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珠海房產之窗訊 珠海限購放開以來,外地投資客、本地剛需改善客購買力釋放熱度不減。

經過“金三銀四”風雨的洗禮,唐家高新區、金灣、橫琴、保十各大新區彷彿帶著城市網紅的光芒吸引著購房者,推高整體成交量。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據中原4月統計數據發現,新區成交套數達到主城區的2倍。

熱門板塊金灣航空新城在售項目高達2.5-2.8萬/平,唐家高新區均價2.8萬/平,橫琴均價新區4.5萬/平。小編走訪重點樓盤後的第一感受就是,這些價格是否已被高估,各種規劃利好還能把價格透支多高,下一步有沒有可能陷入橫盤?

十年前新區還是價格窪地,十年後窪地逐漸被填平。

主城區二手房又是什麼行情?以南灣為例,據安居客掛牌顯示,15年樓齡的華髮新城一期2.5萬/平,3年樓齡的華髮新城六期3.2萬/平,非首套交易加上二手稅費2000/平後,價格去到2.7萬/平、3.4萬/平。

身邊還未上車的剛需朋友見此勢頭,更是猶豫徘徊。

本就捉襟見肘的資金也就夠一套房的首付,當新區新房與主城區二手房價格看齊時,何去何從?


曾經看不起的,現在高攀不起


目前房地產發展的模式下,不斷有新區打斷主城區的例子出現,03年珠海人看待南灣,這一城市邊緣化片區,因為其配套不完善且均是規劃藍圖而看不起,普遍認為要攢錢向市中心努把力。

當時很多北方移民人士、專業投資客50萬買到新城一期三房。然而多年後至今,多少人經過這個南灣高端住宅範本的樓盤,難以想象這裡曾是區域窪地,看到如此繁華景象、眾多生活配套拔地而起時而感到隱隱心酸,看好南灣的人們卻實現了收益最大化,吃到了房產升值的活力。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現在新區新房飆到至少2萬5,回報的空間有限了。

畢竟現在新區已發展了近十年,早幾年低價麵粉項目不是售罄就是剩餘房源不多,當前18年高價麵粉項目登場,帶動整個區域板塊勢頭價格紛紛上揚。


需求決定購買


新區?主城區?10年前的購房者或許會鼓勵你一定要選後者,但是10年後的今天,規劃圖紙上的配套、基建軌道交通可能僅需要個把月的吆喝,就能促使新區各盤人聲鼎沸,伴隨購房群體的年輕化、首批投資客的收割紅利慾望,充滿時尚、前沿、活力的新區自然成為了首選。

而主城二手房由於買賣繁瑣,多套持有者交易稅費不低,現在賣家的稅費都間接通過售價轉嫁到買方頭上,樓齡10年以上的話後續衍生很多維修的操心事,購房成本無形增加。

但也不乏質素不錯、樓齡新的二手房,通過二次裝修改造,做足空間收納,擴容使用空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畢竟在房價底高不下的市場,能增加2平米使用空間就是多賺了五六萬啊。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看好主城區的吸引力也很簡單:

第一,所見即所得,絕版地段、優質學區、培訓教育醫療資源密集、就業集中、交通便利,這就相當於最優質的中小學和高等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普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一樣的道理,無法複製。買新房可能要等周圍配套慢慢建設完成再投入使用。新區短期配套硬件外殼雖在,但內核驅動比如老師、醫生等人才的引入都需要一定週期,遠水解不了近火。

其次,不論帶精裝還是簡裝的二手房,想要即刻拎包入住也不是什麼難事。而新房基本是期房,等待封頂、交樓裝修、置辦傢俱、散味,這些流程走完也要兩年了。

每個人購房出發點也各有不同,有的需求度假養老,有的需求持有增值,有的需求名校學位,有的需求工作便利,有的就是需求便宜。沒法明確到底新房、二手房哪個更值得,只有認識到自己關鍵購買因素的最大權重項,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房源。

買房本身就自帶投資屬性,就算是剛需自住,早晚也要放二手流通,所以在有限能力範圍內儘量選擇綜合價值高的房源,說白了將來在二手市場也是香餑餑。


通勤距離影響置業傾向


無論你是純投資還是純自住,都需要帶著房子是用來住的角度選房。

認識一個居住板塊,首先了解清楚該項目45分鐘通勤範圍能否覆蓋你的就業地。剛需購房者糾結新區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距離遠,通勤這個生活中的小事,卻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幸福感。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百度地圖數據發現,國內居民出行的目的地中七成是工作商務和休閒娛樂類場所,這意味著就業地與居住地距離過遠,通勤越痛苦、城市交通越擁堵。城市化進程推進“職住分離”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通勤時間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長。

珠海集中的就業中心仍然以主城區為主,由於珠海沒有地鐵軌道交通方式,跨新老城區需以自駕、公交方式出行,難以實現提速。多條交通路網打通可稍微分流交通壓力,從而緩解大部分通勤痛苦。

若通勤時間超過45分鐘的新區樓盤最好輕易別碰,工作已經很艱辛了,買房不易,別再讓時間折磨自己。


入主城心都市圈+好物業,沒毛病,有學區更加碼


當市場上很多投資客目光均投向新房時,如果房源剛好都在45分鐘通勤範圍,初次置業的剛需人士撿漏主城區二手房是個好時機。

職住距離近,自然減輕很多負擔。

獲得了原房主的時間成本外,還能低成本獲利,何樂而不為?

