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國作為輕武器領域的傳統強國,其設計製造的輕武器從不缺乏揚名立萬者。從第一種作為衝鋒槍使用的衝鋒槍MP-18;到第一種技術狀態上最完整,最接近服役的無殼彈自動步槍G11……

上述兩個例子,雖然在其誕生的那個年代都很強,但是也很短命——特別是G11。本文主角的前任MG42同樣很強,然而卻特別長壽,其血脈一直活到現在。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42家族是當之無愧的傳奇,圖為三腳架上的MG3

各國大量裝備的制式步槍,歷來總有那許多“花花腸子”;雖然機槍(尤其是中口徑機槍)的裝備數量遠不及制式步槍那麼大,但其技術改變產生的影響反而是更加深遠的。機槍不僅僅是步兵單位的火力中堅,更是一種足以塑造整個國家武裝力量步兵作戰學說與理念的輕武器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PK系列通用機槍非常強大,發展到PKP時,已經有PK系列向下填充到步兵班裡的情況

比如說,經典機槍PK(PKM/PKP),對蘇/俄步兵戰術影響巨大;而MG42(MG3)對德軍步兵戰術的影響更是跨越了多個時代;相較於前兩者的經久不衰,美軍裝備的中口徑機槍雖然質量相當不錯,但同一時期多個型號交疊存在,混合使用的情況在大國中也算獨樹一幟,M60家族而後又有M240家族,再到特種部隊的MK 48,體現了美軍相對多元化的風格。

而一旦出現中口徑機槍不夠優秀的情況,影響就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比如我軍裝備的67式機槍(及其改型)性能一般,後續的有限發展也不能滿足要求,導致我軍步兵部隊不信任中口徑機槍,也不渴望中口徑機槍;“步兵直射火力中堅”的職責,近年來一直是由超輕型大口徑重機槍來向下填補並承擔的。

但一把好槍、特別是一把好機槍,換起來可就不容易了。比如本文的主角MG5(河馬更習慣稱之為黑坑121),到了2015年才終於替換了其實“尚能飯”的MG3,成為德軍新型中口徑機槍。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黑坑121,現在已經正式成為德軍的MG5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軍不完全分解的MG5機槍

對機槍有愛的朋友,基本都有一個共識——德軍步兵是圍著機槍轉的。MG3源自MG42,本身火力強大、又易於生產,歷經戰陣無數,更是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經受住了考驗。比如,克什米爾高原上的巴基斯坦軍隊曾經打算以FN的產品替換MG3,但是嚴寒與低氣壓對導氣式武器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結果以失敗告終,MG3一直用到現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武器越來越“黑坑化”,之前還在談笑中與外國人解釋過為什麼漢語裡叫黑坑,意指“dark-minded & entrapping”——不僅價格很高(hei),營銷能力也很強。但是即便黑坑的營銷手段堪稱強大到妖異,有MG3這員老將當關,黑坑121的前代產品黑坑23通用機槍,還是未能獲得德軍正式的MG編號。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雖然我個人很喜歡黑坑21和黑坑23

作為一個德棍,姑且科普一下黑坑編號的各個要素吧。黑坑XX(現在是黑坑XXX)是黑坑公司自己的編號,與德軍正式編號不同。現行黑坑XXX的第一位數字是新出現的,具體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始終沒搞明白;第二位數字,2是彈鏈機槍,3是指全自動的突擊步槍,4是指半自動的步槍,6是指榴彈發射器;第三位數字,1是指7.62×51mmNATO彈藥,2是指7.62×39mm彈藥,3是指5.56×45mm彈藥,新出現的7是指.300BlackOut彈藥,9是指40mm榴彈。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軍的MG4,黑坑編號為123

當然肯定有人要問,黑坑416和黑坑417怎麼也沒法按上面的說法對上啊?這倆本身並非為德軍打造的,算是個異數。在之前MG36項目失敗後最終出現的MG4,其公司代號是黑坑123——後兩位數說明,這是一型5.56×45mm彈鏈機槍。

作為德軍班用輕機槍,MG4的角色類似美軍的M249 SAW。有MG4鋪路,作為它的放大發展型,MG5最終拿下了MG3的接力棒。MG5的公司代號黑坑121,意思就是7.62×51mm彈鏈機槍;相比MG3,MG5有著模塊化、更安全、可控性高、更輕四個優勢。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模塊化能力:

黑坑121有著龐大的譜系,從上至下分別為車載型(安裝型)、特種部隊型(加D型握把,可以用於頂置機槍等)、通用機槍型和步兵型。其本身模塊化水平非常高,可以適配從步兵輕機槍到載具重機槍多重角色,這是MG3這種二戰中設計的機槍所不可能擁有的特性。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黑坑121的各種零部件,有不同槍管長度、不同握把形制、不同槍托結構、不同供彈具、不同護木(含突擊握把)可供選擇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5可以適配多種瞄具,圖為其標配瞄準鏡的分劃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3裝瞄具雖然也行,但是比較麻煩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3 KWS,加裝瞄具後增重明顯,不利於其作為輕機槍的角色

