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自我成長,聽聽這位二寶媽媽3年的生活感受

雅竹林是一個二寶媽媽,本來順風順水的工作,因為二寶的到來產生了危機,曾經失去方向的她在閱讀中重新找到了方向,坦然、幸福的過著自己40歲的人生。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雅竹林講述3年的閱讀成長故事。

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自我成長,聽聽這位二寶媽媽3年的生活感受


大家好!我是雅竹林。我今天要分享的是成為二寶媽媽後我工作、生活的改變,以及閱讀裡的一些成長和感想。

1. 雙重性格下的我

先從我自我介紹開始吧,沒什麼閃光的標籤,70後、二寶媽(大女兒11歲,小女兒3歲半)、註冊房地產估價師、註冊土地估價師、兼職監理工程師。

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自我成長,聽聽這位二寶媽媽3年的生活感受

愛好就是旅遊和看書,偶爾去影院裡看場電影。近幾年計劃每年有空帶大寶和二寶能抽出個時間研學也好,親子游也好,到世界各地看看。

至於看書呢,現在說實話各種瑣碎也難靜心的看書,更多的時候是聽書。聽書是用最低的成本吸收作者或領讀人最智慧東西,實在太划算。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聽著果媽講書,內心時常遊走在一個個故事的情節裡。

這是一段最不被打擾的獨處時光,還能感受到此刻社群裡的一個個陌生媽媽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做著跟我一樣的事情,很奇妙又很美妙的感覺。因為這三年多我沒事時就拿起書看,現在兩個女兒最大的愛好也是看書了。

我生於呼倫貝爾大草原,大學在河南中原,畢業後隻身來到有著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之稱的青島。因為喜歡大海就在青島安下了家,我沒上大學那些年呼倫貝爾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名氣。生性喜歡外面的世界,總想去外面看看,總想考大學考區外的,畢業後也不要回到呼倫貝爾。

想想那時候父母是沒有時間和財力也沒有那個理念帶孩子出門旅遊的。那我對自治區外的嚮往就是看書瞭解到的,那些年我少女的時代還看瓊瑤小說,對故事主角生活的臺灣就特別感興趣,就想有機會去看看日月潭。

我還是雙重性格,第一重性格有野心,決策快,膽子大,在買房子這件事上,對於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小姑娘,花20%的首付,貸80%的款還20年。

這對於我的同齡同學,和父母都覺得這是太冒險的事情,好在當時我沒有聽消極的聲音,就是覺得用銀行的錢買房子升值是最合適不過的事情。好在當時膽小甚微的爸媽沒有死命的反對,最後也傾囊相授,現在她們在我當年買的房子裡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我的嚮往生活,說我當年是對的。

我的第二重性格還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內心裡始終沒有安全感,患得患失,總覺得會突然失業,如果失業了我能做什麼呢?一直覺得我似乎更應該學一些技術,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現在的這家房地產評估所招聘評估助理,我就來了。

領導是個特別喜歡學習的人,他也喜歡看到員工努力的學習、考各種跟行業沾邊能用到的資格證,那幾年註冊房地產估價師通過率極低,全國水平不超過10%,我的一個前輩大姐,工作能力特別強,可謂獨當一面了,就是考證費勁,考了5年,很多科目是兩年滾動有效的。

我目睹了她的備考,也看到了她做的報告因為自己沒有簽字權還得請別人簽字。你做的再好因為簽字人不是你,你永遠不會拿到高工資。因為別人拿到是風險工資,是替代不了的,而做基礎工作最多的人其實是拿工資最少的。於是在我也開始了備考之路。

在我的故事脈絡裡幾乎沒說到我的老公,在這裡還真要說得感謝他的理解和包容,沒有什麼花言巧語的承諾,但是在我備考那段時間裡他承擔了所有的家務。

我連孩子都顧不上,婆婆都有怨言了,說,你別學了,快跟大萱玩玩吧。我老公跟他媽說,媽你別管她,她考不過去該賴你了。哈哈,這個不善言辭的男人卻在自己媽對自己媳婦的不滿中,做了這樣智慧的搪塞。我真的領情。

