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徐淮网收藏栏目 马清彦 銮翠翠讯)提起徐州的小学,大家不会不知道

少华街小学,但是说它的前身是徐州最早的女子学校,人们恐怕并不清楚,而这所女子学校的创办人更是功勋卓著,他就是徐州名士韩志正。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少华街小学

韩志正凭什么成为徐州名士?首先就是因为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

一、 学贯中西

韩志正(1868-1936),原籍徐州敬安(当时属铜山县),自幼聪颖,曾在云龙书院学习,1887年中秀才,1903年中举人。这个学历在当时的徐州已经很高了,说明他具备了坚实的国学根底。但是,韩志正没有满足,1906年,他又带着女儿韩中英留学日本,学习师范教育,学习法政。举人留学、带着女儿留学,这在当时虽不是绝无仅有,但在徐州却也十分罕见。在日本,他了解了日本及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学贯中西的宽广视野促使他跳出知识分子的传统道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云龙书院和日本大学

韩志正成为徐州名士,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开风气之先,启蒙地方。

二、启蒙地方

当时的徐州还是相对封闭保守,韩志正做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带头反对裹小脚。

㈠率先反对裹小脚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缠足与天足

有关缠小脚的陋习源于何时说法不一,传说开始于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还传说开始于大禹的妻子涂山氏。确凿史料证明从宋代开始,上至官宦文人,下至农家小户开始追捧女子的“三寸金莲”,不仅给女性带来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1904年,韩志正组织不缠足会,宣传天足的好处,起初,乡里百姓心存疑虑,生怕遭到歧视与嘲笑,韩志正首先让妻子、女儿放足,为社会作榜样。在她们的带动下,社会风气大开,解放脚丫的浪潮由县城遍及乡村,成为苏北地区的表率。

㈡率先提倡兴女学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韩志正(中间左起第二个)

中国一直流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性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韩志正接受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女性应有平等的教育权,他不仅带女儿留学日本,而且于1909年(一说1907年)创办了苏北地区第一所女子学堂——坤城女学堂。该学堂由韩志正的大女儿韩中英担任堂长,聘请褚晓峰、徐景贤女士担任教习。韩志正率先倡导女性留学、女性学堂、女性校长、女性教师,开创了苏北女性教育的先河。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韩志正反对缠足,希望解放女性的身体,倡导女学,希望解放女性的心灵,无疑是徐州女性的福音。今天徐州的女性,无论是文质彬彬的淑女,还是气壮如牛的女汉子,都不应该忘记韩志正的功德。

㈢率先倡导学兵操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习练兵操的学生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侮,有志之士认为是重文轻武的恶果,提倡“军国民”和“尚武”教育,希望以此增强抵御侵略的力量。韩志正留学回国以后,担任徐州师范学堂学监,1909年发表《瓜分告哀书》,揭露帝国主义的野心,主张全国人民要武装自己。并号召铜山县各中小学堂,聘请教官、学习兵操,锻炼强壮体魄,培养尚武精神。一时间,徐州各校园内,口令起伏,军歌嘹亮。但这一行动后来遭到当局猜忌,被迫停止。

㈣率先创办新媒体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徐州第一家报纸《醒徐日报》

中国古代没有正规意义上的报纸,近代以后,上海有了《申报》,同盟会有了《民报》,而在当时的徐州既没有地方报纸,也没有政党报纸。1913年,韩志正和杨勉斋等人创办《醒徐日报》,这是徐州历史上第一家报纸。尽管报纸的设备简陋,采用腊纸油印,但是,它的宗旨非常明确,就是唤醒徐州人民,促进社会进步。该报曾刊登这样的小诗:“农村凋蔽苦天涯,兵匪频遭尽怨嗟。剑戟何时铸农具,豆花棚下话桑麻。”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人民群众悲惨遭遇的同情,对兵匪混战的痛恨。借用时髦的语言就是“很接地气。”

三、投身革命

韩志正不仅为启蒙做了大量工作,而且积极投身民主革命

㈠参与辛亥革命

韩志正在日本留学期间便加入了中国革命政党——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席卷全国,他联合同志,积极筹划徐州独立。当徐州独立遭到张勋压制的时刻,他又亲率铜山民众代表前往徐州南郊三堡迎接革命军。韩志正后来在他的《丁卯六十感旧诗》中回忆道:“革命风云卷地来,徐方匪祸复兵灾。申胥不作秦庭哭,十万生灵付劫灰。”诗中包含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吴国进攻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派遣部队增援楚国。韩志正将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申包胥,不顾个人安危,迎接正义之师,挽救徐州摆脱劫难。由于他的声望与功绩,地方人士推举他担任为铜山县第一任民政长(即县长),成为徐州第一个共和政权的主要领导人。

1913年,张勋第二次占领徐州后,对铜山县的老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了血腥镇压。韩志正连夜逃亡北京,才躲过了张勋的屠刀。屠刀没有吓倒韩志正,他没有停止革命脚步,又积极参与护法运动。

㈡参与护法运动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护清室复辟,3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会议讨论恢复共和、出师讨逆大计,决定在南方另行召集国会,组织临时政府。后来,段祺瑞打败张勋,重新掌握政权后,依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部分原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号召,纷纷南下广东,另开国会。在北京避难五年的韩志正也受邀以众议员身份前去广州,参加国会。在广东他支持孙中山先生组织护法军政府,抵制北洋军阀武力统一政策,反对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对这段历史,他也有诗句记录:“塞北星霜阅五春,归来又作岭南人。罗浮山月珠江雨,妆入诗囊若有神。”1918年孙中山遭到西南军阀排挤,叹息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愤然离开广东,护法运动失败。此后,韩志正返回乡里,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四、笔耕不辍

韩志正生前写下不少文字,有的是工作文件,如最近发现的《徐州师范学堂教育制度讲话》,但更多的是诗歌,据说著有诗集《岭南吟草》、《潮中吟》、《云间集》、《悼凤篇》、《喷饭集》等20余种,可惜大都散失,现在向大家介绍他的《北京女伶百咏》和《丁卯六十感旧诗》。

㈠《北京女伶百咏》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北京女伶百咏》(韩志正著)

这本诗集写作于韩志正在北京避难之时。避难的人,没有政治活动的自由,闲散之身,却有欣赏艺术的时间,于是韩志正的足迹遍及北京的大小剧场,他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所感染,也为命运坎坷梨园女子而不平。于是决定写诗记人,他共计记录了100位女演员的事迹,取名《北京女伶百咏》。一方面,这些诗歌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北京戏曲界的众生相,它以诗歌为形式,附以详细的解说,反映女演员的相貌特征、演唱风格、拿手好戏以及艰难处境,是一部反映民国初年北京戏剧界女演员情况的重要资料。另一方面,诗集再次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与同情。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地下,女戏子更被人轻贱,而韩志正却决心为女界吐气,为女伶留名,他对平等的追求,对正义的伸张,都十分令人钦佩。

㈡《丁卯六十感旧诗》

徐州人物——徐州名士韩志正

▲《丁卯六十感旧诗》(韩志正著)

这一诗集是韩志正于六十寿辰之际,选取平生所作诗歌汇集而成,共计一百首。在形式上与《北京女伶百咏》类似,在诗后加以必要的注释,这本诗集除去文学价值以外,还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徐州社会提供了佐证资料,更为我们大致描绘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的人生轨迹。

思想启蒙是中国从过去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也是徐州从过去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需要一大批仁人志士勇敢站出来推动它。历史青睐徐州,安排了韩志正这样的启蒙者出现,他们敢于走出徐州,采集火种,他们愿意返回徐州,点亮社会,这才有了徐州今天的样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