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10月20日上午,筆者來到湖南圖書館,聆聽了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楊經建在此舉辦的題為《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的講座,看到了建國後中國文學特別是長篇小說的潮落潮起。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有人說,從文學作品的閱讀角度來說,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有每個時代的閱讀焦點,如果說,古代文學是寫作和閱讀詩、文,現代文學開始重視寫作和閱讀小說,那麼當代文學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寫作和閱讀長篇小說。這話不無道理。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繁榮出現在當代文學史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創作高峰。從文體學上看,首當其衝的,“長度”是長篇小說無法繞開的問題,它除了指長篇小說語言文字的規模外,“長度”也是一個“時間”概念或一個“空間”概念,而這兩者可以說都聯繫著敘事文學的本質。中國和西方的長篇小說有各自的創作傳統,中國文學注重抒情傳統,西方文學注重敘事傳統。這牽涉到長篇小說對以往的創作傳統怎樣進行創造性轉化的問題。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楊經建認為當代文學70年來經歷了三大高潮,也就是說經歷了三次潮落潮起。

他首先介紹了“五四運動”以來,近代文學出現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六大家”,其中只有寫戲劇的曹禺沒寫過小說。

然後,他介紹了當代出現的新中國第一個小說高潮。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高潮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這一時期中國作家們創作了300多部小說。著名的長篇小說有三紅一創(吳強的《紅日》、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巖》、梁斌的《紅旗譜》、柳青的《創業史》)、青山保林(楊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鄉鉅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趙樹理的《三里灣》、歐陽山的《三家巷》、馮志的《敵後武工隊》、劉流的《烈火金鋼》等。1961年被稱為中國的散文年,這一年國內文學刊物發表了大批散文。1966-1976年十年間唯一作家是浩然,沒有受到批判的作家是魯迅,魯迅的《狂人日記》今天看來可讀性較差。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長篇小說創作的第二個高潮出現在改革開放後,主要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小說創作進入巔峰。短篇小說打先鋒。出現了傷痕文學、反思小說、改革小說、尋根小說、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這一時期出現的作家主要有王蒙、蔣子龍、張潔、諶容、汪曾祺、張賢亮、莫言、韓少功、賈平凹、張承志、馬原等。傷痕文學的可讀性也差。1983年發表了許多報告文學作品,這一年被稱為報告文學年。中篇小說跟著來,張承志的《北方的河》、莫言的《紅高粱》、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等。這一時期長篇小說出現大噴發。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將其25萬元稿費對長篇小說設獎。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有: 姚雪垠的《李自成》、古華的《芙蓉鎮》、魏巍的《東方》、莫應豐的《將軍吟》、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二屆有劉心武的《鐘鼓樓》、張潔的《沉重的翅膀》、李準的《黃河東流去》;第三屆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天子》、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孫力、餘小惠的《都市風流》;第四屆有陳忠實的《白鹿原》、劉斯奮的《白門柳》、劉玉明的《騷動之秋》、王火的《戰爭和人》;第五屆有阿來的《塵埃落定》、王安憶的《長恨歌》、張平的《抉擇》、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現在已評到了第十屆。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後來於1986年針對除長篇以外的文學體裁和文學理論評論及中外文學作品翻譯,設立了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小獎,每4年評選一次大獎。

長篇小說的第三個高潮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1993年是中國的長篇小說年,有5部陝西籍作家在北京出版了長篇小說:陳忠實《白鹿原》、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賈平凹《廢都》、京夫的《八里情仇》、程海的《熱愛命運》,被文學界稱為“陝軍東征”。1993年出版的賈平凹的《廢都》、2012年出版的湖南籍唐浩明的長篇小說《曾國藩》創造了銷售記錄。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楊經建介紹,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莫言的《豐乳肥臀》、王安憶的《長恨歌》、阿來的《塵埃落定》等都寫得不錯。韓東原是詩人,後改寫長篇小說。湖南籍作家中,殘雪因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入圍而受到廣泛關注。江蘇籍作家汪曾祺只寫短篇小說,沒寫過長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如蘇州園林的景觀一樣精緻漂亮。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不如他的《人生》寫得好。山西籍作家二月河致力於帝王系列長篇小說創作。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十分嚴格,對作品不對人,且只評選給對在世的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通常情況是,13萬字以上的小說算長篇小說,3-13萬字的為中篇小說,3萬以下的為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容量大,篇幅長,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適於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成長曆程,並能反映某一時代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面貌。短篇小說則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往往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中篇小說的容量大小、篇幅長短、人物多寡、情節繁簡等都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某個時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某一個方面,故事情節完整,線索單一,矛盾鬥爭不如長篇小說複雜,人物較少。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他說,作家要有才華和耐力。寫長篇小說還需要有好的體力,真正寫得好的長篇小說是熬出來的,是慢慢打磨出來的。他十分推崇作家張煒的超長篇小說《你在高原》,該小說共10個單元39卷,2002年首次出版,到2010年全部出版,共450萬字,寫了22年,讓人震驚、震動、震撼。紅塵滾滾,要潛心22年寫一部長篇,十分不易。小說以地質隊員寧伽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50多個人物的故事,人物有政治人物、實業家、知識分子、流浪漢、邊地異人等,是50年代的生活史、心靈史。作家完成了一種夙願,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引起爭議,有誰認真看完過?誰有耐心讀完?這部小說是這個時代文學精神決不妥協的證明。它是空前的長篇,創了空前記錄,是典型的長河小說,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絕,延綿不斷,講述一個大家族的起起落落。作家足踏大地行走高原,有高原意識,有追尋意識。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姚雪垠的《李自成》共3部,屬長河小說,但越寫越濫。巴金三部曲不算長河小說,巴爾扎克的小說也非長河小說,必須是把一個主人公寫到底才算長河小說。曹雪芹寫紅樓夢寫了十年,曹雪芹在世時誰都看不上《紅樓夢》。郭敬明、韓寒都寫長篇小說不寫中篇小說。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自從1993年長篇小說達到高潮後,距現在26年了,小說創作出現了虛假繁榮。當年看《白鹿原》時感到震撼,餘味無窮。建國70年來,中國長篇小說到現在已出版了幾千部。楊經建說長篇小說太多,評論都評論不過來。評論當代文學,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近些年,長篇小說佔據了文學期刊的主要頁面。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外國的長篇小說,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肖落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左拉的《萌芽》、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卡夫卡的《城堡》、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等等,都值得好好看看。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互聯網發展以來,網絡寫作崛起,《哈莉.波特》是網絡寫作,十分暢銷。近二三十年來,出現了不少暢銷小說,但暢銷並不一定是經典。

相關鏈接:

聽楊經建的講座《中國長篇小說70年概覽》,我看到文學的潮落潮起

楊經建,文學博士,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思潮研究、當代長篇小說研究。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文史哲》《文藝爭鳴》等雜誌發表論文200來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載、詳載論文四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主編湖南省統編教材1部,參與撰寫學術專著1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