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人生總有一些刻骨銘心,總有一些難以忘懷,那逝去的歲月,當又一次輕釦,總有一些會觸動心絃。當我們面對這些斑駁的老照片,想起我們走過的往日時光,那些兒時嬉戲的街景,那些最有溫度的故事,流淌著你我曾經的歲月,溫潤著我們前行的路。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今天,我們在同樣的位置,同樣的角度拍下三十年後的淮安,誰能想到當年用直升機興師動眾拍的一張照片,現在一個幾千元錢的無人機就能解決。從這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區域變化最大的要屬鎮淮樓東西路了。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鎮淮樓東西路以鎮淮樓為原點,鎮淮樓始建於北宋,剛開始為酒樓。到了元代,淮安“置總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車轉輸”,樓上懸掛“南北樞機"、“天澈雲衢”的金字匾額。明代樓上置“銅壺滴漏”,用以報時,故又名“譙樓”。後置大鼓打更、報警,又稱為“鼓樓”。清代乾隆年間,因水患不斷,人們為震懾淮水,更名為“鎮淮樓”。到了文革時還短暫的叫過“東風樓”。鎮淮樓成為當時有條件拍照人的首選。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80年代,鎮淮樓的廣場上擺滿了一個個攝影攤位,基本上是一張小桌子,最多時攤位有十幾個。

