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晚清长江岸边的生活,百姓住低矮草棚


长江三峡的船只。1871年10月,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而上,经汉口、沙市、宜昌进入三峡,历经艰险最后到达四川的巫山县。在此期间,他被雄奇险峻的三峡自然地理和繁芜粗砺的民间生活深深震撼,一路拍摄了关于长江三峡的一批历史影像。

长江岸边的人家,居住条件非常简陋。约翰·汤姆逊是第一个带着照相机游长江三峡的人,是真正意义上拍摄三峡的摄影先行者。他采用的是当时先进的胶棉湿版照相工艺,曝光时间在1-15秒左右。

船行三峡间。等汤姆逊抵达三峡,已经是1872年初。他被这里的壮美景色吸引,他说:“这里的景象比我们之前经过的任何地方都要壮观。”到处都是激流险滩,江面旋起一道道浪花,咆哮着奔流而下。

背负木柴的妇女。当汤姆逊到达三峡时,长江两岸的居民并不欢迎他,朝他扔石块,他总要小心翼翼地拍摄这里的场景。这种情况应该可以理解,居民从未见过外国人,因此汤姆逊扛着摄像机出现时,必然让他们感到惊异和恐惧。

长江三峡沿岸的棚户居民。三峡一带岩石覆盖着地面,汤姆逊发现:“在所有可能的地方, 岩石表面稀薄的土壤都被刮取下来种上了庄稼和蔬菜,终日精心照料,长大直至长成。这真的是从石头里面要面包。 ”这也是当地百姓不得已而为之。

长江岸边的民居,住房就是庄稼秸秆搭建的草棚,比鸡窝好不了多少。百姓生活还是很贫穷。

汉口至宜昌途中,长江上的船工在吃饭。汤姆逊不仅关注三峡的风景,还关注这里的商业前景。他说:“扬子江上的任何一道急流都能被跨越,蒸汽动力完全可以被用在这里⋯⋯当这条江向蒸汽航行和外国贸易开放的时候,大胆而科学的技术必将出现,实现这一可以企及的目标。 ”

汤姆逊的翻译张先生站在舱前远眺水面。左一是船工,左二是汤姆逊的仆人。

一个煤矿的入口。汤姆逊西进至湖北的边城——巴东,他发现了很多当地人在开采煤矿,于是用多幅照片连续性地记录了这里的百姓以纯人工方式开采燃煤的实景。

挖煤的工人。宜昌、巴东附近有丰富的煤矿。汤姆逊说:“在一些地方常能见到中国人储存木材和秸秆作为冬天的燃料, 而在他们的脚下就有数不清的煤等着被利用。如此广大的煤田将会构成未来中国强大的基础,当然,前提是蒸汽动力被用来帮助开发内陆的矿产资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