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血管瘤,黃金治療是在出生一個月左右

嬰兒血管瘤,黃金治療是在出生一個月左右

孩子身上紅紅的胎記,長大就會慢慢消失了嗎?醫師提醒,父母應該要注意孩子的胎記是一般葡萄酒色斑,還是血管瘤。因為有些血管瘤如果錯過了黃金治療期,就無法輕易解決,同時還可能有其他血管病變。那麼究竟哪種血管瘤需要及早治療?治療方法又是甚麼?本文替你解答!

嬰兒血管瘤:黃金治療是在出生一個月左右

嬰兒身上常見的三種紅色血管變異:摸起來平平、淺紅色的是鮭魚紅斑;摸起來平平、暗紅色的是葡萄酒色斑;出生時不明顯,漸漸突起的小草莓樣紅斑,則是嬰兒血管瘤。

那麼究竟哪些草莓樣血管瘤需要及早治療,而哪些是不需要呢?以下讓我一一介紹:

一、頭頸部的血管瘤

嬰兒頭頸部的血管瘤,有許多地方都需要及早治療:頭皮、眼皮、耳輪、鼻尖、臉頰、嘴唇、下巴、以及頸部等。由於臉部的肌肉比較頻繁使用,嬰兒大笑、大哭、咀嚼等等動作,都可能拉扯到血管瘤,造成出血或者潰瘍。因此,如果血管瘤長在鼻尖和嘴唇,一定要治療;臉頰與眼皮的血管瘤大於1cm,也一定要治療;其他頭頸部部位血管瘤大於2cm,或者厚度高於2cm,都需要治療。

二、軀幹的血管瘤

軀幹的血管瘤如果大小在5cm以下,單獨一顆,通常可以不予理會。超過5cm的大片血管瘤,除了需要治療之外,還要安排各種精密檢查,比如說上半身或全身的磁共振檢查,因為這些孩子,有可能會合並其他的腦部、神經、與血管病變。

女嬰兒長在乳頭附近的血管瘤也需要治療,因為有可能會留下疤痕,未來乳房發育時會導致形狀的不對稱。

三、四肢的血管瘤

四肢的血管瘤如果大小在5cm以下,單獨一顆,通常可以不予理會,但是隻要長在關節處,也必須接受治療,比如說手肘,腋下等等。孩子的活動量大,關節處的血管瘤會因為拉扯而流血,甚至潰瘍。

四、數目太多的血管瘤

身上若出現超過五顆血管瘤,必須安排腹部超聲,以排除內臟器官也有隱藏的大型血管瘤。當然,如果血管瘤數量又多又大顆,也需要進一步安排全身的磁共振檢查。

除了上述需要治療的血管瘤之外,其他的血管瘤可以放著不管,且看著它越長越大,越長越大,大約5-12個月時變得最紅最腫,然後才開始慢慢縮小。有些深層的血管瘤外表並不鮮紅,但是皮膚會透出隱隱約約的藍紫色,一樣會隨著年齡越來越腫,然後才慢慢消失,在4歲左右皮膚恢復平坦,但可能會留下淡淡的疤痕。

至於需要治療的嬰兒血管瘤,尤其是那些長在臉上、眼皮上、鼻尖、嘴唇的血管瘤,理論上黃金治療期,應該是在出生一個月左右就開始,但是根據這幾年國外的統計,大部分嬰兒都超過了這段時間才開始治療,血管瘤已經壯大到藥物無法輕易解決的程度。

之所以會延誤治療,是因為嬰兒血管瘤在前一個月時,常常僅呈現輕微的突起,與一抹看似淡淡的紅線(如圖所示,每張照片僅間隔兩週),很容易被家長忽略。但是一個月之後,它就會非常快速的膨脹,此時父母才驚覺不妙,卻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只能亡羊補牢了。

嬰兒血管瘤,黃金治療是在出生一個月左右

不論是否能趕上黃金治療期,目前嬰兒血管瘤的第一線藥物,是一種以前用在成人高血壓的「老藥」(propranolol),它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的新生,讓血管瘤長不大,並且縮小得更快。因為是搶黃金時間治療,所以使用前除非已經有低血壓、心律不整病史的嬰兒,需要特別小心之外,其他嬰兒理論上立刻開始服藥,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不過也有特別謹慎的醫師,會在投藥前幾天安排住院觀察心跳血壓。

如果家長不放心,也可以在服藥時,服藥後一小時,與服藥後兩小時,測量寶寶的心跳血壓(可能要先買適合嬰兒的儀器),如果每次吃藥,心跳血壓數字都會驟降,就需要帶給兒童心臟科醫師評估。特別提醒,這種藥物最好是選擇飯後/喝奶後服用,會比較安全。服藥後沒有特別副作用的嬰兒,就持續吃藥到一歲左右,就可以「慢慢」停藥了,千萬別自行停藥,驟然停藥,反而可能會心律不整喔!

Q&A

Q:新生兒臉上身上有紅紅的胎記,怎麼分別?

A:大概會有兩類,一類就是血管瘤,另外一類是葡萄酒色斑,這兩種的差別,一般來說血管瘤比較常見,有些孩子出生會有,然後有些出生沒有,但是在出生後四個禮拜,會有一段快速增生期,一歲左右血管瘤的大小就差不多固定下來了,有些會自己變小,醫生就會說不用擔心。

Q:如果新生兒發現有血管瘤,最新的治療方法是?

A:醫學治療日益更新,過去都是針劑注射或是吃藥,效果不見得很好,副作用多,但在2008開始,有一個法國的醫生髮現一個心臟病的藥居然有效,((propranolol)),血管瘤縮小許多,美國FDA2012開始正式使用,發現有高達96%的治療成功機率,但是一般來說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吃這個心臟病的用藥,那如果孩子有氣喘或是其他的心臟問題,無法吃這個心臟科的藥,也可以退到第二線,使用外用的藥物,效果也很好。

Q:若是孩子身體不適用心臟科藥物,怎麼辦?

A:其實病灶內的類固醇注射也是相當有幫助的,尤其是眼睛周遭的血管瘤,可能影響視力發展,造成斜視,需要積極治療,也有6成左右的治療成功機會。或是血管瘤的激光,染料激光算是主流,但是缺點就是不能敷麻藥,對於孩子來說非常的痛,畢竟敷了麻藥再打激光是沒有效果的。

Q:血管瘤不見得每個部位都需要處理,哪些是醫師比較擔心的?

A:鼻部,擔心阻塞呼吸,眼部,擔心影響視力,甚至如果影響骨頭的變形,像是在耳朵軟骨的耳殼上也是要注意。血管瘤如果在頸部,擔心壓迫氣管,皮膚的皺摺處,腋下胯下可能都要注意,或是乳房上面,也會要處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