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園區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迅速,開發建設速度快,入園企業數量劇增,投資主體從單一化轉向主體多元化,中小型民營企業逐漸成為主導,成為了各地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抓手,在有利於文化產業集聚產生規模效益的同時,在區域經濟發展、文化創新創業、產業轉型升級、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資源活化、人才教育和培訓、城市品牌推廣、城市人文環境和文化消費等幾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產業園區的重要作用

1、有利於區域經濟發展

文化產業園區最基本的功能是資源集聚,能夠使掌握在各種社會組織中的各類資源集聚在一起,發揮協同作用和規模效應,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利於走出一條文化創意足、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文化產業集約化發展路徑。文化產業是關聯度很強的產業,其產品的生產經營過程不僅能夠影響到文化產業內部眾多的關聯產業,還能促進跨行業的多種相關產業融合,結成上中下游緊密結合的產業鏈,並衍生出新興業態。通過集聚一定規模和數量的文化企業和相關機構,能夠促進文化產業融合功能及其引領新經濟的作用發揮,而政府往往會在政策和其他方面給予文化產業集聚區積極的支持,促進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地,由此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成為具有高效能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2、文化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是推動文化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1)文化產業園區具有資源整合能力,能夠吸納一切有利於創新的要素向園區集聚,從而培育創新氛圍,營造創新環境,促進創意群體的形成!

2)企業集聚,人才薈萃,企業之間可以密切合作,人們之間可以親切交往,各種創意和技術得以充分碰撞、融合、傳播、分享,即通過發揮知識的溢出效應,增強企業或個人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種服務平臺,為集聚企業提供適宜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促進文化創新成果轉化,有助於培育創新型文化企業和企業家。

4)能夠促進文化創業者和創業型企業的孵化及培育,幫助從業者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或品牌,實現從文化創意到文化產品再到文化企業的轉化,推動文化創新創業繁榮景象的形成。

3、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既對內部的產業結構具有積極影響,也是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文化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顯著作用就是增加現代商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文化產業屬於較高層次的第三產業,是產業高級化的結果!

1)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將政策、土地、產業項目、綜合服務等結合起來,通過園區文化氛圍、創新機制、管理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集聚資源和能力優勢明顯的企業,有利於形成區域產業核心競爭力,配套的各種商業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管理諮詢、醫療服務、娛樂休憩等綜合功能,使產業結構完整且能夠發揮產業鏈互補協同效應。

3)文化產業園區對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帶動作用,有利於當地文化相關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的提升,並且推動區域產業逐步從為農業或工業服務為主轉化成為文化產業服務為主,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4、引領地方基礎設施建設

1)文化產業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環境、招商引資、經濟增長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必然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為依託。

2)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文化產業園區需要與周邊地區的組織或個體發生物質、資金、技術、信息等交流,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就成為連接區內與外界的物質紐帶及對外交流的載體,基礎設施水平越高,園區與外界的交流能力越強,就能更好的與外界合作,從而提升集聚發展成效!

3)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能夠提升當地人口素質,從而提高對文化基礎設施的需求,另外,文化產業發展會帶動流動人口的增加和旅遊者的增多,這也會促進當地相關基礎設施的整體提升。基礎設施為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拓寬空間,併為當地相關配套協作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引領地方經濟社會整體發展。

5、文化資源活化的加速器

文化產業園區有助於加速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產業開發及價值實現。

1)文化產業園區能夠吸引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文化從業者,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各類服務能夠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及創作保障,有利於政府集中力量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扶持。

2)集聚在一起的手工藝人、藝術家與文化企業及相關機構的近距離頻繁的接觸和交流,有利於文化資源的活化以及傳統技藝推廣和水平提升,促進文化資源向產業環節流轉,對文化產品生產及品質形成保障!

3)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方式和集聚效應,有利於改善許多傳統技藝生產規模受限、分散經營、被工業品衝擊等痼疾,拓展文化產品的市場空間,吸引公眾和輿論的關注,擴大傳統技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文化資源價值並促進其價值實現。

6、促進人才教育和培訓

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眾多具有綜合能力或多種互補技能的人才共同支撐,文化產業園區既是文化企業和相關機構的集聚空間,也是文化產業高端人才和從業者的集聚之所。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文化產業市場的擴大,對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無疑將帶動人才教育的發展和培訓活動的開展。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職業培訓,都在向文化產業傾斜,許多高校開設了文化產業相關專業和課程,而在各類社會培訓和職業教育中,文化產業相關的培訓機構也在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對人才教育和培訓活動的促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擴大了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推動了教育和培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為教育和培訓提供了集中的實習訓練基地,有利於教育培訓與文化產業發展更相適應。

7、城市品牌推廣

成功發展的文化產業園區具有品牌價值,能夠作為所在城市的名片成為城市品牌推廣的載體。

1)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不可能脫離城市文化內涵,所生產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中必然蘊含所在城市的文化特徵,並得到城市居民的認同。

2)文化產業園區舉辦的文化活動、提供的文化產品服務在推廣的過程中影響著消費者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這都有助於城市文化的形成與傳播,塑造城市個性化特色。

3)形成以品牌為核心的產業集群,關聯產業在合作競爭中享受產業集聚帶來的外部性優勢,帶動城市各行各業的發展,進而推動城市整體發展,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產業品牌,又提升了城市品牌的影響力。

8、改善城市人文環境

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對於城市人文環境的改善具有示範引導和品牌影響作用。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必然促進人才之間的思想、創意、信息、知識、技能的交流,也促進了人才在不同企業之間的流動以及與所在城市之間的人才流動,這在客觀上為城市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價值有助於提高城市居民素養。

另外,文化產業園區舉辦的一些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傳統特色的文化活動,能夠形成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既充分展示了城市形象,也有助於改善城市人文環境。

9、拉動文化消費

文化產業特有的創新能力,有益於不斷髮現新興領域,不斷更新和引領市場消費需求,滿足消費者層次不斷提高和內容不斷豐富的文化需求!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為不同企業促進合作和貿易提供了平臺和機遇,有利於企業形成合力向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這對於文化產品開發設計與生產經營及市場拓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可以培養和提高公眾的文化鑑賞水平,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或展會吸引公眾參觀和參與,培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並藉機發現他們的消費興趣,以此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依據,提高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文化產業集聚能夠藉助媒體吸引公眾的關注,有益於文化活動和展會及產品的推介,多種渠道文化消費。

總之,聚合文化和經濟雙重力量的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模式,體現了經濟對文化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也顯示了文化對經濟的扶持和反哺作用,對於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您有文化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方面的需求,歡迎諮詢廣東省建科建築設計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原文參考:http://www.gdjksj.com/Article/1270.html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