其實成功無捷徑,看你想不想做,明確目標發自內心的就想考出這個證,用一到兩年的辛苦換取今後若干年的職業坦途,我覺得值而且必須得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內在動力多麼的重要。

它會讓如我一樣不聰明、沒天賦的人,也能順利通過很多人不敢嘗試的考註冊證。只因那時候目標明確如果我不考證我在這個行業沒法生存下去,年輕時我可以做助理,年長了我憑什麼要聽比我小的領導的?領導憑什麼要用一個在技術行業卻沒有證的老助理?

因為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努力備考,目標明確,終於不走彎路的直達終點。可以說那段備考的日子背書,做題,竟然學出了心流的感覺。然後我2013年又通過了土地估價師考試,之前還考過監理工程師。這些努力都沒白費,都給我帶來的本職工作以內和之外額外的收入。

2016年,38歲的我又生了老二,領導給了我一年的產假,讓我安心照顧孩子。產假結束我面臨兩個選擇:一、繼續休假到我隨時想回去工作。因為單位事情不多,只要我的註冊證還放在公司其實比我這個人回去上班作用還大,單位繼續給投保。二、我可以一年後馬上回去。

我選擇了馬上回去上班,因為我在家休了一年發現我不適合在家全職當媽媽。婆婆因為我生老二就跟我們住一起幫忙,以前7-8年的婆媳關係一直還好,談不上多親近但是也是絕對的彼此尊重和包容。

可是這一切在休產假這一年發生了變化,我看誰都不順眼,異常敏感,我現在懷疑那時候我是產後抑鬱了,情緒不受控制。

現在想想那段時間真像瘋子,本來這麼好的事情,帶老二陪老大多難得的一段時光啊。可是我卻把日子過得一團糟,以為老大剛上小學,我又全職在家,總覺得我班都沒上,在家看著你學習你要是學習不好,我都有挫敗感。

那時看到老大隻要不是坐在書桌前讀英語,做習題,我就無比煩躁。我可以非常耐心的跟二寶牙牙學語,做手工,講故事,老大一來湊熱鬧我就焦慮,覺得她就應該做跟學習有關的事情。

我還有個不好的心態就是聽說她們同學誰又上了什麼補習班,誰又得了什麼競賽的獎我都著急,都想讓大寶也去學。

她看到我和妹妹睡覺也擠其實就是想與媽媽建立鏈接,可我總是攆她走,她就會把妹妹鼓搗哭,我就抓狂,大喊大叫。現在我想如果早知道《正面管教》的原理我肯定不會那樣。

直到有一天我去開家長會,老師說你的女兒自理能力很強,但是這個孩子有點小憂鬱。這對我是一個不小的震撼,我是要個自認為優秀的孩子還是要個快樂的孩子?其實優秀和快樂是不衝突的。但是我卻逼著孩子優秀而忽略了她的精神需求。

話題再說到我自己,二胎休了一年假又回單位後。回到工作後,我的狀態並不好,一孕傻三年,又脫離了職場一年,腦子都空了,技術型的崗位,這一年多又出了新文件、新的補償標準、新的政策法規、先進的工作軟件、專家評審新要求,都需要重新熟悉。

有幾次顯然是自己做的不夠好,領導無奈的說你可能是好久沒回來工作了,抓緊進入狀態吧。我聽到這些話心裡難受的啊,我怎麼這麼失敗啊,全職主婦做不好,孩子都不親我,老公都不愛跟我多說話,婆婆也不向著我。單位裡的事我又做不好。

我情緒依然的不好,在一個政府項目的跟進過程中跟我對接的是個部隊軍官轉業的,可能說話做事的風格還是部隊那一套,我哪有那心理承受程度啊。在受了很多所謂的委屈後有一天我接完電話趴在辦公桌上大哭,聲音之大,把隔了好幾個屋的大小領導都驚動了,對我是理解和安慰。