上圖為人民醫院年度先進個人在此合影留念,後排左二是我的父親淮安人民醫院的大內科主任馮長春,他是粉碎“四人幫”後,淮安恢復職稱的第一批主任醫師。八十年代家鄉台州市醫院要人,由於淮安政府不願放人,為淮安服務了終身。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站在鎮淮樓向東是一片整齊劃一的起脊瓦房,近處的女兒牆豎起的竹杆,不知是不是天線,那個地方是現在的電信局,六、七十年代叫郵電局。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張是民國三十六年電信局三個小夥的合影,穿著時髦前衛,服裝統一,似乎是淮安電信局最早的制服。民國三十六年的淮安電信局在現在老西門大街入口處向北一點,糧食局十字路口向南一點,門朝東。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由於鎮淮樓東路有點長,我們還是從路北開始,圍牆巷市場緊鄰體育場,圍牆頭市場向北與東門大街相接,從市場中間向東連接南大溝巷和北大溝巷向西通過水洞巷與上坂街相連,市場內有兩個永遠冒著香氣的大鍋,一口在製作麻油,另一口熬著豬下水一類的雜碎,市場內除了有露天、半露天的攤位外還有市場管理所、瞻岱居委會、蔬菜公司、部隊幹休所、建築站等單位。圍牆巷出巷口與淮安電影院一街之隔,向左則是山陽春飯店,北大溝巷出巷口與淮城鎮一街之隔,向左則是瞻岱小學,南大溝巷出口在鎮淮樓東路出巷口向左是財政局和稅務局,向右是淮安鞋帽廠。當時蔬菜公司的蔬菜都是憑票供應,我記得春節計劃菜,只有2分錢一斤。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張當時由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正林拍攝的體育場一帶拆遷場景,可以看出當時的建築分佈,由西向東沒有拆的房子是淮安旅社、體育場大門、鞋帽廠和談家公館,正在拆遷的是稅務局,談公館原有房屋十餘進,後因城市改造道路拓寬,拆毀正門以及幾進房屋。現僅存中路堂屋等建築七進以及部分廂房以及後部分花園。談荔孫為大陸銀行創始人,民國時期我國著名銀行家。其家族在淮創辦的“談氏東文學館”為我國第一所留學預備學堂,載入中國近代史。他還和其他兩位著名的銀行家周作民(金城銀行創始人)、朱虞生(大清銀行首任總辦)共同捐資十萬元在淮安城內創辦了江北慈幼院,這是淮安實小的前生。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是民國十五年談氏家族在宅子裡的合影。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上圖被拆遷的樓房是財政局和稅務局,後來稅務局拆分時這裡歸地稅局所有。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韓信路和漕運廣場建設在同一時期。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韓信路打開後,韓候祠在東側迅速地打開了門面,在此之前韓候祠一直做些無底線的展出,比如泡在試管裡的嬰兒,比如人扮的機器人,還有魔術小人等等,一直做著與韓候不沾邊的事情。在兩淮之爭中,韓候祠作為韓候的代言人,一直不發聲,希望這些房租拿去能夠多做些與韓候有關的功課。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是一張18年前的12315活動場景,12315在工會會同商家紀念315演出活動,供銷大廈不失時機地在要道處擺起了拱門廣告。那時的工會的大門在鎮淮樓路上,工會的舊時是淮安的城隍廟,裡面有很大的湖面,過去工人電影院的售票處在鎮淮樓東路上,2角錢一場電影,每次看電影像過節似的,大門口還有二、三輛平車支的茶水攤,攤主們用報紙把瓜子包的像粽子似的,一包瓜子角把錢吧,一杯五顏六色的水5分錢,還有剖好的青蘿蔔,工會左右兩邊有一排宣傳欄,會有報紙、電影信息,那時候沒有幾家訂報紙的,大家都在宣傳欄裡瞭解家國大事。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工會已從韓信路上開了門,韓信路上的工會圍牆和鎮淮樓路上的大門都蓋成了樓,寸土寸金的地段,大門西移,可以讓價值最大化。現在工人電影院已經荒廢,據說已經成了危樓,工會的院子也成了停車場。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個舞廳不知大家是否似曾相識,二十年前曾風靡一時。當時叫不叫這個名字,我已記不清了。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90年代左右,工會在原圍牆基礎上建了這幢樓,這個樓上開過浴室,開過飯店、開過旅館、還開過舞廳。當時賓館的名稱好像叫華天賓館。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在工會建大樓時,物資回收公司也看中了這塊土地,建起宿舍樓。樓下是農行分理處。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是蔡天洪家被拆遷前的門面,當時單單靠一種生意養不活一個門面,因此這些店會眼鏡生意和服裝生意一起做,門面的左邊可以看到工會的宣傳欄。最初來淮安做眼鏡生意的都是浙江人,他們是挑著擔子進來的,他們安定下來後,開始租門面,把浙江的商品帶進淮安。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是蔡天洪爬上宣傳欄的廊頂向東拍下的一張照片,當時的淮安都是這樣建築。物資回收公司用一萬多元的均價,拆遷了蔡天洪家那一排的門面房,至今被拆遷的老百姓憤憤不平,馬路對面那些自拆自建住家戶,目前單單租金就可以每年7、8萬以上。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夯輪寺巷不知什麼時候變成了中介一條街,這裡靠近漕運菜場似乎比駙馬巷更合適些,照名字看夯輪寺巷應該有一個夯輪寺,不過它的北巷頭曾有孚佑帝君廟,是八仙中的呂洞賓道場,呂洞賓父親呂讓曾在海州任刺史。海州歸淮安府管轄,因此呂洞賓隨父來過淮安,南巷頭曾有文昌宮。應該也是與道教有關的道觀。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對面的鞋匠是淮安好人王建榮,淮安區個體修鞋匠。他雙腿殘疾,依靠修鞋為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他向紅十字會捐款4000元。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這些當年常見的場景,如今過年才能看到。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中國銀行和保險公司舊址原為曾任廣西按察使的秦煥後人所有,秦煥故居在淮安南門老零件廠院內,解放後這裡曾做過短暫的97醫院,屬志願軍康復醫院,後來部隊調防,做了農機廠職工宿舍。那時候這些地方都有圍牆大院。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金谷大廈前生在六七十年代是淮城糧管所,那時市民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城市戶口每個成人每月有30斤的口糧,記得小時候常拿個米袋去買米,30斤米扛到家,要歇上多少次。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電視臺原來就是後面的二層小樓,前面有圍牆小院,八十年代我在這裡拍過一張照片,那時門口像個小集市,當時東長街沒有這麼寬,其中馬路的一半是大棚市場,七、八十年代電視臺還叫廣播站,廣播站裡有一臺彩電,我在那裡看了第一屆春晚。


鎮淮樓東路那些事(上)


七十年代的鎮淮樓東路,到這裡就不通了,橫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堵牆。我們將在鎮淮樓東路下集中,繼續我們的故事,如果您家也有淮安的老照片,請聯繫我們,我們一起留下淮安記憶。

部分圖片由

區政協文史辦和李正林提供,表示感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