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運動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四川江油竇團山景區

竇團山,又名團山,位於四川江油市武都鎮。相傳唐代彰明(今屬江油市)主簿竇圌(字子明)隱居於此,故名。自麓至頂約5公里許,行道迂迴盤旋,林木蒼翠,景色秀麗。 竇圌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集運動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四川江油竇團山景區


竇團山山顛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頂各有古廟一座,名東嶽、竇真、魯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險路可通,其餘兩峰由上下兩根鐵索組成懸橋相連,每天都會有表演者行走於兩根鐵索之上。

集運動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四川江油竇團山景區


峰下不遠處為雲巖寺,始建於唐,明末焚於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圌山石碑一通,謂:"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寺內珍藏有道教文物"飛天藏";"飛天藏"又名"星辰車",宋淳熙八年(1181)建,元代至正時重修,車高9.82米,直徑7米,上下共四層,上雕塑有天宮樓閣,腰簷上裝飾有斗拱,每層雕有執笏人物,形神自如,體態瀟灑,衣紋流暢,木柱及額枋上均施瀝粉彩繪,更顯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屬道教文物。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集運動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四川江油竇團山景區


山中十大旅遊區域,二十八個景點,博十幽深。雲巖寺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飛天藏具有八百多年曆史,舉世無雙;圌嶺鐵索飛渡堪稱神州一絕;高空滑翔驚險刺激;載人索道安全舒適;桃園景區清雅爽朗;中國曆代皇帝長廊223尊圓雕石刻居全國之最。

集運動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四川江油竇團山景區


景區看點;通天道,從竇圌山牌坊開始,是一條通往山頂的步行石梯——通天道。通天道長513米,806級石梯,垂直高差63米,俊俏瀟灑,直指雲端。

陡坡中間,有一單簷歇山式的天音亭,據說在這裡小事休憩,可聞天籟之音。 過天音亭,抬眼望去,兩巨石矗立如門,那就是“天門”。這座位於山腰的前寨門,建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是江油鄉紳歐某為躲避清軍和李永和、藍朝鼎義軍之間的戰爭而建。整個寨門由條石砌成,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氣勢雄壯。現存寨門高2.45 米,寬2米,門額橫書"福地仙關",兩邊對聯日:“地籍雲巖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煙。”

穿過寨門,沿著蜿蜒曲折的“九倒拐”條石小路漫步而上,懸崖邊,插滿了彎香。據說,竇圌山歷史悠久,佛道文化撲朔迷離,自南宋開始,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傳統廟會,沒到農曆三月三那天,有許多人在崖邊插香,並把香撐得像弓一樣,密密麻麻連綴成線或片,謂之可免除腰痛之苦。

再往上,路右邊的絕壁上刻有“雲巖剖石”四個遒勁古樸的大字,因此處常年雲霧繚繞,故稱雲巖;剖石是清代竇圌山雲巖寺第四代主持的法名,因開山修路,建廟有功,其徒孫為紀念他曾塑法像於此。現存“雲巖”二字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陝西人段瑩書寫;而“剖石”二字則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趙晉書寫。

轉身向山下望去,悠悠的山谷和涪江沖積而成的江彰平原田野平疇,廣袤肥沃,風光如畫。

白皮松風亭;兩組塑像之北,有一座白皮松風亭。白皮松,或稱“白松”,也稱得上竇圌山一絕,主要生長在山腰石縫間,無土、無水、無肥,自然造化,花紋美麗,可供建築、文具、傢俱、醫藥之用,是名貴的觀賞樹。據說,這棵白皮松植於南宋,歷經700多年仍然生氣勃勃,龍鍾挺拔,可稱竇圌山“活化石”,古人亦尊稱木土之神。古人們在朝山進香時,將紅布繩拴在此樹上,意為可祛除百病,延年益壽。

山中古剎---雲巖寺,興建於唐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寺廟臨巖負山,氣勢磅礴,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的毀葺交替,及佛道相爭,最終形成“東禪林、西道觀”,佛道文化與古建築融為 一體的格局,是目前國內寺廟建築中極為特殊的古建築群。寺內飛天藏(又名星辰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0年)建,作工精巧繁複,飛龍盤繞其間,木雕道教人像優美逼真,為目前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純木結構轉輪經藏,是竇山文化內涵之精華,八八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寺後孤聳的三座石峰以鐵索相連,索橋始建於唐代,現存鐵索為清雍正五年所建,是中國橋樑史上的―大奇觀,高50米的索橋,唯“飛仙可渡”,表演者履於雲海霧惟中,驚險絕倫,堪稱華夏一絕,真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匡山書院大匡山是李白少年讀書的地方,貞觀年間就修建了經堂、廟宇。公元883年唐僖宗賜大明寺“中和大明寺”額,公元1888年清光緒年間修建匡山書院,包括李白祠、太白樓、雙桂堂和中和殿等建築。如今,原來那些精美的建築早已不見蹤影,“匡山書院”石碑也被擺放在清蓮鎮去了。只有近年來人們修建的新建築不斷完善,一塊不鏽鋼匾牌上書“匡山寺”,掛在三清殿門上,室內供奉著著上清、玉清、太清(即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元始天尊)三尊泥塑像以及其他神靈。山門也是通常的彌勒佛開心地迎接著每一個人。山門前是一條水泥石砌的小徑,順著山勢靜靜地藏在濃郁的樹木中。寺廟附近修建了涼亭、拱橋、水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