但是工作終究是要面對啊。哭過之後我也跟領導表態:我會努力處理好工作和個人情緒。(現在想想這都不是事,不是你的錯,人家發火你看著他笑才是成熟)。

於是我又用了1年的時間調整和糾結,這一年中無數次冒出了想辭職的想法,人一旦有了想離開的想法其實工作就不那麼走心了。我沒有熱情,就是到點盼下班的狀態。

聽說可以報名要考註冊資產評估師了,又隨波逐流的報名,可是我一點也不想學了,我覺得力不從心了,原來考證不是我的愛好了是枷鎖。讓我想看看不進去書,想好好休息或者陪伴孩子呢又惦記快考試了,不得不承認再也沒有當年考證的學習動力和拼勁了。

家有倆寶忙的團團轉,給老大檢查作業,給老二講繪本,哄睡覺,她們都睡了,我還惦記看會書。在那樣的情況下備考三個月家裡的家務啥啥顧不上了。我卻一點沒內驅力了,我再分析,我在這個行業有考不完的證,我真的都那麼需要嗎?我考證為了什麼?

為了給領導看,報名買個態度。我已經不需要了。我已經有了所在行業內的最權威的資格證書了,再多也不過錦上添花了。單位不缺考證的,而作為兩個孩子我是她們唯一的媽啊。

2.閱讀中找到突破口

發現了問題我開始在果媽閱讀中找答案,開始回聽果媽閱讀主題《親子溝通》、《情緒管理》、《正面管教》、《情緒化解》、《積極傾聽》、《多子女養育》等等,突然發現有些方法真的是給我量身定做的啊。

可是運用方法的時候,我卻發現我在特別累的時候沒有耐心運用方法跟她溝通,我就覺得我這麼累了,我不想跟你廢話,你聽我的,按照我的安排做就好了。

可是孩子怎麼可能完全按照我的意圖去做呀。我有時候又被打回原型,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良好親子關係又在一次耐心被挑戰到極限點時破裂了。

後來我突然明白我是沒有好好的照顧到我自己,我跟孩子交往中其實是在壓抑我自己,我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她的身上,付出的越多其實就越要求回報。

於是我又開始育己系列的主題閱讀之旅《張德芬身心靈成長》、《用心生活》、《積極心理學》、《媽媽的人生管理》等等。真的發現不是我的孩子不夠好,是我看孩子的眼睛出了問題。

現在我累了我就自己拿本書在那看,其實是在療愈我自己。現在孩子反倒更親近我了,並且還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孩子寫完作業也做自己喜歡的事,讀書、寫字、畫畫。

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自我成長,聽聽這位二寶媽媽3年的生活感受

這些我不給她壓力,願意寫就寫,想考級就考級,不想考就算了,想玩也可以不用去上課。因為我不再功利的想孩子學什麼就要走特長了,也不想過早的給孩子定下條條框框要向哪方面發展。

我自己呢,今年也下定決心不再考資產評估師了(雖然已經考過了2科),竟然身心輕鬆,找到了斷舍離中大膽的扔掉不喜歡的不需要的,留下最動心的東西的暢快和輕鬆了。

這還得益於與女兒一起看了一本繪本《失落的一角》,那天女兒還看哭了。我也深思了這本文字很少,圖也很簡潔的書,真是大道至簡啊。我不要求完美,啥證都得拿到了,我要慢下來,慢慢的聞聞花香,慢慢的聽聽蟲子的聲音。

慢慢的陪兩個女兒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讀書、看世界。所以我做了一件聽憑內心聲音的事,就是毅然放棄了考資產評估師的決定。分享下《失落的一角》的部分內容,真的是這本童書啟發了我。

不用處處要求完美,聽聽自己的聲音吧。儘量讓自己慢下來,不合適的東西也真的不用強求。想要的也一定要去嘗試。

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自我成長,聽聽這位二寶媽媽3年的生活感受

好了,這就是我在果媽閱讀的社群的一段成長之路,從焦慮、不放過任何碎片信息做到堅持主題閱讀,杜絕碎片信息的干擾。對孩子我也不那麼較真了,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幾十年的緣分,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多陪伴少苛責,任何教育不能以犧牲親子關係為代價。