選擇核心都市圈,佔位主城區稀缺資源,未來才更可能是成熟溢價的房子,不愁沒人接盤。

同時,優選大品牌開發商社區,通常配套優質物業。物業是一個房產使用週期裡,伴隨時期最長,聯繫最緊密的一環,成為強需求。物業好不好,不只會影響未來生活,也關係到房子的保值升值。

另外,很多一次置業人士忽略了學區的圈層價值,中國家庭就是更願意把成本投資在教育上,拼了命去夠中層偏下的邊,儘量讓孩子能夠留在中層,去和更優秀的人打交道。

主城區公立學校自然教育資源投入最多,校風、校訓讓學生更自律,更能提高自我要求。你所處的社區及周邊社區的檔次,決定了這個片區學區的生源,融入一個好的圈層,也間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限購政策下購房名額有限,儘量一步到位解決長遠問題。

即使真的用不到學位,帶學位的房源都是易於出手的。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研究新區的產業特徵、產業人口特徵


如果新區居住地的通勤時長對你沒有形成困擾,那你就要去觀察這個區塊45分鐘通勤範圍能否覆蓋真正產業和就業中心,去觀察它們的配套體系,學區質量,體味它們的居住氛圍。

找到新區的真實居住需求,因為產業人口和城區居住需求的外溢才能支撐一個新區的兌現。

人口、產業、資源有限,註定這些新區大部分會成為鬼區。

未來溢價倘若一切漲幅只是紙面財富,陷入無法租、無法賣的尷尬境地,新區何談購買價值。

當發現這些評估指標都是合理配置時,才可以找到哪個板塊是坑,哪裡房價相對被低估。

與一線城市及強經濟城市搶人勢必是珠海一大挑戰,畢竟這些城市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保障條件好,工作機會多,吸納能力也會更強。


新區GDP增速很猛!後勁十足


海量資金砸向新區,大型基建、交通、產業,多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雛形初現。

珠海新興產業不是完全聚集在一個新區,而是分散開來。

軟件研發、互聯網科技在高新區;會展、物流倉儲、跨境電商在“保十”;旅遊金融、文創服務聚集橫琴;航天、醫藥、新能源在金灣。

珠海市2018年各行政(功能)區GDP總量排名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注:橫琴新區包含保稅區數據來源:珠海市統計局資料研究:前瞻產業研究院


珠海市2018年各行政(功能)區GDP增速排名

新區跑贏珠海主城區,剛需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注:橫琴新區包含保稅區數據來源:珠海市統計局資料研究:前瞻產業研究院


香洲雖還保持著GDP龍頭位置,但增速明顯乏力,不及橫琴、金灣、高欄港經濟增速更猛。

這些新興產業需求的正是中高收入、購買力人群,高階層的就業人才導入及留住才是城市強需求。

主城區人口置換轉移只是一小部分,想依靠城區產業轉移更是不現實。

2018年珠海全年人口增速全省第一,人口導入初有成效,值得重點關注未來趨勢。

但要警惕的是,珠海宜居、宜養的城市IP形象,吸引了不少北方中老年人群半移民半投資,這就進一步增加發展為養老、度假、旅居城市性質的風險。

因此必須做強新區產業,提升公共服務,才能給新區實實在在的支撐。

政府大力發展新區建設的戰略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區域經濟的不均衡,到底哪個片區未來能發展更快更好,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的確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所以,我們要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從整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層面,去探究政府下一步的規劃目標和發展思路,才可能搭上大勢的順風車,在一個新區爆發性發展之前步好棋子,爆發之後收穫成果區域發展的紅利。

無論在哪個城市,對於規劃發展如火如荼中的新區,總是應該帶著發展的眼光去看。

從現實的角度上,儘管新區的全面發展尚需時日,但不得不承認在城市結構均衡發展的背景及政府大力支持和投入下,新區已然不是一片灘塗,產業發展已嶄露頭角。無論從產業化新區,還是居住新城的角度看,其地位、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

購房名額緊張、價格成本增大,純投資客更需謹慎看待,不要在政策多變、不瞭解市場的前提下,盲目跟風。選定了,放到足夠的時間週期,一切皆有可能。

純剛需自住需求選擇很簡單,明確需求,撿到亦是賺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