自M60以來,西方機槍越來越注重將機匣往後移,使得槍托顯得非常“迷你”。MG5可以換裝摺疊槍托,這和MG4是一樣的。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4的槍托摺疊狀態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5的幾種可更換槍托

作為MG3的替代型,在通用機槍發源地德國誕生的MG5,自然也會有兼容既有三腳架的能力——之前說過,德軍通用機槍的三腳架本身具備緩衝設備,可以調節姿態,可以進行精細瞄準,還有潛望鏡,非常體現德國高度精細化的機槍應用思維。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雖然我覺得這樣的三腳架很蛋疼,但幾十年發展下來,的確功能很強

更安全:

相比槍管短後座的MG3,黑坑在MG5上更好的利用了其導氣管的各項性能,比如在膛壓測試彈射擊環節,MG3雖然扛住了超壓,但是場景比較嚇人。MG5則是用導氣閥將過量火藥氣體洩出,保障了射手安全。畢竟,誰又能保證彈藥質量始終合格,或者說誰敢保證彈藥沒有因為過熱等原因,產生不正常高膛壓呢?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標尺被崩起來,機匣也彈來彈去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導氣閥洩出過量膛壓,圖中德語意思是視頻未被剪輯,全自動射擊2發

由於德軍換裝MG5通用機槍較晚,而它又與之前換裝的MG4輕機槍有著明確的同源性,這一點非常有利於MG5在德軍中的推廣使用——兩者操作方法是一致的,大大縮減了訓練所需的時間。而源自MG4的設計,也讓MG5有2個很好玩的東西:“待發指示器”和“提把是槍管鎖定手柄的保險”。

一般而言,手槍這樣的武器有“膛內有彈指示器”,但是機槍往往是開膛待擊的,那就得改名為“待發指示器”了:當有彈藥處於待發位置時,這個小金屬片就會抬起,表示武器已經隨時可以發射。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4的待發指示器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5也有

MG3繼承MG42,其槍管可以快速更換,但是紅熱的槍膛位置容易燙到射手,而MG5則在槍管上有了提把,可以防止操作人員燙到手。而為了防止更換槍管的手柄在射擊時被誤觸,MG4/MG5的槍管提把能起到保險裝置的作用,這樣當提把向下彎折,機槍處於射擊狀態時,更換槍管的手柄無論如何也不會動,防止槍管出現意外。不過在我看來,“待發指示器”與“提把作為槍管鎖定手柄保險”是2個非常德式思維的產物,平添了武器的複雜程度,雖然精妙但無絕對必要。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想象一下剛剛射擊了上百發的槍膛位置,不戴手套或用工具去拔,很容易燙到手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MG5換槍管操作上安全的多

除此之外,MG5的保險對射手更加友好——無論槍機朝前還是靠後,都可以開關保險,這一點是最初的黑坑123/MG4不具備的(只能在槍機待擊時操作保險),是改進型MG4A1才有的特性。

更可控:

相比MG3高達1200RPM的射速,MG5的射速雖然可觀,但是並沒有那麼快,根據導氣閥進行調節,有800、720、640三檔射速,加上新型槍管材料,可以進行更久的全自動射擊。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可以調節導氣閥,控制射速

這意味著經濟性的提升——1200RPM一時爽,背彈藥的累到躺,是不利於持續作戰能力的。而又因為奇怪的原因,中文互聯網上出現了對機槍精度莫名其妙的苛求……要打準請用狙擊槍,機槍反而是允許有散佈,來擴大有效打擊界,確保壓制效果的。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德軍的彈鏈編組裡,是2發曳光彈為一組的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這是西德軍官方的視頻截出的GIF,2發曳光彈的顯眼痕跡顯然無法追求“點精度”

這也證明MG5是一種合格的機槍

更輕:

通用機槍要兼顧輕機槍的職責,就得足夠輕——MG3的重量是11.5kg,總體並不輕;而MG5的步兵型重量為9.9kg,通用機槍型為11.2kg,還是有明顯進步的。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遠景中的MG射手使用了橫向的“突擊握把”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步兵型槍管較短……但是,能讓士兵進行立姿無依託抵肩射擊7.62×51mmNATO了,已經可以了

從MG5來看,雖然黑坑素有“威名”,但其能夠成為世界主要輕武器廠商,除了營銷手段兇殘之外,雄厚的技術實力才是根本。

德國MG42堪稱最經典機槍,後繼者青出於藍,性能遙遙領先


作為21世紀第二個十年裡新列裝的機槍,MG5設計靠譜、性能優良,在德軍使用中獲得了全面而正面的反饋。黑坑在新世紀拿出這樣一支能夠完全替代MG3的新機槍,也算是延續了當年計劃替代MG34的MG42的傳統,不讓MG42這位至今仍被人誇讚的經典機槍“專美於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