我自己呢,一直跟著內心走,勇敢的嘗試認準了的事情,可以短暫迷茫但是必須儘快自救,果媽的這些話一直激勵著我:誰痛苦誰改變;走出舒適區;聽聽內心的自己的聲音;如果一件事讓你糾結說明它在那個當下還不是最好的選擇,那就一定要放慢腳步先等等。

3. 40歲頓悟人生

2019年我迎來了40歲,記得2019年之初我修改了微信簽名:新的一年過減法生活,努力找回清澈篤定的內心!謝謝果媽閱讀,2019年已過了三分之二,我找回了簽名中的狀態,也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減法生活:不再執念於過多的物質、碎片化信息、杜絕不適合自己和孩子的不繫統的教育……

不再糾結於孩子的同學又報了什麼高大上的課程了,我孩子不報是不是會被拉下啊?不再焦慮死盯著孩子不能有一點“遊手好閒”的時間。真的處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習真的不是快樂教育。

但是閱讀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孩子,從此以後無論你是用小i讀英文還是讀紙質的中文書,媽媽也會陪在你身邊,而不是焦慮你,能讀懂意思嗎?不停問你,你得寫讀後感啊,讀後感寫了嗎?

我相信無論你寫不寫讀後感其實讀過的書已經內化到了你的骨子裡了,這段經歷一定會讓你以後有了獨處的能力,只要有書相伴就不會寂寞。我自己也不再看到別人又報名考什麼資格證了自己明明覺得不想考了又老是放不下,怕領導覺得你沒有學習力了?

自己內心強大不用在乎這個了,這個也請大家不用效仿我啊,你覺得你需要或者你內心特別特別的想考你就去考。如果內心裡已經想明白自己最想做什麼了真的可以聽聽自己的聲音,做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才會爆發出內在動力。

走進40之前的那一年,我無比焦慮,現在很坦然了,覺得我很幸福,40歲前該努力時努力了,命運待我也不薄,給了我兩個可愛的優秀的女兒。

餘下的時間我就想在我現有的本職工作上繼續努力的提高技術水平,最重要的是陪伴兩個女兒再重溫一下童年和青春。陪她們笑陪她們鬧,陪她們讀書、陪她們旅遊看世界。

正好今天的分享中果媽也提到她不再焦慮年齡,是啊40歲之前的那一年我真的如此焦慮年齡。現在我聽著果媽閱讀,也在讀松浦彌太郎的《給40歲嶄新的開始》,40歲是新的起點,70歲才是人生巔峰。

禪師說:“我們的人生是從四十歲開始的。40歲之前的人生,都是在為別人活著。”如果你年近四十,你相信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嗎?你要相信。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長達百年的馬拉松,四十隻走到一小半,另一大半行程才是真正的開始!

好了,終於到了40多歲了,鬆一口氣真正的人生開始了。你僅僅走一小半路程,卻積累了豐富的閱歷,能看到來時未發現的美景。

你的人生歷練、社會關係都累積成了極為寶貴的資源,只要認真規劃,善於配置,注意保健,這又何嘗不是又一鍾巔峰狀態?

40歲的人生,是巔峰狀態的人生,願我們停留得更長!

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自我成長,聽聽這位二寶媽媽3年的生活感受

感謝雅竹林的分享,故事引起了很多會員朋友的共鳴。這次的分享,是她在青島參加完我的分享後,馬上做出來的決定。這就是我們的會員,一個個普通的媽媽,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生命都是一顆閃閃發光寶石,都需要被人看見。所以真誠的歡迎每一個人在這裡發聲,說出自己的故事。

生活本是平凡,正因為每個人的獨一無二,才造就了這個世界的與眾不同,所以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能夠告訴大家,這雖然是一個普通媽媽的故事,但是她真的就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獨有的人生。

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