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首先,即便是我們當初收下克萊蒙梭號,也很難在本世紀初形成完整戰鬥力!因為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最大的問題就是艦載機問題和後續升級工作。克萊蒙梭號的姊妹艦“福煦”號賣給了巴西,從2000年退役到2001年加入巴西海軍,只用了1年不到的時間準備,但法國只對這艘航母進行簡單翻新,明顯和推銷克萊蒙梭級航母時的口吻不同,因此克萊蒙梭號不會那麼快交付的。

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法國在1995年提出送我們航母,附加條件是要購買法國的艦載機,而且航母還要在法國造船廠裡升級,考慮到克萊蒙梭號已經服役36年之久,這個升級絕對不是一兩年可以搞定的,根據後來法國幫助印度建造鮋魚潛艇和光輝戰鬥機的經驗,它肯定會宰我們,因此不會那麼快交付給我們。

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它的艦載機是1974年首飛的超軍旗,在它誕生的80年代就算不上什麼先進的戰鬥機了,我軍在選擇外購三代機時也放棄了法制幻影-2000系列,因此對超軍旗的印象不會太好,是這款艦載機拉低了克萊蒙梭號的總分。同期,我們看重烏克蘭瓦良格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起點更高,從它配備的三代機蘇-33艦載機與準三代超軍旗的對比,就能看出一二。

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巴西在買到福煦號之後,也沒有一起進口法國的超軍旗艦載機,而是購買了科威特的A-4KU戰鬥機當作艦載機使用,這也反映出了超軍旗的種種問題;此外,巴西在2005年之後又頻繁的升級更新福煦號的動力設備和電子系統,期間航母基本無法使用。

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反覆維修和升級的福煦號,原計劃在2013年形成戰鬥力,但卻因2012年、2016年的2場大火而被釘在了船塢裡,最後無奈退役了!根據統計福煦號(巴西改名為聖保羅號)在巴西海軍服役的時間遠沒有在船塢裡的時間長,如此一來,它的姊妹艦克萊蒙梭號又會好多少呢?法國白送咱不要算是幸運了。

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其次,在法國人提出“好意”時,我們有更好的選擇,這就是後來加入我軍的瓦良格號,克萊蒙梭號僅有3.3萬噸排水量,而且是70年代的老艦,而瓦良格號是80年代末才出現的新銳航母,我們提出購買時還沒有最終完工,可用壽命遠非服役了36年的克萊蒙梭號可比,排水量更是高達6.5萬噸,是克萊蒙梭號的2倍。

法國送3.3萬噸航母,烏克蘭賣6.5萬噸瓦良格,我們的選擇正確嗎?

值得注意的是,瓦良格經過翻修後於2012年加入我軍服役,很多軍迷好奇它的舷號為什麼是16,而不是從1號開始。根據購買瓦良格的企業家徐曾平提供的說法,這個舷號象徵著我們用了16年才得到遼寧號,因此說在1996年我們就已經開始購買瓦良格號的談判了!可以說正是因為克萊蒙梭號不那麼讓人滿意,中途又半路殺出個瓦良格號,我們才拒絕了法國的好意。以瓦良格的魅力,當然有理由拒絕克萊蒙梭號。

因此,我們拒絕高風險、低質量的克萊蒙梭號航母,選擇低風險、高質量的瓦良格號是個英明的決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