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摩托車,比自行車少比私家車多,有一種很拉風


圖為1987年的北京街頭,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很大,公交車不少貨車也有,間斷夾雜著幾輛私家車,而數量最多的莫過於自行車了。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要嘟囔了,又要介紹當年的自行車?不不不,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這張圖中沒怎麼看到,而在80年代很有面子的摩托車。

作為一種靈活方便、省油耐用的車型,摩托車當年可是深受世界各地青睞。1885年誕生了第一輛摩托車,後來衍生出了各種專用摩托車,也誕生了許多老牌生產廠家,本田摩托就名揚一時。而早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我國摩托車工業也開闢了新紀元。

1951年我國自行研製生產了井岡山牌摩托車,時速最高達到110公里。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尤其是80年代,在數量上,摩托車雖然比不過自行車,比起私家車來卻遙遙領先。國產摩托車產量從1980年的將近五萬輛,到1990年飆升至97萬輛。1986年的四川,街頭剛拉來一批摩托車就引起了熱銷。


與此同時,80年代也有一批耳熟能詳的摩托車品牌,深入人心成為不少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圖中展示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有名的一款摩托車幸福250。紅色車身,黑色座椅,小巧經典。即使後來新出的新款250,知名度也比不過老款。

一位養殖戶到菜市場,路途遙遠自行車費勁兒,直接騎了一輛摩托車,後座上拉了一扇豬肉,場面火爆。同時期非常有名氣的摩托牌子,還有四衝程以省油著稱的嘉陵70,重慶80等摩托車。後來隨著設計的更新換代,一些摩托車也出現了擋風設置。

1988年,西安一處摩托車交易市場,火爆程度不亞於現在五六線城市的車展。別看當年這些摩托車造型一般,也沒有舒適帥氣的踏板型號,價格卻不便宜。當年社會保有量最大的一款摩托車金城鈴木,價格一度達到一萬元。八九十年代的一萬元,可比現在值錢多了。


至於後來的大陽90,五羊125A等摩托車,90年代售價也是六七千元的樣子。可以說,三四十年前能有一輛質量過硬的摩托車,真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兒,自豪性不亞於現在擁有一輛小汽車。談戀愛結婚方面,更是加分不少讓那會兒的丈母孃沒話說。鏡頭下的摩托車,就是一輛邊三輪樣式,這種更加拉風昂貴。現在人們生活好了,汽車走進千家萬戶,騎摩托車的反倒少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