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在一個月之前,歐足聯將2019年草根足球獎中的“最佳職業俱樂部獎”頒給了國際米蘭,以表彰國米在青訓中長期所做的貢獻。如今的國米青訓有15家青訓中心分佈在意大利,以俱樂部名宿法切蒂命名的“法切蒂青訓中心”的建成使用後,設施一流、教練水平一流的藍黑青訓成為國際上首屈一指的青訓基地。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當然國米青訓的優異直接在青年隊的成績上便表現的淋漓盡致,除了在國內的各級青年賽事中奪冠無數,一度在2008年實現各級賽事全包攬,在強隊彙集的維亞萊喬杯中,國米青年軍八次登頂,而國米預備隊則多達21次奪冠,他們也曾經獲得過青年歐冠冠軍。儘管國際米蘭青年隊在各大賽場上成績顯著,但在近年來還是有人質疑,為什麼國米青訓鮮有青年才俊打上一線隊主力位置?為什麼希望之星們逐漸淪為了代金券?更有相當多球迷認為國米青訓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亞特蘭大青訓,藍黑青訓當真不如真藍黑青訓?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同樣是意大利足壇的青訓翹楚,亞特蘭大盡管沒有輝煌的俱樂部歷史,甚至地理位置靜謐的貝爾加莫也比不上米蘭的繁華,但卻因青訓系統而為人所稱讚。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意大利足壇遭遇到了醜聞和前所未有的打擊,一度萎靡不振,而亞特蘭大俱樂部專注本土球員、拒絕高價外來球員的選擇,也為俱樂部的青訓創造了契機,真藍黑青訓中絕大多數都是意大利本土球員,足以見他們重視立足本土的決心。亞特蘭大青訓沒有培養出絕對的巨星,但其穩定的人才輸出,使得一度在意大利足壇分佈廣泛,尤其是培養出的“小齊達內”蒙託利沃、帕齊尼、卡爾達拉、小孔蒂、凱西等相當多的米蘭球員。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比起國際米蘭嚴酷的生存環境,小球會亞特蘭大有著相對寬鬆的生長空間,尤其是近年來,俱樂部飽嘗年輕球員優勢,颳起了青春風暴,亞特蘭大在保持自身穩定後,連年進入歐冠區。真藍黑形成了一條相對穩固的生產鏈:投資球員,出售球員,獲得資金再投資。這一模式也保證了其青訓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也實現了俱樂部的穩定性。尤其是在16/17賽季,新換帥的亞特蘭大一度在前六輪只取三分,但當主帥孤注一擲大膽啟用年輕人使得球隊換了一副面孔,迎來了近十輪的不敗,一改前幾個賽季徘徊於中下游,亞特蘭大在接下來的幾個賽季牢牢佔據前列。這也使得高層更加重視青訓,願意提供給年輕球員機會。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或許是有多大優勢,便暗藏多少劣勢。作為意甲豪門,國際米蘭擁有著比亞特蘭大更為嚴格得要求和生存環境,尤其是迫於成績上的壓力,使得教練也難以給予年輕球員上場機會。儘管國米利用海內外衛星球隊為年輕球員提供成長機會,但更多的是將這些球員作為買入大牌的代金券。藍黑青訓與真藍黑青訓的不同,與俱樂部的理念有絕對關係。

在穆里尼奧執教國米時期,親手提拔了巴洛特利、桑頓等年輕球員,而桑頓更是一度將被俱樂部拿去外租而成為代金券,但穆里尼奧大膽提拔他進入一線隊,並適當給予了部分比賽機會。如果不是頻繁的傷病和幾次重大失誤之後被磨掉的信心,桑頓的上限或許會更高。桑頓身上所反映的也正是國米青訓球員的現狀,一線隊位置總會保持固定的有經驗球員,如果不是極其出色,還要特定的機遇,很難直接升入一線隊,相當多的球員在長期外租生涯中逐漸泯為眾人。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並不是說藍黑青訓如今落後於真藍黑青訓,每年入選意大利各級國家隊的國米青訓球員不在少數,作為一個開展較早,體系完善的老牌青訓或許會經歷低谷,但也是在等待井噴。作為意大利最負盛名的兩大青訓基地,國米青訓和亞特蘭大青訓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對於我們而言,有相當多的可取之處。尤其是他們在很多年前便重視技術而非身體,使得兩家的青訓加工廠培養的球員都是可以立足於其他球隊的優秀人才。國米青訓體系中加入的街球環節、低年齡段尤為重視個人基礎和技巧的精進,而亞特蘭大青訓不太過於偏重陣型戰術,利用高科技輔助進行個人技術的提高。

為什麼都說藍黑青訓比不上真藍黑青訓?

可以說國米青訓和亞特蘭大青訓不僅是意大利足球的代表,他們在意大利足壇因醜聞一度萎靡的情況下保證了球隊發展的穩定,而重視球員個人技術的青訓模式,使得二者的球員能夠在所有地方立足。藍黑青訓與真藍黑青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齊頭並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