響?

說個小故事,朋友小靳工作三年,目前是一家公司的人事。

老闆給了她一個新的任何,讓她在1周之內,招聘200個面試候選人。

剛開始她很痛苦,對她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後來通過評估,小靳重新調整了工作重點,把和目標無關的事情全部取消。

之前劃在她手下的工作任何,在和領導協商之後,這項任務全部交由另外一個人暫時打理。

後來,她全力負責招聘,不到5個工作日,她的工作就超前完成了。

在我們實際工作中,當有突發任務來臨,我們不得不完成的情況下, 可以選擇取消一些對當下結果沒有影響的任務,或者移交給其他人。

取消掉對你整體目標不影響的任務,可以大大的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2、合併(Combine)

如果工作或動作不能取消,則考慮能否可與其他工作合併,或部分動作或工作合併到其它可合併的動作或作業中。

有時候我們手上會同時進行多個任務,非常分散人的精力,而且一旦被人打斷,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狀態,這種時候,我們就會被迫思考,剛才我做了什麼。

過度回想,就會陷入一種糾結細節的狀態,非常浪費時間。

合併的技巧就是把同一類型的工作集中在一段時間一起處理。

比如回覆各類消息,就可以集中在你工作疲乏的時刻,邊做邊還可以放鬆大腦,對時間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利用作用。

而比較重要的工作,我們則可以集中在早上我們注意力最集中時處理, 效率自然提高。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3、重排(Rearrange)

重排是指將工作內容和步驟簡化,也可以解釋為將最重要的工作前置。

比如我們向領導彙報工作,很多人喜歡先將細節,然後再講結果。

一般來說, 領導都注重結果,先彙報細節會浪費寶貴的溝通時間,所以不如先講結論前置,這也是重排的體現,改變工作的先後順序,從而更高效的達到你的目的。

4、簡化(Simplify)

簡化是指工作內容和步驟的簡化,亦指動作的簡化, 節省時間和精力。

很多人工作方式很繁瑣, 常需要各種準備才勉強達到自己的目標。

就拿我們寫作來說,很多人下筆之前就很猶豫,總害怕自己寫不好,然後各種心理建設,寫完了也不敢發出去。

其實不用那麼糾結,拿起筆就開始寫,先不用考慮框架對不對,有沒有足夠的素材支撐,先做了再說。

直接開始寫,就是你當下的優先要完成的任務,寫完後在優化細節。

“入職5年,辭退一瞬間”: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瞎忙

四、寫在最後

常聽見有人說:“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自我激勵無可厚非,但是比起努力更重要的是, 讓結果證明你的努力是有效努力,不是瞎忙。

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結果不會騙人。

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成果的瞎忙。

有時候走得太急不一定是好事,低頭走路時不要忘記抬頭望路,要努力提升個人認知,讓你的努力落到實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